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头风灵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郭文萍;白小石;李来秀

关键词:天麻头风灵胶囊, 制剂工艺, TCL, 天麻素含量测定
摘要:天麻头风灵系我院的科研方,由天麻、川芎、玄参、当归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平肝潜阳、清眩止痛,补益肝肾,息风止痉,镇静,镇痛和抗炎抗紧张等作用.有不同程度地降低颅内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管舒缩功能正常而达到平稳持久的降压作用,从而改善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为了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对川芎、玄参、当归进行了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天麻中的天麻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药物血清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丹参是重要的活血化瘀药,据<本草汇言>论述,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常应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等.由于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cell,以下简称VEC)的损伤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丹参保护VEC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冬青;张旭;蔡文峰;许惠琴;王明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对新鲜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当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到47个组分,鉴定出其中40种化合物,约占总量的95.5%,其中含量高的为藁本内酯(54.3%),其次为2-乙基-1-己醇(7.0%)、十三烷(4.8%)、9,12-十八烯酸单甘油酯(3.8%)、9,12-十八二烯酸乙酯(3.4%)、十七酸乙酯(3.1%)等.结论:首次研究了新鲜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作者:刘琳娜;梅其炳;程建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药麻黄炮制前后生物碱和挥发油的变化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后生物碱与挥发油两类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用气质联用方法分析蜜炙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按<中国药典>测麻黄总碱的方法比较蜜炙后麻黄总碱的变化情况.结果:蜜炙后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其中异桉叶素、对-聚伞花素、D-柠檬烯、桉叶素、T-萜品烯等含量显著升高,苯甲醛、四甲基吡嗪、对乙烯基茴香醚、1-α-松油醇、T-松油醇等含量均降低;总生物碱含量则均表现为减少.结论:麻黄蜜炙后辛散发汗力减弱,润肺平喘作用增强,可能与总碱含量减少及挥发油特征变化有关,这为研究古人的炮制机理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康;林文津;林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虎金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虎金颗粒是由虎金丸经制剂工艺优化后而制成的制剂,由虎杖、郁金、田七、灵芝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行滞的功效.既往研究表明,虎金丸有抗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CCl4所致大鼠肝细胞急性损伤亦有保护作用[1];亦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2].本课题仍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虎金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的防治作用.

    作者:黄兆胜;赵珍东;罗绮珊;王宗伟;朱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盐酸青藤碱喷雾剂主要药效学试验

    青藤碱(sinomenine)是从防己科植物青藤及毛青藤中提取的主要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已有正清风痛宁片、盐酸青藤碱注射液等制剂应用于临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痛等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1].本文研究了盐酸青藤碱喷雾剂的镇痛、抗炎作用,为开发新型抗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祝清芬;谢元超;范治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D101树脂对雷公藤内酯醇的吸附性能研究

    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有3个环氧基的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成份之一,其活性在目前分离出的单体中是强的,化学性质稳定,近年来大量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试验表明,Tri在抗器管排异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雷公藤有效成分分离大多采用溶剂提取,其产物为多组分混合物,而Tri在其中含量甚微.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Tri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旨在对D1o1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Tri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

    作者:王曙东;陶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古威活络酊质量标准研究

    用于治疗风湿骨痛,伤风感冒,心胃气痛,可口服和外用.在国家试行标准[1]中,除有徐长卿药材的定性鉴别外,无其他药材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文建立了木香、桂枝、五加皮、薄荷脑的薄层鉴别方法以及樟脑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高玉琼;赵德刚;刘建华;刘文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复方乌鸡胶囊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复方乌鸡胶囊(江西方)开发为新药.方法:采用小鼠镇痛和止血;抗炎(大,小鼠),离体大鼠子宫收缩,抗阴虚(小鼠)等药效学试验及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和大耐受量测定.结果:复方乌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简称WH、WM、WL、下同)对镇痛和止血试验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抗炎方面:小鼠的WH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大鼠的WH、WL组中第1h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第5、24 h有显著性差异.毒理学方面:大耐受量为50kg体重成人日用量(9 g、生药量)的953倍;长毒试验复方乌鸡胶囊H、L组中动物脏器和切片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认为本品比较安全.结论:复方乌鸡胶囊和复方乌鸡口服液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大鼠子宫呈显著的收缩作用;收缩频率明显(P<0.05)加快,且乌囊H比乌液H组呈明显差异(P<0.02).

    作者:刘元帛;万阜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升降散调节气机失常的临床应用

    升降散源于明·张鹤腾<伤暑全书>[1],为治暑良方.后得清代医家杨栗山的发挥,载于<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中.其中僵蚕为君,味辛气薄,苦燥恶湿,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蜕为臣,甘寒无毒,质轻则升,能祛风胜湿,涤热解毒.僵蚕、蝉蜕皆升浮之品,纯走气分,二药相配旨在升阳中之清阳.姜黄为佐,大寒苦平,喜祛邪伐恶,理血中之气,利肝胆而散郁;大黄为使,味苦而大寒,力猛善走能直达下焦,深入血分可上下通行,既能泻火,又可补虚.姜黄、大黄皆苦寒降泄之品,既走气分,又行血分,二药相合旨在降阴中之浊阴.诸药相配,升降相施,寒温并用,既无明显寒热偏胜之性,又无补泻偏胜之弊,重在调和.

