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肉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沙莹;张志兰;曾一华

关键词:肉豆蔻, β-环糊精, 包合物, 工艺
摘要:肉豆蔻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之功效,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挥发油有刺激性气味,水溶性差,在制剂中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因此采用β-环糊精(β-CD)制成包合物,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其毒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改善其溶解性.实验将肉豆蔻油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并对影响包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经筛选优化得到较佳的包合工艺条件.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进行了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水飞蓟宾浓度,在选定的液相条件下,水飞蓟宾分离良好.结果:受试制剂和益肝灵片体内药动学均符合一室模型,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58%.结论: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固体脂质纳米粒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良好载体.

    作者:何军;奉建芳;张乐乐;陆伟根;侯世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大黄与酒炙大黄不同溶剂提取液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比较

    目的:通过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和甲醇提取液中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研究,探索酒炙大黄泻下力缓与结合蒽醌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炮制品水煎液、甲醇提取液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结果: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生品与炮制品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蒽醌酒炙品比生品高的多;而甲醇提取液中,生品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均较酒炙品高.结论:临床汤方,多为水煎,用结合蒽醌含量减少来解释酒炙大黄缓泻作用可能并不完全,酒炙大黄缓泻的真正原因可能需要从多个层次上进行探讨.

    作者:孟兆青;杨中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测定田基黄注射液中槲皮素含量

    目的:测定田基黄注射液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田基黄注射液中槲皮素的含量,以C18为固定相,甲醇-0.2%磷酸(5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结果:线性范围0.092~0.92μg,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2.9%.结论:该方法可作为田基黄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虞金宝;吕武清;李才堂;李晶;宋友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洁尔阴泡腾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洁尔阴泡腾片(蛇床子、艾叶、苦参、黄柏等)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苦参、黄柏、黄芩、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RSD为1.6%.结论:本方法简单、易行、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洁尔阴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玲英;曹晓兰;白晓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复方绞股蓝口服液的研制

    绞股蓝(Gynostemma phentaphyllam(Thunb)mak)系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近年来,日本和我国学者对绞股蓝进行了大量研究[1-3].已从绞股蓝中分离鉴定了82种与人参皂苷有类似骨架的达玛烷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

    作者:刘锦业;殷铭;刘远军;蔡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参茜固经颗粒中大叶茜草素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参茜固经颗粒(党参、茜草、地黄、女贞子等)中大叶茜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安捷伦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柱,以甲醇-水-四氢呋喃(310:90: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在249 nm波长处检测.结果:大叶茜草素在0.056~0.29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1.6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参茜固经颗粒中的大叶茜草素含量.

    作者:唐宇伟;孙彬贤;黄德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微粉碎技术在仁术健胃颗粒剂中应用

    目的:研究超细粉在仁术健胃颗粒中的应用.方法:药材经预处理后,采用TC20超微粉碎机将薏苡仁和炒白术药材粉碎成超细粉,直接入药,制成颗粒剂.结果:经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检测,二味药材的超细粉粒径均≤5 μm,正态分布测定分别为87.93%≤20μm和95.08%≤20 μm.制剂成型好,服用无砂粒感.结论:药材超细粉的在仁术健胃颗粒中的应用,是中药颗粒剂制法的创新,节省了辅料,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有利于制剂的成型,改善颗粒剂的稳定性.

    作者:金顺福;刘美辉;濮存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莪术油微球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建立莪术油固体化微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将莪术油固体化微球溶剂超声提取,用香草醛浓硫酸液显色后,采用可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莪术油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运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提取液莪术油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运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5批微球包油率均在60%以上;运用HPLC法测定微球中含莪术二酮、莪术醇、吉玛酮平均分别为6.88%、0.95%、5.0%.结论:方法学考察可知两种方法准确、可靠;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便,适用于微球中总油的含量测定,HPLC法则适用于本制剂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游剑;于英伟;李青坡;崔福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斑蝥药材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斑蝥药材GC指纹图谱.方法:以贵州省斑蝥药材为分析对象,选择Agilent Technoligies DB-1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为160℃-2℃/min-210℃(10min)线性升温,建立斑蝥药材GC指纹图谱.结果:方法学考察表明,研究建立的GC指纹图谱有良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的斑蝥药材共有峰相对峰面积有一定的差异.结论:GC指纹图谱的建立,为斑蝥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阳;于治国;毕开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祛疣糖浆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祛疣糖浆(板蓝根,虎杖,赤芍等)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板蓝根,虎杖,赤芍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制剂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在TLC法中均能检出板蓝根,虎杖,赤芍;大黄素在0.1~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2.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高家荣;章俊如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口服液(金银花,黄芩)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Nμcl Eosil 100-5 C18 AB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78 nm和327 nm.结果: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206~1.236 μg,平均回收率为为97.75%,RSD为1.0%;黄芩苷线性范围为0.4835~2.901 μg,平均回收率为为97.87%,RSD为0.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桑旭峰;吴海雯;徐奇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PLC-ELSD法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萜类内酯的含量

