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患儿预期性恶心呕吐护理干预进展

吴晓;罗春媚;俞芳;金珠明;陈云霞;朱萍

关键词:化疗患儿, 预期性, 恶心呕吐, 电解质失衡, 治疗成本, 体质下降, 患者, 干预方法, 不良反应, 综述, 周期, 营养, 学者, 控制, 护理, 国内, 从性, 病因, 癌症
摘要:预期性恶心呕吐( A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化疗诱导恶心呕吐( 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1-2]。 CINV是化疗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加以干涉,不仅使患儿营养丢失,体质下降,水、电解质失衡,增加治疗成本,更会影响化疗计划,使患儿对化疗的依从性下降。为使癌症患儿化疗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病因,对ANV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预先制定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疾病知识、防治态度、健康行为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以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满意度。

    作者:杨峰;王振林;李艳;姬文涛;雷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皮肤瘙痒30例临床护理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为60%~90%[1]。在进行血液灌流( HP)时,要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注重透析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加强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能明显缓解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状。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HP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沙培林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沙培林(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顺铂( DDP)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胸腔内注入DDP行局部化疗,化疗前不做预防性用药;治疗组胸腔内注入DDP+沙培林行局部化疗,并使用地塞米松、镇痛剂、止吐剂以预防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比较两组胸水引流量、局部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结果: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治疗前预防性用药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于化疗前预防性用药,提高了疗效,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齐鲁护理杂志》微信平台正式开通

    我刊已正式开通微信平台,微信号码:QILU_NURSING。可通过扫描杂志封面、官方网站首页上的二维码,或直接搜索微信号码来关注我刊微信平台。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抢救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抢救车安全管理方面的效果,提高抢救车管理水平。方法:汇总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抢救车管理中。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明显改善,护士工作量减轻,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安全性,保证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100%处于应急状态。

    作者:卢庆华;钟耕坤;李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BL 教学法在社区护理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管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127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63名,在社区护理管理内容的教学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和提升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值得在以应用为主的课程教学中推广。

    作者:翟忠美;田维珍;杨友谊;张金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化疗效果。

    作者:刘霞;徐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制标本袋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空间狭小,标本取出的路径狭长且无特殊器械辅助标本组织的顺利取出,术中易造成污染及肿瘤种植,而一次性取物袋费用高,因此我们利用无菌手套进行自行设计取物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荆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4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结果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医疗费用、透析持续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依从性。

    作者:高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技巧刍议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补充营养,维持热能,滴入药物,解除中毒,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1]。另外静脉输液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在医院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现在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老年病越来越多,稳、准、快的老年人静脉穿刺技术,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护患矛盾。现将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技巧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18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I)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EL-BWI临床护理资料,通过体温管理、建立动静脉通路、呼吸道管理、合理喂养、监测生命体征、合适体位、发育支持、健康宣教等进行护理。结果:本组18例ELBWI痊愈出院10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3例;出院标准为呼吸平稳、体温正常、神经系统稳定、进食正常,体重>2000 g。结论: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明显提高ELBWI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施永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护理在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就医和保健需求也在随之变化,应运而生的是各式各样的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涉及体检预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健康保险、保健营养等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1]。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健康产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在老年健康、慢性疾病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极其迅速。在我国“十二五”规划设计中,到2015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0%。蓬勃发展的健康产业影响着我国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同时对传统的社区护理产生了影响。健康产业逐渐改变着社区护理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对象[2-3]。社区护理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护理的领域,同时还帮助社区居民理性健康消费,引导社区居民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迈进,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现将社区护理在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赵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雾化吸入3%的盐水进行诱导取痰,同时进行雾化前、雾化中及雾化后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项基本原则,控制盐水的浓度。结果:本组患者有效8例,显效5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诱导排痰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保证痰诱导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可保证有效留取合格痰标本,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雷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60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患者60例,给予恰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观察成功率与并发症,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均成功止血,止血成功率达100%;共置入钛夹55枚,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患者实施恰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俊萍;李季妮;侯雪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ICC 与留置套管针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PICC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中的优势,为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患者选择良好的静脉通路。方法:将480例全胃肠外营养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对照组各240例,PICC组采用规范化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入全胃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局部反应发生情况及舒适度。结果:PICC组留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感觉较对照组舒适、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对于输入全胃肠外营养患者施行PICC 置管静脉输液,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保证输入顺利完成,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

    作者:刘俊丽;高秋;李楠楠;邸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昂丹司琼药物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的同时联合使用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联合止吐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心慧;姚真;董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培养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为深化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毕业生问卷调查、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师个人访谈及焦点小组法对73名某高职院校护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理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衔接不顺畅、教师教学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持、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等因素是影响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应从教学制度建设、教学师资投入和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高职护理教育的质量。

    作者:李亚敏;李玉莹;徐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导致跌倒的直接原因;确认导致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跌倒干预措施。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跌倒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华;李丽娟;黄娟;陈光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善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水平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海侠;马艳;卢清秀;张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专人化综合干预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人化综合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当日完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于干预前即患者入院治疗当日和干预后6个月、12个月采用SAS、SDS、心理和谐量表、GQOL-74进行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改善( P<0.05,P<0.01);心理和谐程度测评中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事和谐、心理和谐维度得分和生活质量测评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专人化综合干预,能够消除或缓解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和谐程度和生活质量,全面促进康复。

    作者:宋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