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体外溶出对比研究

胡立志;李静;张珮;桂卉

关键词:泊洛沙姆-188, 体外溶出, 淫羊藿苷
摘要:目的 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溶出曲线,比较其体外溶出差异,并根据所得到的溶出参数,选择佳的滴丸基质.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 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制备的滴丸,其溶出效果优于PEG类.结论 应用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可以作为选择佳滴丸基质的有效依据.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升麻提取物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 建立升麻提取物大孔吸附树脂的纯化工艺.方法 首次以总酚酸和总三萜皂苷按权重系数(1∶1)综合评价为指标,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升麻提取物.结果 以生药质量浓度为0.14 g/mL的上柱液,通过比上柱量为4.9g/g(药材/干树脂)的AB-8型树脂,依次用2BV蒸馏水、5BV40%乙醇洗脱,弃去水洗脱部位,回收40%乙醇洗脱部位中乙醇,减压干燥,即得.其中,总酚酸(以阿魏酸、异阿魏酸和咖啡酸之和计)和总三萜皂苷(以升麻苷H-1计)精制纯度分别达到426.00%和400.12%.结论 该法稳定、可行,能较好的纯化升麻提取物.

    作者:靳波;刘友平;陈鸿平;彭月;赵袆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物

    目的 建立贯叶金丝桃大孔树脂提取物中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等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0.6%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贯叶金丝桃大孔树脂提取物中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结果 该方法可将7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小于7%,平均同收率在82.6% ~104.0%之间.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孔树脂制备的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樊敏伟;秦晶;何红伟;韩丽妹;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一散急性毒性实验及临床观察

    目的 检测全一散对小鼠急性毒性,观察此方在治疗慢性咳嗽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小鼠用全一散大剂量高浓度灌胃给药0.8 mL/20g,观察7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和两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结果 给药后小鼠全部存活,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质量增加.临床服用散剂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改用水煎剂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 全一散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未见到毒性反应的发生.而观察慢性咳嗽患者服用全一散,出现了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经查阅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僵蚕的剂型和本身成分相关.中药疗效与阳性药相当,联合用药在对病程较长和次要症状的改善上有一定优势.

    作者:吴眉;李斯斯;余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品种、产地及采收期对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的量与其产地、品种及采收期的关系.方法 采集新疆部分地区及国内主要药材市场的野生益母草,考察产地、品种、采收期、部位等对益母草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各地野生益母草生物碱的量差异很大,以正品益母草含生物碱量高;益母草花初期时生物碱量高,随着益母草的继续生长,生物碱量逐渐下降;不同部位含生物碱高低顺序为叶、花序、茎、果.结论 益母草质量受产地、品种、采收期及部位的影响较大,采收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黎耀东;贾芸;卢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芒果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介绍芒果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概述.

    作者:顾承真;曹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典恒温法预测灯盏花素水溶液的有效期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变化情况,预测其在室温下的有效期.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溶液中灯盏乙素,用经典恒温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灯盏花素水溶液中灯盏乙素的量随时间变化属一级降解反应,经典恒温法测得灯盏花素水溶液在25℃的分解速度常数K25℃ =2.516 36×10-5h-1及有效期t25℃0.9=0.48年.结论 灯盏花素水溶液的有效期暂定为0.48年.

    作者:耿桂香;李小芳;高永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车前草化学成分及新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从化学成分和新报道的生物活性两个方面对3种车前草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利用车前草提供参考.

    作者:杨亚军;周秋贵;曾红;褚洪标;梁兆昌;李庆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中芦丁和槐角苷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索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的可行性,为龙爪槐角替代槐角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槐角对照药材与冬季采摘于不同地点的龙爪槐角,经甲醇连续提取,260 nm波长绘制HPLC色谱图,对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中主要黄酮成分芦丁,主要异黄酮成分槐角苷进行比较研究,并测定其中的芦丁与槐角苷.结果 龙爪槐角与槐角对照药材HPLC色谱图峰型一致,芦丁与槐角苷分别为0.45%和4.44%,与槐角对照药材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龙爪槐角具自替代槐角使用的应用前景,龙爪槐角的应用对于缓解目前槐角资源紧张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景东;王志玲;勾凌燕;王憬;刘惠敏;王秀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的分离及其分离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反相层析(RPC)法分离纯化雷氏大疣蛛毒素各组分,MTT法测定各分离组分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有效组分13进行量效、时效关系测定;SDS-PAGE测定该有效组分的分子量范围.结果 雷氏大疣蛛毒素经反相层析分离得到的组分13对Hela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呈现良好的量效、时效关系;IC50为24 μg/mL.形态学观察到细胞凋亡.分子量约为80KDa.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可以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靳袆;王恩军;郭晓军;袁洪水;朱宝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磁石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磁石的X射线衍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矿物药磁石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 初步建立了以11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12批磁石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中4号峰和7号峰分别为石英和四氧化三铁的特征峰;所分析样品XRD Fourie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849~0.998;少数样品XRD Fourier图谱的峰数目和峰强有一定差异;生品与煅制品的XRD Fourier图谱自明显差异.结论 XRD Fourier指纹谱分析法可用于磁石药材的鉴定与分析.

