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温燕梅

关键词:黄芪, 化学成分, 综述
摘要:中国药典规定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is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600多种,主要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30种左右,主产于东北,经北部、西北而至西南,可入药者有10种左右[1,2].黄芪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3].临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花蛇舌草的DNA模板提取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快速提取纯净、完整的大分子DNA是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文库构建,PCR扩增及RAPD鉴定的基础和关键.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除了有细胞壁外,还含有大量的多糖,脂质,色素和酚类物质,为DNA的提取与纯化带来很大困难,目前植物总DNA的提取方法已有很多的报道,我们根据白花蛇舌草全草入药,其植株纤细,花,果及叶片干燥后极易脱落,且DNA分子易受到降解和污染的特点,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提取不同药材状况的白花蛇舌草的DNA模板,并将结果进行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比较,从而确定一种为白花蛇舌草RAPD鉴定提供纯净、完整的大分子DNA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汶;张幼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通脉活络康颗粒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通脉活络康颗粒是我院自行研制的一种内服颗粒制剂,已取得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院制剂批准文号多年,经临床应用,疗效确切,质量可控.该制剂具有散瘀化滞、通行血脉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高血脂症的治疗.现将其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田更河;田银璞;许小军;田更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测定痛宁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痛宁胶囊由延胡索、青木香、海螵鞘、鸡蛋壳等多味中药制剂而成.方中延胡索为其镇痛的主要成分,对本药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控制本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是确保本品功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本胶囊在质量标准中尚无含量测定的方法,难以达到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痛宁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适用于本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陈晓灵;李祥;陈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花椒超临界萃取物对豚鼠哮喘模型中ET-1和NO含量的影响

    花椒性味辛温,古代文献已有记载花椒上入肺经以散寒止嗽,下达肾经以纳气平喘,用治阳虚喘咳等症[1].文献报道[2]花椒油能抑制磷酸组织胺、氯化乙酰胆碱、慢反应物质(SRS-A)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与其平喘作用密切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中也证实花椒有平喘、镇咳祛痰及抗炎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花椒对豚鼠哮喘模型血浆中ET和BALF中NO含量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花椒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作者:曾晓会;张声鹏;吴清和;黄萍;荣向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研究

    目的: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将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与尼莫地平两组.观察治疗前后头晕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表明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组治疗后头晕评分与脑血流量等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动物实验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模型,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与尼莫地平对大鼠眩晕潜伏期及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2VO大鼠3个月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眩晕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组学习记忆成绩较2VO组大鼠明显提高、眩晕潜伏期较2VO组明显缩短.结论:能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头晕等自觉临床症状及增加脑血流量;减少2VO大鼠眩晕潜伏期,提高2VO大鼠学习记忆成绩.

    作者:唐红敏;杨云柯;顾喜喜;范越;闻名;陈依萍;唐燕红;蔡定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交设计优化当归、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防风(Radix ledebouriel-lae)为伞形科(Umbetliferae)植物的干燥根,其主要成分均为挥发油(volatile oil)[1],在中医用药时常相须为用,传统制剂中挥发油损耗较大,放置易变化,影响了制剂质量,利用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包合技术[2,3],将其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对包合条件进行了优选,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

    作者:万宏;王洪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疆桑叶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建立一种新疆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桑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0余峰,鉴定出了55种物质,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所分离出的化合物中含有烷烃(C10~C40)、烯烃、不饱和醇、不饱和醛、不饱和酮、羧酸、酯、杂环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正十八烷(9.11%)、邻苯二甲酸二(2-甲基)丙酯(8.92%)和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7.19%).挥发油中还含有少量的萜类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孙莲;符继红;张丽静;孟磊;刘雅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香叶天竺葵油抗氧化作用及其化学表征

    目的:研究香叶天竺葵油(PLO)的化学表征,寻找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PLO体外抑制豚鼠心、肝、肾脂质过氧化、清除O·2、·OH、二苯代苦味基自由基(DPPH·)和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作用,用气相色谱法对PLO进行化学表征,测定其单体对DPPH·的清除作用.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PLO对豚鼠肝、肾、心自发脂质过氧化、CCl4诱导的肝脂质过氧化及中高剂量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作用有极显著的(P<0.01)抑制作用.对O·2和DPPH·的清除作用与阴性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气相色谱和单体抗氧化实验证实占PLO组分30.06%的香茅醇抗氧化能力与PLO接近.结论:PLO有抗氧化能力,香茅醇是主要抗氧化成分.

