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车前草化学成分及新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杨亚军;周秋贵;曾红;褚洪标;梁兆昌;李庆耀

关键词:车前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从化学成分和新报道的生物活性两个方面对3种车前草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今后研究和开发利用车前草提供参考.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磁石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磁石的X射线衍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矿物药磁石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法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 初步建立了以11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12批磁石的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中4号峰和7号峰分别为石英和四氧化三铁的特征峰;所分析样品XRD Fourie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849~0.998;少数样品XRD Fourier图谱的峰数目和峰强有一定差异;生品与煅制品的XRD Fourier图谱自明显差异.结论 XRD Fourier指纹谱分析法可用于磁石药材的鉴定与分析.

    作者:傅兴圣;刘训红;林瑞超;王伯涛;许虎;吴德康;刘圣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桑椹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致高血糖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 研究桑椹乙酸乙酯萃取物(EEM)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STZ诱导出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成5组,分别用水、格列苯脲和0.1、0.2、0.3g/kg EEM连续灌胃3周,每周测定血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0.2 g/kg EEM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体质量,调节血脂,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保护肾脏的功能,但对肝脏有一定副作用.结论 EEM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一定程度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王瑞坡;王珂;李姣;赵迪;王洁琼;瞿伟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六神丸及其组分雄黄、蟾酥与无机砷急性毒性比较

    目的 探讨六神丸及其组分雄黄、蟾酥与无机砷急性毒性差异.方法 30只小鼠分成5组并一次灌胃给予六神丸、雄黄、蟾酥、砷酸氢二钠(As5+),8h后检测肝、肾、心病理,砷蓄积及金属硫蛋白的表达.结果 六神丸、雄黄、蟾酥对血谷丙转氨酶(ALT)和血尿素氮BUN及肝、肾、心组织病理,金属硫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而As5+明显升高血清中ALT、BUN水平,组织砷蓄积量远大于六神丸和雄黄,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及诱导金属硫蛋白表达.结论 六神丸急性毒性远小于As5+,也不等同于雄黄和蟾酥急性毒性的简单叠加,用总含砷去评价六神丸的毒性是不科学的.

    作者:梁世霞;余丽梅;苗加伟;吴芹;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全一散急性毒性实验及临床观察

    目的 检测全一散对小鼠急性毒性,观察此方在治疗慢性咳嗽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小鼠用全一散大剂量高浓度灌胃给药0.8 mL/20g,观察7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和两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结果 给药后小鼠全部存活,观察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小鼠体质量增加.临床服用散剂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改用水煎剂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结论 全一散在小鼠的动物实验中未见到毒性反应的发生.而观察慢性咳嗽患者服用全一散,出现了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经查阅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僵蚕的剂型和本身成分相关.中药疗效与阳性药相当,联合用药在对病程较长和次要症状的改善上有一定优势.

    作者:吴眉;李斯斯;余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目的 应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二氢槲皮素及其片剂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以PEG-4000、PEG-6000和PVP-K3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了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载体对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的影响.同时制得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并着重考察了片剂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以亲水性PVP-K3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二氢槲皮素的体外溶出度,制成固体分散片剂后,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体片的溶出度可达86.8%.结论 以PVPK30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片可提高二氢槲皮素的溶解度,制备二氢槲皮素固体分散片达到设计要求,且制法简便可行.

    作者:王秋红;匡海学;吴伦;王知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天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概述了天麻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面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为了便于企业快速检测天麻质量,提出建立一种快速、无损、低成本的红外光谱检测方法.

    作者:杜伟锋;陈琳;丛晓东;张云;蔡宝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的分离及其分离组分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反相层析(RPC)法分离纯化雷氏大疣蛛毒素各组分,MTT法测定各分离组分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对其有效组分13进行量效、时效关系测定;SDS-PAGE测定该有效组分的分子量范围.结果 雷氏大疣蛛毒素经反相层析分离得到的组分13对Hela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呈现良好的量效、时效关系;IC50为24 μg/mL.形态学观察到细胞凋亡.分子量约为80KDa.结论 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分13可以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

    作者:靳袆;王恩军;郭晓军;袁洪水;朱宝成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丹参清解口服液中原儿茶醛和黄芩苷

    目的 用HPLC测定丹参清解口服液(丹参、黄芩、白芷、桑白皮、麦饭石)中原儿茶醛和黄芩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以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原儿茶醛对照品在2.460~29.52 μg/mL范周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黄芩苷对照品在4.843 8~58.126 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原儿茶醛平均加样同收率为100.5% (n=6),RSD为0.95%(n=6);黄芩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 (n =6),RSD为0.80%(n=6).结论 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适用于丹参清解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丽红;储忠英;刘惠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研究浙八味中药材及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方法 土壤样品用盐酸-硝酸(3∶1)消化,中药材样品用硝酸消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结果 土壤按照中药材GAP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有少数土壤镉超标,中药材中浙贝母、白芍、白术、温郁金等药材镉均有超标,温郁金铅略有超标.结论 目前“浙八味”土壤及中药材除镉及铅有超标外,无其它重金属污染.

    作者:邹耀华;吴加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品种、产地及采收期对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野生益母草中生物碱的量与其产地、品种及采收期的关系.方法 采集新疆部分地区及国内主要药材市场的野生益母草,考察产地、品种、采收期、部位等对益母草生物碱的影响.结果 各地野生益母草生物碱的量差异很大,以正品益母草含生物碱量高;益母草花初期时生物碱量高,随着益母草的继续生长,生物碱量逐渐下降;不同部位含生物碱高低顺序为叶、花序、茎、果.结论 益母草质量受产地、品种、采收期及部位的影响较大,采收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黎耀东;贾芸;卢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土鳖虫超微粉体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土鳖虫超微粉体的游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其主要氨基酸的量.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A乙腈-水(4∶1),流动相B醋酸钠缓冲溶液(pH=6.5)-乙腈(97∶3),检测波长为254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 初步建立了土鳖虫超微粉体中游离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4个共有峰,同时定量分析了6种氨基酸成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简单,可作为土鳖虫超微粉体质量评价的方法.

