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探讨

张庆峰;鲍晶;邹金海;韩文生;王建春;刘宝平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新生儿, 甲状腺疾病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与母体TRAb含量相关性以及TRAb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86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血清TRAb含量,以观察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 非甲状腺疾病不同患儿TRA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与母体TRAb含量具有相关性,新生儿甲状腺疾病与他类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曾患甲状腺疾病的或疑似病例母体,母子均应查TRAb,及时发现母体甲状腺激素异常及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三香乳增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三香乳增消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肌注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给药30d后,测定第2对乳头高度及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计算子宫、卵巢指数.结果 三香乳增消胶囊能抑制乳腺增生大鼠的乳头高度及直径,降低镜下乳腺增生程度,降低子宫、卵巢指数.结论 三香乳增消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晓双;杨瑞;武苗;王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水平探讨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含量与母体TRAb含量相关性以及TRAb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286例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及血清TRAb含量,以观察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 非甲状腺疾病不同患儿TRAb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新生儿与母体TRAb含量具有相关性,新生儿甲状腺疾病与他类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曾患甲状腺疾病的或疑似病例母体,母子均应查TRAb,及时发现母体甲状腺激素异常及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作者:张庆峰;鲍晶;邹金海;韩文生;王建春;刘宝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肌桥误诊为冠心病1例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真实发生率目前尚不清楚,有报道尸检中的发生率为15%~85%,其间的差异可能与心脏标本选择及制备和观察的仔细程度不同有关[1].心肌桥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诊断比较困难,表浅型因无症状或症状轻而难以确诊,即使是冠脉造影也只能检出那些纵深型心肌桥.这就是在尸检及冠脉造影中心肌桥检出率有如此大差别的原因.我院从2003年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到2010年底检查发现心肌桥7例;从2009年9月开展了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检查,到2010年底检查发现心肌桥5例,其中1例心肌桥误诊为冠心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逯建华;汤迎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我院运用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均以腰及下肢疼痛来院就诊.年龄30~50岁,平均39岁.男15例,女6例.病程3d~0.5a.查体:仰卧挺腹实验(+),直腿抬高试验均在50~60°(+),病变部位棘间隙压痛(+).腰段CT扫描:L3-4椎间盘突出2例,L4-5椎间盘突出5例,L5-S1椎间盘突出6例,L3-S1椎间盘突出3例,L4-S1椎间盘突出症5例.

    作者:蔡桂花;朱长德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 50例合并糖尿病早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正规胰岛素治疗,洛汀新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氯沙坦 50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d.2组疗程均为12周.连续治疗12周后测血压、MAU、TC、HDL-C及LDL-C.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12周后尿MA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组尿MAU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及同期各组间肾功能、空腹血糖水平、HbAlc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阿托伐他汀与氯沙坦联用治疗比传统单用ACEI抑制剂进行治疗能更有利于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

    作者:朱鸿玲;沈佩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找出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依据,对行俯卧位脊柱手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并与之前行该手术采用常规护理的109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 将循证护理用于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中,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科学、优化的人性化护理服务.

    作者:刘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川芎嗪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血管紧张素Ⅱ、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能否成为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和观察组(予川芎嗪注射液+西医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和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血管紧张素Ⅱ、肺动脉压力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疗效和气短、尿少、水肿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气分析、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肺动脉压力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焦维克;王子燕;邓新宇;薛青;方桂桔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深入,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变成具体实施项目,尤其是心理护理方面,通过耐心地讲解及指导,尽快使患者消除顾虑,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沟通技巧,使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到康复出院全过程[1].现将临床路径护理在腹腔镜肿囊术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邹春霞;王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肿瘤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1],可明显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渗漏的风险,患者带管可自由活动,维护方便,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颈内静脉置管[2].PICC置管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凶险,虽发生率低,一旦形成,则处理极为棘手,有并发肺、脑栓塞进而危及生命的风险.我院2009-2010年对186例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其中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笔者进行了原因分析,总结探讨出PICC置管患者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应对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靖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在临床发展中的协调作用分析

    目的 对影响护士整体素质提高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与临床协调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二甲医院90名护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临床实践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专业满意度和科研能力4个方面调查.结果 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其余依次为沟通能力、专业满意度和科研能力.结论 建议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重视护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利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其整体素质.