    作者:孙立;唐勇;马明;彭胜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酒蒸南五味子炮制原理初探

    目的:探讨酒蒸南五味子炮制原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结果:酒蒸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含量降低了35.3%,薄层层析结果显示增加了一个斑点;总木脂素含量酒蒸品较生品提高了28.9%;水浸出物含量酒蒸品较生品降低了2%.结论:传统炮制理论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作者:崔九成;宋小妹;蔡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天麻头风灵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天麻头风灵系我院的科研方,由天麻、川芎、玄参、当归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平肝潜阳、清眩止痛,补益肝肾,息风止痉,镇静,镇痛和抗炎抗紧张等作用.有不同程度地降低颅内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管舒缩功能正常而达到平稳持久的降压作用,从而改善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症状.为了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对川芎、玄参、当归进行了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天麻中的天麻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郭文萍;白小石;李来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元麝止痛液的制备及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是癌症晚期较多见的并发症.如何缓解或减轻晚期耪症患者的疼痛,降低阿片类麻醉药品的使用频度,避免药品的成瘾性及其他不良反应,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本文介绍运用自制元麝止痛液治疗癌性疼痛38例,取得较好疗效,观报道如下.

    作者:杨劼;寇胜玲;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RP-HPLC测定六味木香片中栀子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六味木香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六味木香片中栀子苷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水-乙腈(85:15),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理论塔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为11200;分离度为2.5;栀子苷含量在0.26~1.56μg范围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6;回收率及RSD分别是96.8%和0.6%(n=5).结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空白无干扰,可用于六味木香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卢智玲;汪国华;刘华栋;刘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箭叶淫羊藿炮制前后对小鼠副性器官的影响

    目的:观察箭叶淫羊藿炮制前后补益作用的强弱.方法:观察箭叶淫羊藿炮制前后不同提取液对去势雄性小鼠副性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生品和炮制品箭叶淫羊藿的水提取液和醇提液对去势小鼠副性器官的萎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生品和炮制品的作用强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生品和炮制品箭叶淫羊藿均具有补益作用,且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身艳;秦明珠;李飞;高艳坤;马晓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黄酮类化合物及清除自由基机制的探讨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自由基与一百多种人类疾病有关[1].1984年,Hailliwell首次提出氧化损伤是引起组织损伤的原因[2],氧化应激对组织损伤的恶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由基过多[3],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还有癌症等的发生都与自由基有关.人们先后从植物中提取的许多天然产物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中黄酮类化台物是活性较强的一类,己成为当今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魏朝良;于德红;安利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闽产中成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目的:以福州、漳州、厦门、建阳等4个地区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闽产中成药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所测样品中六六六(BHC)≤0.1 mg·kg-1,DDT≤0.1 mg·kg-1,五氯硝基苯(PCNB)≤0.1 mg·kg-1.结论:所测中成药有机氯农药残留都符合标准.

    作者:郭素华;廖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感冒清胶囊制备工艺的改进

    目的:制备感冒清微丸(南板蓝根、大青叶,等).方法: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及流化床包衣设备制备感冒清微丸.结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清微丸中的扑热息痛含量为标示含量的96.27%.结论:用上述方法制作感冒清微丸是可行的,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质量稳定.

    作者:韩庆惠;钱桦江;李连会;吴世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的识别

    目的:找到快速、简便识别板蓝根颗粒中是否含有板蓝根的UV指纹图谱,以及含有板蓝根该部分成分群量的多少.方法: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计算板蓝根药材与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对三家不同药厂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含UV图谱中板蓝根成分群的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板蓝根药材与板蓝根颗粒UV指纹图谱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板蓝根的UV指纹图谱可以识别板蓝根颗粒是否含有板蓝根以及含量的多少.

    作者:吕红;吴雅红;陈立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补血当归精质量标准研究

    补血当归精用于治疗体弱血虚,面色无华,头目晕花,耳鸣心悸,以及月事失调,经行腹痛等症的中成药,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方中君药为当归.本实验对当归进行了薄层层析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对补血当归精中的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建立了补血当归精的质量标准.

    作者:辛美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超临界CO2(SFE-CO2)萃取没药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SFE-CO2萃取没药的佳工艺条件.方法:正交法设计萃取工艺,GC法测定SFE-CO2萃取物中β-榄香烯的含量,以萃取得率和萃取物中β-榄香烯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各工艺.结果:SFE-CO2萃取没药佳工艺条件为:压力(P)为25 MPa,萃取温度(T)为45℃,萃取时间(t)为4 h.结论:SFE-CO2萃取效率较高,该方法适于没药的提取.

    作者:王勇;陈彦;成旭东;欧阳臻;贾晓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