    作者:王淳凯;瞿伟菁;孙伟;李玉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青叶中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大青叶中的有效成分靛玉红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靛玉红,氯仿-醋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液用甲醇-丙酮重结晶.结果:此工艺所得靛玉红纯度为97.78%,且样品与对照品纯度相接近,NMR和IR图谱相同.结论:该法简便易行,安全、成本低、方便,实验结果良好.

    作者:谢国祥;张立国;邱明丰;贾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雷氏丹参片治疗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雷氏丹参片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雷氏丹参片组(35例),血脂康组(31例),对照组(30例),雷氏丹参片组给予雷氏丹参片4片/次,每日3次口服,血脂康组给予血脂康胶囊2粒/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3个月、6个月动态监测3组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3组患者血脂和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3组均完成了6个月的随诊观察.3组间血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颈动脉斑块积分在研究6个月时雷氏丹参片组积分下降,对照组积分增加(P<0.05),血脂康组斑块积分无明显变化.丹参片组、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积分(随诊6个月后)与初诊结果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血脂康组与初诊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雷氏丹参片组、血脂康组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氏丹参片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同时还能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可长期安全的用药.

    作者:黄太权;范华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进行了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RP-HPLC测定了大鼠体内不同时间的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浓度.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与蟾酥水溶液的Cmax、AUCextra、MRT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能显著地延长蟾酥中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的体内滞留时间,固体脂质纳米粒有望成为改善水难溶性药物体内释放的新型制剂.

    作者:杨勇;奉建芳;芦洁;罗杰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块消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乳块消颗粒(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用橘叶、丹参、皂角刺、王不留行、川楝子、地龙等药物精制加工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从2003年应用乳块消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78例,并与应用乳增宁治疗的65例作比较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庆红;张庆刚;谷洪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腺点金丝桃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研究腺点金丝桃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本文用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腺点金丝桃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对其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了4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61,其中39种为首次报道.结论:萃取物中主要含:β-萜品烯反3.7-二甲基1.3.6-辛三烯-、顺3.7-二甲基1.3.6-辛三烯、δ-杜松萜烯、γ-杜松贴烯、长叶薄荷酮.

    作者:熊元君;伊力亚斯·卡斯木;解成喜;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辅料对中药全浸膏制剂防潮效果的比较研究

    中药全浸膏制剂是现代中药制剂的主要形式,而经过提取分离制成的中药全浸膏固体制剂皆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湿性,导致中药制剂吸潮后变软、结块、甚至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制剂的吸潮问题一直是制药工作中较为普遍的难题.本文以黄芪浸膏为研究对象,选择加入一定量适宜的辅料,可降低其吸湿性.

    作者:孙淑萍;狄留庆;黄耀洲;倪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临床观察

    呃逆是一种常见病,通过中西药物治疗一般均能凑效.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侵犯肝脏、腹腔、膈肌神经而引起的呃逆较为顽固,一般治疗往往难以控制,1998年2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华蟾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所致顽固性呃逆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慧杰;朱霞;白佩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墨止血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通过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制定海墨止血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理化反应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海墨止血片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贼墨黑色素可溶于2 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在2 mol/L盐酸溶液中有黑色飘浮状物析出;4种氨基酸和铁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5%(n=6).结论:该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来控制海墨止血片的质量.

    作者:姜云云;范国荣;叶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痛泻要方对肠道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疗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等)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结肠慢性刺激法制作肠道高敏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匹维溴铵)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按10 mL/kg灌胃,西药组以匹维溴铵按10 mL(15 mg)/kg灌胃;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分别以痛泻要方药液按10 mL(15 g)/kg和10 mL(30 g)/kg灌胃,均连续给药30 d,每天二次.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药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赵玉斌;李佃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五味风湿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五味风湿胶囊由蒙医验方合如乎-5汤剂型改进而成.由苦参、栀子、诃子等药味组成.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1].蒙医临床上合如乎-5汤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肢体僵直和各种皮肤病[2,3].为了克服其味苦难服等不足,对其进行了剂型改进研究.现报道其质量标准研究结果.

    作者:王秀兰;武晓兰;吴龙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风湿定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风湿定胶囊由八角枫、白芷、徐长卿、甘草组成,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具有活血通络、除痹止痛的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肋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的治疗,为临床常用之中成药.

    作者:李杰明;莫启武;刘莉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中国药典规定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is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600多种,主要分布于除大洋洲外的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30种左右,主产于东北,经北部、西北而至西南,可入药者有10种左右[1,2].黄芪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3].临床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作者:温燕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