    作者:赵培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利多卡因气管内喷注后的表麻时间对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气管内喷注后在不同时间点行气管插管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非心脑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7组,每组20例,L1~L6组为利多卡因组,分别在2%利多卡因2mL气管内喷注后30s、60s、90s、120s、150s、180s行气管插管,D组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时点BP、HR的变化.结果 与前一时点比较,7组患者T2时其BP、HR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T3时D组、L1组L2组和L3组患者BP、HR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其他组变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气管内喷注2%利多卡因2mL至少120s后行气管插管才能较好地降低患者插管后不良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马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1月-2009年4月在本院诊治9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结果 2组患者比较干预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治疗依从性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实施护理干预1a后观察组FBG、2h PG、HbA1c下降明显、治疗依从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

    作者:杨云秀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手足口病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3月1日-6月1日收治13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15例为重症手足口病,给予痰热清及病毒唑联合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手足口病特别是 EV71型易引起重症,病情变化快,临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许玉芳;陈香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系统评价要求,检索1994年1月-2010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作质量评价,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个研究,涉及13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对于痊愈率和有效率,更昔洛韦+西咪替丁与单用更昔洛韦、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痊愈率RR及其95%CI分别为2.66(1.77~3.99)、6.27(4.33~9.07)和2.84(1.71~4.71);有效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2.13(1.14~3.97)、3.66(2.75~4.88)和5.51(2.84~10.68).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高于更昔洛韦、西咪替丁与利巴韦林.但纳入研究间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结论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作者:陈富超;方宝霞;李鹏;时晓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婴幼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

    婴儿出生第一年是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婴儿的食物要经历由液状-泥状-固体的食物转换.1995年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出生至6个月龄时,体格发育可达发达国家水平,但6个月龄后生长逐渐迟滞.目前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食物转换过程中,食物引入的时间、数量及质量不合适而造成[1].现将婴儿喂养与影响喂养因素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以指导婴幼儿喂养.

    作者:陈伟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米索前列醇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米索前列醇引产用药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提出米索前列醇药物引产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汲取科研证据,并将所得证据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对25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另选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米索前列醇引产的不良反应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清宫率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P均<0.05),产后出血量少(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米索前列醇引产产后清宫率及产后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改善.

    作者:李荣霞;纪彩卿;侯建香;张石玲;校彩娜;李雅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行疝修补、疝囊高位结扎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A、B 2组.A组予七氟醚复合肌注氯胺酮麻醉,B组予氯胺酮加咪达唑仑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监测呼吸循环相关参数,记录麻醉不良反应、术后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结果 A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 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 B组切皮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上升较A组明显(P均<0.05);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较A组多(P均<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比氯胺酮加咪达唑仑静脉麻醉更稳定、苏醒更快,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刘敏;胡鹏;芦智波;滕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R组和C组各20例.2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肌松药使用罗库溴铵.手术结束前2min,2组均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R组将瑞芬太尼效应室TCI浓度调整为1.5μg/L直到拔出气管导管后停用.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手术结束时、拔管前2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拔管后4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记录麻醉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反应状况、拔管后5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及恢复室的恶心呕吐评分.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比较,C组拔管前2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 MAP和HR均升高(P均<0.05),R组拔管前后各时点MAP和HR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C组比较,R组拔管前2min、拔管时、拔管后2min MAP与HR均较低(P均<0.05);2组患儿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分及呕吐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C组比较,R组患儿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呛咳反应,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作者:乐伟;周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愉悦思维对住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愉悦思维对改善住院精神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62例老年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患者同时给予精神科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愉悦思维训练,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2组患者情绪恢复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出院时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愉悦思维有助于改善抑郁心境,刺激患者正性情感阈值,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美仙;阙加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固本止崩汤加减治疗功血164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152例,1个周期治愈者98例,2个周期治愈者42例,3个周期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92.7%,总有效率97.6%.结论 中药煎剂治疗功血止血迅速,方法简单,药源丰富价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