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双丽;金征宇
目的:建立注射用大川芎(冻干)(川芎、天麻)中阿魏酸和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柱,流动相分别为甲醇-水-冰醋酸(30∶68∶2)和水-冰醋酸(100∶1),检测波长为320 nm和270 nm.结果:阿魏酸在0.031 6~0.505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3%、RSD为1.52%.天麻素在0.442~3.53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为1.6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艳丽;刘天富;王中彦;莫凤奎;赫玉霞;闫永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丹参片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成丹参组和尼莫地平组.在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尼莫地平组予以尼莫地平片治疗,丹参组予以丹参片治疗,各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结果:丹参组显效率60%、有效率33.3%、无效率6.7%.尼莫地平组显效率33.3%、有效率40%、无效率26.7%.两组之间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脑血流速度的改善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参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
作者:潘桂俊;王惠华;张运;陈瑶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苍菊鼻炎胶囊由苍耳子、菊花、鹅不食草等9种中药和马来酸氯苯那敏、鱼腥草素钠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窍的作用,用于风热蕴毒而至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及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等.
作者:李玲;郭敏;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对参术复合多糖中红参多糖进行红外光谱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对五种多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蛋白后的参术复合多糖、参术复合多糖、红参多糖与混合多糖在约1740cm-1处有吸收峰,而白术多糖的图谱中此波数处无吸收峰;在指纹区1250~500cm-1范围内,参术复合多糖与红参多糖的图谱基本一致,与混合多糖、白术多糖的图谱有差别.结论:运用红外光谱法对参术复合多糖中的红参多糖进行了定性鉴别,且参术复合多糖与混合多糖有一定差别.
作者:万丽;刘毅;刘玮琦;胡轶娟;杜李春;何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利用紫外谱线组法对哈蟆油进行检测,绘制出哈蟆油的紫外谱线组图谱.方法:对哈蟆油进行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超声波提取后,再时行相应的紫外及其一阶导数光谱检测.结果:哈蟆油的紫外谱线组图谱重现性较好.结论:通过紫外谱线组法,可以初步绘制出哈蟆油的紫外谱线组图谱,达到哈蟆油真伪鉴别的目的.
作者:王永生;姜大成;白雪媛;姜志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乳病消片(柴胡、丹参、红花、青皮、当归等)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柴胡、丹参、红花、当归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橙皮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柴胡、丹参、红花、当归.橙皮苷在0.041~0.410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0.6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乳病消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红卫;李平;焦海胜;张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补气升血颗粒是我院应用多年的制剂,其处方主要由人参、当归等组成,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应用HPLC法测定该制剂中人参二醇的含量,可以较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丁望;马传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姬松茸(ABPG)联合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静脉注射CF200 mg/m2,d1~d5;静脉注射5-Fu 375 mg/m2,d1~d5.28天为1周期,共4周期,同时服用姬松茸(ABPC)治疗.对照组20例以灵芝破壁孢子粉颗粒替代姬松茸,余同治疗组.两组进行临床症候疗效、生存质量评分、体重变化、实验室指标等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症候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体重变化好转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GD4/CD8、NK细胞活性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姬松茸(ABPC)联合化疗治疗胃癌,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越;唐红敏;杨云柯;马骏;王国骅;顾喜喜;蔡定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比较炮制对山茱萸莫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法.结果:除清蒸品以外,酒炖品、酒蒸品、酒蒸加压品莫诺苷含量均低于生品.结论:不同的炮制工艺对莫诺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作者:张振凌;李娟;高晨曦;高伟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四制香附丸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1],由香附、白芍(炒)、熟地、当归(炒)、川芎、白术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理气和血、补血调经之功效,用于血虚气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等症.原标准中无含量测定项目,为了有效控制该产品的内在质量,选取方中起养血调经功效的白芍作为质控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芍药苷的含量,结果满意.
作者:王启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生化汤对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二种方法观察生化汤不同剂量(高、中、低)对血瘀证(大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血管内皮细胞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VCAM-1、ICAM-1、PECAM-1、iNOS高表达,生化汤能减少造模动物VCAM-1、ICAM-1、PECAM-1、iNOS的表达,而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减少,各分子表达呈递增趋势,具有量效关系.结论:生化汤能降低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且量效关系明显.
作者:胡小勤;陈利国;屈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ELISA及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前后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的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冬凌草甲素作用48~60h后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图片上可见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同时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端粒酶hTERT 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俊峰;陈规划;陆敏强;刘加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广西粉葛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为粉葛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以15个共有峰为评价指标,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符号有关规定要求.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有助于粉葛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小燕;潘洪平;杨立芳;罗伟强;邓光辉;韦冬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寡糖广泛存在于生命体内,主要以糖蛋白、糖脂和糖肽等糖缀合物的形式参与生命活动.糖及其缀合物可参与细胞多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如细胞间信息的感受和传递、细胞转化、分裂等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
作者:郭丽民;张汝学;贾正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3~2004年间,笔者在临床采用纯中药加味二陈汤治疗小儿咳嗽14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艳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独活寄生合剂(独活、桑寄生、秦艽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处方中的药材进行了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川芎、当归、防风、秦艽、杜仲、细辛、白芍的特征色谱;蛇床子素在0.466~3.600 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5.4%.结论:所建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新;林於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本院儿科联合中药制剂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制备的小儿补血糖浆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邓苏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约90%由病毒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3)是引起本病的重要病原[1].
作者:王笈;乔模;李俊莲;阎丽萍;梁葆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独一味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唇形科植物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的干燥全草[1,2].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骨质疏松等症.临床研究表明独一味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镇痛单味中成药[3].为结合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并避免其缺点,近二十年来国外开发了可迅速崩解成均匀混悬液的分散片.
作者:徐春波;温艳;闫美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心泰胶囊是以中药黄芪、丹参、三七等为主要成分,经现代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临床用于冠心病和心绞痛的治疗.本文观察了其对麻醉犬心肌梗死和血瘀证动物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宇华;王宇锋;马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