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进;邵莉莉;颜加云;刘兰;马志远
目的 研究刺激不同穴位在脑内诱发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降低效应,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 对16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检查,采用3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功能像和结构像.功能像连续扫描30层,层厚5 mm.扫描时受试者闭目平卧.研究采用体感刺激和静息状态交替方式进行.刺激时对不同穴位进行轻柔、无创、无痛刺激.结果 对每一穴位,都观察到体感刺激诱发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降低效应.相同阈值下,并未发现激活效应.刺激不同穴位诱发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降低效应集中分布在感觉运动皮质.结论 BOLD信号降低效应现象可能由中枢抑制效应产生,以使人脑能够更为清晰地分辨低强度的感觉信号输入.
作者:魏鹏绪;鲍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细节化心理干预对手外科患者锻炼依从性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手外科术后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69例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细节化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观察组锻炼依从率为91%,对照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细节化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证患者对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作者:梁文仙;孙小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西地区0~5岁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肺炎链球菌分离自2009年10月-20012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0~5岁肺炎患儿,采用CLSI 2008年修改判断标准,MIC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 a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0.72%,0,0;头孢曲松耐药率为0.36%,7.05%,27.20%,头孢曲松耐药全部分布在MIC高值;头孢噻肟耐药率为12.23%,11.45%,26.49%,头孢噻肟耐药MIC值≥8 mg/L的菌株分别占0.0%,42.31%,90.32%.肺炎链球菌对厄他培南敏感率为100%,100%,75.64%.几乎全部菌株(94.60%,98.24%,98.72%)对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有很高的敏感率.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的趋势卡方检验,对青霉素敏感、中介率趋势卡方检验,年度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广西地区0~5岁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低,青霉素中介率、头孢曲松耐药率、头孢噻肟耐药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0~5岁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应加大青霉素剂量,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作者:黄维真;宁天;岑雪梅;杨广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卒中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卒中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再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出院1,3,6个月后的SF-36量表评分.结果 出院1个月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3个月后,B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等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出院6个月后,B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动以及情感职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结论 对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功能锻炼,改善不良心理表现,促进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介入时间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病情稳定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90例按康复介入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12h内)、B组(72 h内)及C组(7d内);出院时比较3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认知功能成套测定评定(LOTCA).结果 出院时,3组患者FMA均明显降低,ADL和LOTCA均明显升高;A、B2组FMA、ADL、LOTCA明显优于C组(P均<0.05),A组FMA、ADL、LOTCA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12h内给予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运动及认知功能.
作者:翟青玲;曹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控制成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BMP-2及炎症信号受体TLR-4与骨折创伤后感染性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1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开放骨折组(0组)和开放骨折+感染组(OI组),每组6只.0组利用手术方法制备胫骨开放骨折模型,OI组在0组的基础上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成开放骨折合并感染模型.术后第4天测定胫骨断端组织BMP-2和TLR-4基因表达情况(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0组BMP-2和TLR-4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OI组BMP-2 mRNA降低,而TLR-4 mRNA和蛋白升高;与0组比较,OI组BMP-2 mRNA和蛋白下降,TLR-4mRNA和蛋白增加.结论 开放骨折感染早期时,BMP-2表达下调而TLR-4表达上调,对骨折愈合将起不利作用.提高骨折部位微环境BPM-2表达并抑制TLR-4表达可能是治疗策略的新靶点.
作者:左炳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分析对肠造口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肠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QLQ-C30)明显优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依从性、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对肠造口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及舒适性,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程度.
作者:林明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的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10 μg/d静滴4周+银杏叶提取物片80 mg 2次/d口服12周)和对照组(前列地尔10μg/d静滴4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12周时的临床症状,测定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变化,同时检查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ABI值、足背动脉血流峰速和血流量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时,观察组临床疗效良好,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较4周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较4周时疗效明显减退,临床表现、ABI、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下肢症状,扩张血管,且作用持久稳定,不良反应率低.