    目的: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萜类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银杏叶软胶囊中萜类内酯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汉邦Lichrosper C18柱,4.6mm×150mm;正丙醇-四氢呋喃-水(1:15:84)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漂移管温度115℃;氮气流速3.5L·min-1.结果:该方法简便易行,银杏叶软胶囊中基质对萜类内酯的测定无干扰,线形关系良好;萜类内酯的重现性试验RSD为1.0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结论:本方法可作为银杏叶软胶囊中萜类内酯成分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亚中;周亚球;王娟;陶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蔓荆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蔓荆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以Hypersi ODS2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5%,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可作为控制蔓荆子药材内在质量控制的标准.

    作者:田振坤;王连芝;闫广利;尹永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芪术口服液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芪术口服液(炒白术、黄芪、鸡血藤、太子参等)对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X射线照射小鼠全身引起辐射损伤,观察芪术口服液对辐射小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芪术口服液能升高受照鼠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并使受照鼠胸腺、脾脏重量回升.结论:芪术口服液对X射线所致小鼠辐射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作者:何忠平;龚彬荣;方远书;严雪琴;陈培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除杂工艺对于氏萎胃宁提取液中芍药苷含量影响的对比

    天然澄清剂ZTC1+1是近几年研制出来的新型除杂辅料,由A、B两组分组成.使用时两组分依次加入,先与药液中的可溶性大分子形成复合物,进而形成絮状物,以达到除杂和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目的,有人把天然澄清剂用于部分中药及其制剂的精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1].而乙醇沉淀法是沿用多年的除杂方法.于氏萎胃宁为我院教授、于己百之方,临床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由白芍、黄连、党参、莱菔子等药组成,经临床多年使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该方原剂型为大蜜丸,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我们拟将其剂型改进为浓缩丸以方便患者用药,芍药苷为其君药白芍的主要活性成分,我们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通过对比考察两种方法对于氏萎胃宁提取液中芍药苷的保留情况,为除杂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魏舒畅;邓沂;石丽君;余晓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

    目的:确定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的较优处方.方法:以人参皂苷Rb1 1 h、12 h和人参皂苷Rg1 1 h、12 h的累积释放度、制剂的生物粘附强度及蟾蜍上腭黏膜纤毛毒性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当三七总皂苷、微晶纤维素和中等粘度羟丙基纤维素的比例分别为31%、60%和9%时,Rb1 1 h、12 h和Rg1 1 h、12 h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6.82%、53.25%和83.47%、95.09%,生物粘附强度为78 min,蟾蜍上腭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为为生理盐水组的94.84%,几乎没有纤毛毒性.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得到三七总皂苷鼻腔用粉雾剂的较优处方.

    作者:吴云娟;沙先谊;李珺婵;方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疏肝通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用自拟疏肝通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

    目的:旨在探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及其在麝香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不同种类天然麝香中甾体成分加以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谱库检索及结构解析确定了19种甾体成分的结构并提出了辨别麝香真伪的特征方法.结论:麝香样品中甾体激素的种类及含量,对麝香种类、质量优劣及真伪的鉴别尤其重要.辅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高效准确地进行对麝香质量的分析.

    作者:张皓冰;陶奕;洪筱坤;王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病毒中药研究的新进展

    在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以后,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上升为所有感染性疾病中重要的一类.因此,寻找和开发无污染、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天然药物具有许多化学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而中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中药资源极为丰富,研究和使用的历史悠久,且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中筛选其有效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病毒新药研发的一个热点.国内抗病毒中药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的预防与治疗方面,目前已从中筛选和寻找出一批抗病毒中药.本文对我国新研究成果与展望略陈管见.

    作者:张其威;张楚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肉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肉豆蔻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之功效,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挥发油有刺激性气味,水溶性差,在制剂中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因此采用β-环糊精(β-CD)制成包合物,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其毒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改善其溶解性.实验将肉豆蔻油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并对影响包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经筛选优化得到较佳的包合工艺条件.

    作者:沙莹;张志兰;曾一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