学术投稿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陈海亭;尹蓉莉;陈金玉;王宝才;党万太;吕懿平

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重叠等高线图
摘要: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 以乳糖的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2、6、12 h山楂叶总黄酮的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佳数学模型,然后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 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无线性模型,为终拟合模型;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5%,且3个验证处方零级释放特性良好.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的优化.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的性质研究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PNS-LCN)的性质,为纳米粒的质量评价及鉴定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NS-LCN,测定其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基本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IR)对纳米粒与物理混合及各辅料进行比较分析鉴定,比较三七皂苷与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 PNS-LCN粒径及分散系数分别为(147.667±4.497 )nm、(0.267±0.042),Zeta电位为(-44.70±1.47)mV;PNS-LCN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在IR、DSC、XRD上有显著差异,PNS-LCN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结论 PNS-LCN中壳聚糖、MPEG-PLGA等辅料和PNS之间发生了分子间作用,有新品形生成并对纳米粒的性质产生影响.

    作者:赵国巍;陈绪龙;廖正根;梁新丽;祝婧云;招丽君;王春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Box-Behnken实验优化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佳处方.方法 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沙姆188的用量(X2)以及药物的比例(X3)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Y1)、浊度(y2)和载药量(Y3)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 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5%,5.39%的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含药物量为15%.结论 采用Box-Behnken实验没计可用于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作者:郝吉福;王建筑;郭丰广;孔志峰;李菲;彭新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目的 建立豆鼓,防己,薏苡仁,补骨脂,麦芽,稻芽,白扁豆,绿豆和赤小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提取、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阳性样品采用LC-MS/MS确证.结果 赭曲霉毒素A在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在60%~110%之间,定量限为3μg/kg,检测限为1μg/kg.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以上9味中药的赭曲霉毒素A.

    作者:郑荣;简龙海;毛丹;王少敏;王柯;季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LC-MS/MS法同时检查乌蛇白芷胶囊中非法添加的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及布洛芬

    目的 运用液质联用技术,建立乌蛇白芷胶囊中非法添加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及布洛芬的鉴别方法.方法 选用SHIMADZU shim-pack VP-ODS(250 mm ×4.6 mm)为色谱柱,0.02 mol/L乙酸铵(含0.1%乙酸水溶液)-乙腈(53∶47)为流动相,通过比对样品与对照品的色谱与质谱行为,对该制剂中是否添加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及布洛芬作定性鉴别.结果 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及布洛芬3种成分在样品中均被检出.结论 本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乌蛇白芷胶囊中非法添加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及布洛芬的定性鉴别.

    作者:李中娥;赵培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的分离及其分离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反相层析(RPC)法分离纯化雷氏大疣蛛毒素各组分,MTT法测定各分离组分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有效组分13进行量效、时效关系测定;SDS-PAGE测定该有效组分的分子量范围.结果 雷氏大疣蛛毒素经反相层析分离得到的组分13对Hela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呈现良好的量效、时效关系;IC50为24 μg/mL.形态学观察到细胞凋亡.分子量约为80KDa.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可以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靳袆;王恩军;郭晓军;袁洪水;朱宝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研究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并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黄精中小分子糖,然后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活性炭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灰白色粉末状黄精低聚糖( RPO-1),对其进行理化性质鉴别和总糖测定.结果 RPO-1为糖类化合物,样品中不含酚类物质、淀粉、糖醛酸、大分子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糖质量分数为91.3%.结论 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实用,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作者:王彦志;董晶晶;刘富岗;杨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症模型大鼠精子质量及睾丸组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症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灌服雷公藤多苷30 mg/( kg·d)30 d,制备少弱症模型,模型动物连续给予五子衍宗丸溶液30 d后,分别观察五子衍宗丸对模型大鼠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的影响,以及对睾丸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 五子衍宗丸能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精子密度,显著改善精子活力,对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五子衍宗丸对少弱精子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秋萍;王桐生;龙子江;刘向国;饶玉松;孙鑫;陈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交设计优化五味子中木脂素肠溶微球的制备工艺

    目的 探索五味子中木脂素肠溶微球的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相分离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微球,并以微球包封率、收率、外观形态为考察指标,正交设计优化出五味子中木脂素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 制得微球形态圆整,包封率31.1%,收率95.0%.五味子中木脂素肠溶微球在pH6.8的缓冲介质中体外释药良好,3h释放可达到95.0%.结论 本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产品体外释放良好,可以用于五味子中木脂素肠溶微球的制备.

    作者:张宏梅;崔佰吉;张秀荣;于明丽;李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维药没食子血清药化初步研究

    目的 对维药没食子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方法 建立维药没食子及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比较没食子水提取物、没食子常规的粉末含药血清、超微粉含药血清、提取物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HPLC指纹图谱,推断口服没食子后,大鼠血清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结果 口服没食子后,在大鼠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3个为没食子中的原型成分,1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 入血成分及移行成分可能成为没食子在体内的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离、鉴定,能更好地阐明没食子的作用物质.