    作者:傅兴圣;刘训红;林瑞超;王伯涛;许虎;吴德康;刘圣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土鳖虫超微粉体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土鳖虫超微粉体的游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主要氨基酸的量.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A乙腈-水(4∶1),流动相B醋酸钠缓冲溶液(pH=6.5)-乙腈(97∶3),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 初步建立了土鳖虫超微粉体中游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4个共有峰,同时定量分析了6种氨基酸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简单,可作为土鳖虫超微粉体质量评价的方法.

    作者:蔡萍;万丹;肖娟;张水寒;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一次性分离白豆蔻中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

    目的 研究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白豆蔻中黄酮醇类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采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900 r/min,体积流量为1.2 mL/min.结果 一次性从白豆蔻黄酮醇类物质中分离得到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通过EI-MS、1H-NMR和13C-NMR鉴定,HPLC检测分析,纯度达98%以上.结论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从白豆蔻中分离制备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分离度好,产物纯度较高.

    作者:朱云霞;刘雯;张继全;沈平孃;王玲玲;卓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蝎匀浆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全蝎匀浆提取工艺的因素并确定佳提取工艺.方法 将冷冻全蝎匀浆后,以蛋白得率为指标,以提取次数、溶剂量、提取时间和NaCl浓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全蝎匀浆提取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的佳提取工艺为全蝎匀浆后,即加入5倍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每次提取1h,NaCl浓度5%,提取3次.结论 NaC1 的浓度是影响全蝎匀浆提取工艺的关键因素,验证性试验表明,优选的匀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侯林;田景振;姬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乙醇提取工艺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方法.分别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两种醇提工艺提取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分别以绿原酸转移率、木犀草苷转移率和总转移率评分3种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回流法显著优于超声法;以木犀草苷转移率为指标,则超声法略优于回流法.同一提取方法,评价指标不同,所得到的佳工艺和提取效果也有差异.结论 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反映两种甚至多种成分的综合提取效果.

    作者:闵春艳;游本刚;许琼明;李笑然;唐丽华;杨世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一枝黄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一枝黄花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LC法,Shimadzu VP-OD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0.4%磷酸(70∶30),B相为0.4%的磷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85 nm,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 一枝黄花药材有17个共有峰.结论 本分析方法简便、可靠,特征性强,为一枝黄花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茅向军;许乾丽;鲍家科;林瑞超;戴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关于在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中增订渗透压限度规定的几点思考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渗透压现状,提出质控建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附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 中药注射剂现行质量标准中均无渗透压检查,该指标测定结果差异较大.结论 急需对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完善渗透压检查项,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胡青;毛丹;简龙海;毛秀红;王柯;季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目的 制备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大黄酚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性质.方法 以水溶性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建立大黄酚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的HPLC检测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固体分散体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大黄酚以无定形形式分散于聚乙二醇载体中.结论 以聚乙二醇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大黄酚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大黄酚的体外溶出度.

    作者:韩刚;刘莉;康欣;王彦雪;赵媛;肖倩;郭肖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方法 土壤样品用盐酸-硝酸(3∶1)消化,中药材样品用硝酸消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结果 土壤按照中药材GAP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少数土壤镉超标,中药材中浙贝母、白芍、白术、温郁金等药材镉均有超标,温郁金铅略有超标.结论 目前“浙八味”土壤及中药材除镉及铅有超标外,无其它重金属污染.

    作者:邹耀华;吴加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

    目的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方法 以乳糖的用量、致孔剂用量、包衣增重为考察因素,2、6、12 h山楂叶总黄酮的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得出佳数学模型,然后绘制效应图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得到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 二次多项式模型相关系数优于多无线性模型,为终拟合模型;佳处方的各时间点累计释放度的实际值和预测值接近,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5%,且3个验证处方零级释放特性良好.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对山楂叶总黄酮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处方的优化.

    作者:陈海亭;尹蓉莉;陈金玉;王宝才;党万太;吕懿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活血胶囊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柚皮苷

    目的 建立活血胶囊(黄芪、红花、桃仁、枳壳、川芎、当归、赤芍、酸枣仁等)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柚皮苷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 甲醇-0.2%甲酸水(羟基红花黄色素A20∶80,柚皮苷33∶67),检测波长羟基红花黄色素A 403 nm,柚皮苷283 nm,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1.25~50μg/mL(R=0.999 9),柚皮苷在8.75~ 350 μg/mL(R=1)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n=6)分别为98.7%和99.2%,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柚皮苷的低检出限分别为2.5 ng和2.75 ng.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良好,可为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毛阿娟;王晓雯;王世祥;彭宁;张亚军;郑晓晖;刘勤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