作者:薛霞;薛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临床常见病原体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6月分离出的病原体按WHO推荐的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标准及结果参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标准.结果 共分离出2 384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阳性菌占17.1%,革兰阴性菌占56.0%,真菌占20.1%,支原体占6.8%.常见革兰阳性菌中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及多种革兰阳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大多数真菌对抗真菌药耐药率不高,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临床病原体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朱伦刚;贾超;蒋剑文;郭端;蒋忠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血管壁上一种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的慢性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近期研究表明,一些脑梗死危险因素和AS密切相关,及时消除或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可减缓AS的进展.现将AS主要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王位;黎红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的痰培养致病菌特点与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496例肺炎患儿在入院后即进行痰培养及分离,并对分离结果行常规药敏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 496例痰标本检出致病菌328株,总阳性率为66.1%,其中革兰阴性细菌232株,革兰阳性细菌72株,真菌24株.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大部分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普遍敏感.结论 革兰阴性细菌已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较严重,不同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时掌握小儿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的动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徐荣妹;徐巧岚;金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手术患者血、尿白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诊治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用深圳迈瑞BC-32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检测并对其血片进行瑞-吉快速染色,在奥林巴斯BX53显微镜下观察;对患者尿液进行干化学、尿沉渣检测,并且尿沉渣染色镜检.结果 感染组和急性排斥组白细胞计数与稳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慢性排斥组白细胞计数与稳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毒性变化,慢性排斥组和急性排斥组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例与稳定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进行血、尿白细胞数量和形态检测,可提早发现其感染和排斥现象,从而提高移植肾的成活率,延长肾移植患者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卓;田薇薇;胡金川;李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不合理,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运动过程,由多个系统参与,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随着电生物化学及组织细胞形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ICC)在STC发病中的影响,现将该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孔利霞;宋建亭;赵士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全麻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机给予肢体约束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全麻手术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室舒适护理.A组在麻醉诱导期对患者施行肢体约束,待麻醉复苏前即解除约束状态;B组在麻醉前对患者施行肢体约束,术后麻醉清醒后解除约束状态.比较2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满意度、意外拔管率及躁动情况.结果 2组患者意外拔管率及诱导期躁动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A组复苏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均<0.05).结论 在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对患者实施非约束性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和减少复苏期躁动的发生,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
作者:杨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4% (5/36)和12% (4/3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干预组治愈出院患者的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7.52 ±2.14)d、(53.59±3.05)d和(14.89±1.88)d、(49.24±1.59)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AS、QLQ-C30、SF-36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预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视对重症SAP患者的早期护理,有利于缩短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岩;连素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粘合吻合法及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修复效果.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粘合吻合组与缝合组,每组25只.以右侧坐骨神经建立修复模型.粘合组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粘合剂与优化外形的神经导管修复神经断端,缝合组用9-0的显微缝合线做神经外膜缝合6针.分别记录手术操作时间.通过测量术后2,4,8,12周坐骨神经指数,以及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粘合组操作时间较缝合组明显缩短,坐骨神经指数、电生理检测、腓肠肌湿质量及组织学观察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粘合吻合法与神经导管修复神经缺损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蔡宏飞;梁向党;孙赓;宋垚垚;陈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CBM、CQ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2年12月31日,终纳入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7篇RCTs,共9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生长抑素相比,大黄联合生长抑素可以缩短腹痛时间(MD=-1.48,95% CI(-1.79,-1.18),P<0.000 01),能缩短血清淀粉酶的恢复时间(MD=-2.68,95% CI(-4.63,-0.73),P=0.007)及平均住院时间(MD=-7.86,95%CI(-9.97,-5.75),P<0.000 1),也能使首次排便时间提前(MD=-4.80,95%CI(-3.77,-1.57),P<0.000 01),生命体征如体温恢复的时间提前(MD=-2.01,95% CI(-3.53,-0.48),P=0.01),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R =0.59,95% CI(0.46,0.76),P<0.000 1)及治疗失败的比例(RR=0.57,95% CI(0.42,0.77),P=0.000 3).结论 与单用生长抑素的传统疗法相比,大黄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有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王文进;邵莉莉;颜加云;刘兰;马志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寻神经干取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1例单纯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点神经干取穴电针为治疗组,常规取穴电针为对照组,2组的电针治疗参数一致.比较2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腰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点神经干取穴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取穴电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海平;卫晓恩;黄仕荣;徐玉云;朱首豪;谢玮;董建军;詹红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NDS评分、BI评分、HAMD评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抑郁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级功能和生活能力.
作者:陈丹丹;李先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相关抗原125 (CA125)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测定150例CHF患者血清CA125,CA153,CA199,CEA,AFP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通过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病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根据有无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外周水肿分为积液水肿组和非积液水肿组,根据有无合并房颤分为合并房颤组及未合并房颤组.另随机抽取心功能正常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Ⅳ级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而Ⅳ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血清CA199、CEA、AFP、CA153水平在CHF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HF患者治疗前CA12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CHF合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外周水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无这些体征的患者.CHF合并房颤患者与未合并房颤患者的CA125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 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随心功能改善而减低,可用来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治疗疗效及短期预后.血清CA125水平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外周水肿、NT-proBNP、LVEF有关,与房颤及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发病种类无关.
作者:李少情;孙洪涛;吴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