    作者:霍仕霞;彭晓明;高莉;周露;斯拉甫·艾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清胆胶囊中5个主要成分的定量测定

    目的 建立清胆胶囊(大黄、虎杖、陈皮等)中5个主要成分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虎杖苷、橙皮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考察指标,采用1100系列安捷伦色谱仪和XDB-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及C18保护柱;柱温为25℃;以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检测时间142 min.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包括上述5个指标成分在内的22个峰得到了良好的基线分离.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准确度和回收率良好.该HPLC方法可用于清胆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石志娜;周昕;梁晓强;谢瑞芳;张静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橘核炮制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测定

    目的 考察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橘核麸炒,清炒,盐炙)中柠檬苦素、诺米林的量,探讨炮制对中药橘核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取试样,以HPLC法测定其中的柠檬苦素、诺米林.色谱柱为Diamonsil Ct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室温.结果 柠檬苦素在0.0494~0.4940 mg/mL,诺米林在0.0511~1.02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R2=0.9974),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92%和100.10%,RSD值分别为1.27%和1.18%;橘核经炮制后两种有效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为橘核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何中燕;裴瑾;莫书蓉;刘瑛;潘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中芦丁和槐角苷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索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的可行性,为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槐角对照药材与冬季采摘于不同地点的龙爪槐角,经甲醇连续提取,260 nm波长绘制HPLC色谱图,对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中主要黄酮成分芦丁,主要异黄酮成分槐角苷进行比较研究,并测定其中的芦丁与槐角苷.结果 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HPLC色谱图峰型一致,芦丁与槐角苷分别为0.45%和4.44%,与槐角对照药材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龙爪槐角具自替代槐角使用的应用前景,龙爪槐角的应用对于缓解目前槐角资源紧张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景东;王志玲;勾凌燕;王憬;刘惠敏;王秀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马钱子碱及生物转化氮氧化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情况,评价马钱子碱及生物转化产物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差别.方法 马钱子碱、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培养斑马鱼6h受精卵,观察24、96 h死亡情况并计算LC50、孵化率、相对成活率、幼鱼形态变化;细胞凋亡分别采用吖啶橙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给药后24、96 h的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LC50分别是马钱子碱的15倍及10倍,同时孵化率及成活率明显高于马钱子碱组;200 μmol/L质量浓度时,马钱子碱组鱼胚胎出现脊柱侧弯,心包水肿等现象,相同质量浓度的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组则未观察到该类现象;马钱子碱组斑马鱼细胞凋亡明显,而其氮氧化物组则无明显凋亡.结论 马钱子碱氮氧化物较马钱子碱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自明显降低.

    作者:张启春;杨雨微;卞慧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体外溶出对比研究

    目的 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溶出曲线,比较其体外溶出差异,并根据所得到的溶出参数,选择佳的滴丸基质.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 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制备的滴丸,其溶出效果优于PEG类.结论 应用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可以作为选择佳滴丸基质的有效依据.

    作者:胡立志;李静;张珮;桂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品种、产地及采收期对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的量与其产地、品种及采收期的关系.方法 采集新疆部分地区及国内主要药材市场的野生益母草,考察产地、品种、采收期、部位等对益母草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各地野生益母草生物碱的量差异很大,以正品益母草含生物碱量高;益母草花初期时生物碱量高,随着益母草的继续生长,生物碱量逐渐下降;不同部位含生物碱高低顺序为叶、花序、茎、果.结论 益母草质量受产地、品种、采收期及部位的影响较大,采收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黎耀东;贾芸;卢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消脓汤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中药消脓汤(大黄、连翘、黄芪和败酱草)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腹腔手术术后感染病例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消脓汤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用至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 96 h.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进行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腹部B超检查.结果 经治疗后试验组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3.30%、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抗感染平均用药疗程分别为7.5、11.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感染治疗成本分别为1455元和209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消脓汤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消脓汤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腹腔手术术后感染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王燕萍;李德榜;董春禄;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党参、黄芪)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整方水提液浓缩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键合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参芪扶正注射液原料药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毛蕊异黄酮(Ⅰ)、毛蕊异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芒柄花素7-0-β-D-吡喃葡萄糖苷(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0-β-D-吡喃葡萄糖苷(Ⅳ)、丁香苷(Ⅴ)、5-羟甲基糠醛(Ⅵ)、(3R)-(-)-2 ′-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6aR,11 aR)-vesticarpan(Ⅷ)、丁香酸葡萄糖苷(Ⅸ)、(+)-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X)、(Z)-cinnamic acid 8-O-β-D-glucopyranoside(Ⅺ)、鸟苷(Ⅻ)、腺苷(XⅢ)和香草酸(XⅣ).结论 化合物Ⅶ~XⅣ为首次从参芪扶正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Ⅸ和Ⅻ在党参属和黄芪属植物中均为首次报道.

    作者:张声源;范春林;王磊;刘学华;孙学蔚;叶文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天山雪莲药材中去氢木香内酯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天山雪莲药材中去氢木香内酯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TmM RP18( 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3∶7);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范围为0.104 2μg~2.084 μg,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98%(n=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天山雪莲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凯赛尔·阿不拉;苏来曼·哈力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祖师麻膏药中祖师麻甲素和紫丁香苷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祖师麻膏药中祖师麻甲素和紫丁香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AD)进行测定.色谱柱CAPCELL PAK MG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0:9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结果 祖师麻甲素、紫丁香苷进样量分别在0.088 8μg~0.266 4 μg和0.0057μg~0.017 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祖师麻甲素r=0.999 6;紫丁香苷r=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和98.93%,RSD分别为1.33%和1.76%(n=9).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祖师麻膏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晓萍;丁永辉;李玲莉;张妍;倪琳;杨锡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瑶药地钻(蔓性千斤拔)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瑶药地钻(蔓性千斤拔)药材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生药学研究,浸出物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水分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及HPLC色谱法.结果 对蔓性千斤拔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10个不同产地蔓性千斤拔药材的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和水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和HPLC定量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制定了蔓性千斤拔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王硕;袁经权;周小雷;龚小妹;陈乾平;缪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