    作者:蔡萍;万丹;肖娟;张水寒;蔡光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目的 研究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技术,并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方法 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黄精中小分子糖,然后通过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活性炭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灰白色粉末状黄精低聚糖( RPO-1),对其进行理化性质鉴别和总糖测定.结果 RPO-1为糖类化合物,样品中不含酚类物质、淀粉、糖醛酸、大分子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总糖质量分数为91.3%.结论 黄精低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实用,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作者:王彦志;董晶晶;刘富岗;杨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物

    目的 建立贯叶金丝桃大孔树脂提取物中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1,2-二乙基苯等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0.6%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贯叶金丝桃大孔树脂提取物中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结果 该方法可将7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均小于7%,平均同收率在82.6% ~104.0%之间.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大孔树脂制备的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有机残留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樊敏伟;秦晶;何红伟;韩丽妹;王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体外溶出对比研究

    目的 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溶出曲线,比较其体外溶出差异,并根据所得到的溶出参数,选择佳的滴丸基质.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0nm处测定不同基质制备的吴藿降压滴丸中淫羊藿苷的体外溶出量和溶出速率.结果 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制备的滴丸,其溶出效果优于PEG类.结论 应用溶出度测定的方法可以作为选择佳滴丸基质的有效依据.

    作者:胡立志;李静;张珮;桂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SVM算法用于黄连解毒汤3种指标性成分配伍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将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建立能反映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方法 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君(黄连)、臣(黄芩)、佐(黄柏)、使(栀子)4味药组合为11组,每组分别采用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得到22个部位.选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及各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2O2)、氯化钾(KCl)、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考察标识黄连解毒汤的3种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黄芩苷、栀子苷量与保护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3种成分浓度的优化配比关系.结果 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13∶12时,样品对过氧化氧致细胞损伤的保护率高;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3∶1∶3时,样品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模的保护率高;而对于氯化钾造成的损伤,未能得出优浓度.结论 不同造模机制下得到的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的佳浓度比不同,该汤剂中指标成分适宜的浓度范围及比例需要进一步药理实验研究确定.

    作者:朱华旭;黄山;陆文聪;纽冰;郭立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肉桂水提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肉桂水提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4-血管阻断(4-VO)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采用干湿质量法观察肉桂水提液对脑水肿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 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 肉桂水提液能显著减轻脑水肿(P<0.01),显著增加大鼠脑组织中SOD(P<0.01或P<0.05)和GSH-PX(P<0.05)活性,显著降低MDA(P<0.01)的水平.结论 肉桂水提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黄宏妙;郭占京;罗佩卓;梁晓艳;周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不同橘核炮制品中柠檬苦素和诺米林的测定

    目的 考察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橘核麸炒,清炒,盐炙)中柠檬苦素、诺米林的量,探讨炮制对中药橘核成分的影响.方法 取橘核生品及3种炮制品,采用冷凝回流的方法提取试样,以HPLC法测定其中的柠檬苦素、诺米林.色谱柱为Diamonsil Ct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室温.结果 柠檬苦素在0.0494~0.4940 mg/mL,诺米林在0.0511~1.02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R2=0.9974),平均同收率分别为99.92%和100.10%,RSD值分别为1.27%和1.18%;橘核经炮制后两种有效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为橘核质量评价和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何中燕;裴瑾;莫书蓉;刘瑛;潘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在兔眼房水中的药动学研究

    目的 探讨兔眼局部应用盐酸川芎嗪滴眼液后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于兔眼滴入盐酸川芎嗪滴眼液50 μL,并于不同时间点抽取房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川芎嗪浓度,DAS2.1.1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兔眼滴用盐酸川芎嗪后,盐酸川芎嗪在房水中的浓度变化呈二室模型,盐酸川芎嗪在房水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 16.202±2.564) μg/mL;达峰时间(Tmax),0.083 h;吸收相半衰期(t1/2α),(0.509±0.179)h;消除相半衰期(t1/2β),(0.857±0.278)h;曲线下面积(AUC),(14.584±2.950)μg·h/mL.结论 盐酸川芎嗪滴眼后能快速渗透到房水中,且浓度较高,但消除也较快.

    作者:何梅凤;邓新国;吴伟;高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Box-Behnken实验优化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讨影响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因素以优化佳处方.方法 以龙血竭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利用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实验设计,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X1),泊洛沙姆188的用量(X2)以及药物的比例(X3)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Y1)、浊度(y2)和载药量(Y3)的影响,通过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处方.结果 优处方为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脂质单硬脂酸甘油酯用量为5%,5.39%的poloxmer 188作为乳化剂,含药物量为15%.结论 采用Box-Behnken实验没计可用于龙血竭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筛选.

    作者:郝吉福;王建筑;郭丰广;孔志峰;李菲;彭新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乙醇提取工艺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方法.分别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两种醇提工艺提取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分别以绿原酸转移率、木犀草苷转移率和总转移率评分3种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回流法显著优于超声法;以木犀草苷转移率为指标,则超声法略优于回流法.同一提取方法,评价指标不同,所得到的佳工艺和提取效果也有差异.结论 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反映两种甚至多种成分的综合提取效果.

    作者:闵春艳;游本刚;许琼明;李笑然;唐丽华;杨世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