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吕佳;王沛
乳腺康颗粒剂由淫羊藿、陈皮、柴胡等多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成的医院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病等,有明显的疗效[1,3].淫羊藿为该制剂处方的君药,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本研究用HPLC测定淫羊藿苷,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洪行球;黄燕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降糖口服液(人参、五味子、生地、天门冬等)中人参皂苷R、Rg1的含量.方法:用C18-ODS为固定相,以乙腈-0.05%磷酸溶液(96:4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人参皂苷Re浓度线性范围0.66~3.29μg·mL-1,r=0.9991;人参皂苷Rg1浓度线性范围1.05~5.27μg·mL~,r=0 9998,样品平均回收率98.2%,相对标准差RSD为2.2%(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徐晶;吕佳;王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以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总香豆素含量为试验指标,优化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的含量,采用极差方差和逐步非线性回归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的超临界CO2的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1MPa、萃取时间3.5h、分离压力6.0MPa、粉碎度20目;实验值和模型计算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结论:萃取压力、温度、时间、药材的粉碎度等工艺参数对试验指标有显著性影响,而且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作者:刘红梅;张明贤;刘杨平;韩永萍;陶凤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乙肝解毒胶囊(黄柏、草河车、黄芩、大黄,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乙肝解毒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疗程6个月.并与一般的保肝综合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解毒胶囊使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56%、11.11%、44.44%.HBV-DNA阴转率较综合治疗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比拉米夫定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干扰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解毒胶囊能改善肝功能,对HBV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前言骨质疏松症(OPS)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易于发生骨折的一处全身性疾病.
作者:丁建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珍黄散(珍珠、大黄、人工牛黄等)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shim packVP-ODS柱为固定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结果:大黄素在0.01181~4.724μg(r=0.9994),大黄酚在0.01300~5.200μg(r=0.9999)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大黄素为99.0%,RSD为1.23%(n=5),大黄酚为100.5%,RSD为1.06%(n=5).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珍黄散的质量.
作者:徐韧柳;刘会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稳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甲酸:水(5:95)为阿魏酸对照品的溶剂,甲酸:甲醇(5:95)为样品的溶剂,固定相:Shimpack CLC-ODS(150mm×6mm),流动相:0.2%甲醇乙腈-0.1%磷酸0.1%三乙胺水溶液(20:80),检测波长:324nm,流速:1.0mL·min-7.结果:阿魏酸在0.704~17.6u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加样回收率为99.33%,RSD为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含阿魏酸的药材及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罗生;郭健新;刘咏梅;张峻颖;平其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益肾、解毒灌肠液是我院药剂科和中医科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经煎煮、过滤而成的纯中药制剂.自1996年以来,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5例,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姜卫中;陈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主要成分之一黄芩苷具有抗炎症、抗变态态反应、抗菌、利尿,利胆、解热、镇静等作用.
作者:孔慧;倪键;刘瑾;余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青黛炮制原理.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衍射(XRD)方法,对青黛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经SEM发现,靛蓝依附于某种白色固体的表面,而XRD证明了吸附靛蓝的白色固体是CaCO3.结论:对青黛炮制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青黛是由靛蓝等有效成分依附于CaCO3表面而组成的.
作者:魏琪;杨明;许润春;孙启玲;胡云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和完善杞蓉药酒(当归、补骨脂、制何首乌、枸杞子、红花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了当归、补骨脂、制何首乌、枸杞子、红花5味药,采用HPLC法测定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补骨脂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为2.18%,n=5;异补骨脂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RSD=1.67%,n=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干国平;王中红;昝俊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复方吉祥草含片(吉祥草、紫菀、鱼腥草、罂粟壳、麻黄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处方中的吉祥草、罂粟壳进行了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含片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盐酸麻黄碱在0.404~2.02μg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03%,RSD为2.2%;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复方吉祥草含片的质量.
作者:高莉;张永萍;周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我们应用中药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并与卡托普利组对照,探讨了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志华;袁肇凯;王东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板蓝根颗粒的指纹图谱质量分析方法以保证板蓝根的质量稳定性.方法:以柱前衍生化HPLC法、BDSC18色谱柱(4.6×250mm)为分析柱、pH6.4的醋酸钠缓冲液-乙腈(95:5)梯度洗脱、紫外365nm下检测建立氨基酸部位的指纹图谱,以角余弦系数和距离系数来计算不同批次的样品这间的质量一致程度.结果:HPLC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图谱中绝大部分色谱峰均达到了基线分离;两个系数能够显示样品之间的质量的符合程度.结论: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控性强,可以作为板蓝根颗粒指纹图谱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曾令杰;杨东升;陈松光;陈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肾宝康片由淫羊藿、仙茅、制何首乌、女贞子、人参五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壮阳,益气固本之功能.临床上用于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夜尿频多、头昏耳鸣、腰脊酸软、神疲乏力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卢日刚;唐敏玲;韦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为临床常用中药.苦参碱为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了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斑点拖尾比较严重,背景较深,稳定性较差,且测定时间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苦参碱含量测定中的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改进.
作者:李晓燕;赵韶华;吕秀丽;李正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平溃散(绞股蓝,沙棘等)对抗急性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胺和消炎痛法建立大鼠实验模型,测量溃疡面积和胃黏液的量.结果:平溃散对组胺引起的急性溃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消炎痛引起的胃黏膜分泌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平溃散具有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作者:林长征;曹永孝;李长顺;刘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确定黄连降糖片(黄连、大黄等)粉碎和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气流粉碎技术,以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为指标,考察大黄粉碎粒度对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优选黄连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粉碎粒度以10μm为好;提取工艺确定为乙醇浓度50%浸泡时间40min,提取时间2h,回流次数3次.结论:该工艺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叶福媛;吴倩;张钰泉;毛泉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物汤(白芍、川芎、当归、熟地)对于环磷酰胺和放疗后所致造血系统损害小鼠的造血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四物汤连续给药8~13d,测定给药组与模型组小鼠血常规,CFU-GM,CFU-S,骨髓有核细胞及骨髓DNA量.结果:四物汤升高白细胞,血小板数,升高CFU-GM,CFU-S数,升高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DNA量,对网织红细胞影响不大.结论:四物汤对改善造血系统损害小鼠的造血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蒲春霞;方国璋;金晶;莫正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多动安口服液由钩藤、远志、熟地、首乌、柏子仁等药物组成,具滋肾平肝、养心益智、宁神定志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患儿禀赋不足,阴虚阳浮引起的儿童多动症.药理实验表明多动安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对记忆获得障碍的小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儿童多动症其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遗传、额业功能、精神生化、金属物质等方面,其中精神生化研究多,活跃的当属单胺类神经递质,即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2].
作者:张骠;谈瑄忠;陆兔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