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杨海侠;马艳;卢清秀;张芙蓉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2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体质辨证,制订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善及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水平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扩张、充盈、静脉动脉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年轻护士护理计划书写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计划书写后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6月护士书写的护理计划60份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计划书写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计划书写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年轻护士加强专科业务、法律培训和针对性的护理质控等,可明显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计划中护理诊断的正确率,同时提升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力。

    作者:朱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难治性癫痫行颅内电极埋藏22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两次电极埋藏精确定位癫痫病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两次行颅内电极埋藏,并及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顺利度过监测期。结论:及时精确定位致痫灶、给予精心护理,不但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王晓庆;韩海静;刘丹;李雯;张艳;强燕燕;侯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雾化吸入3%的盐水进行诱导取痰,同时进行雾化前、雾化中及雾化后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项基本原则,控制盐水的浓度。结果:本组患者有效8例,显效5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诱导排痰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保证痰诱导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可保证有效留取合格痰标本,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雷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理论指导的行为干预方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不吸烟、不饮酒、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天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1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该例患者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皮肤黏膜护理、眼部护理、大小便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坠床与跌倒的防护和教训。结果:该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做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及黏膜护理,精心有效的对症护理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是本病护理的关键。

    作者:林美芳;何银珠;胡兰娇;王锦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检测其治疗依从性、血糖相关指标,并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值均与治疗依从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相关指标,且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李湘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在护理管理中,高素质的护理管理者可领导高素质的护理队伍,而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是主体,是各方面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科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角色定位和工作方法,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现将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侯玉玲;陈宏美;张丽君;李明明;李德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制标本袋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空间狭小,标本取出的路径狭长且无特殊器械辅助标本组织的顺利取出,术中易造成污染及肿瘤种植,而一次性取物袋费用高,因此我们利用无菌手套进行自行设计取物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荆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通过对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实际护理过程及其效果的记录分析,总结出有效的整体护理模式和健康教育方法。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病情特征和预防保健方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学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辖区内自愿接受管理的490例孕产妇作为访视组进行系统化管理,未接受管理的181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访视组孕产期保健知识、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提高,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孕期和产褥期并发症,对增进母婴健康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使用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问题的细节根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以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正确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观察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科室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培养精神科护士临床思维意识,提高护士安全防范能力,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喜英;覃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4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方式,观察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在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和健康教育知晓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秋红;王方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DCA 循环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6名心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57名和对照组11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制进行临床教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带教;比较两组临床教学满意度及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临床教学满意度调查总得分、出科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医院临床教学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改变了传统带教的盲目性,使教学对象满意度不断提升,有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江小燕;龚永;黄瑜;黄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 SE)患者发作的影响。方法:将77例S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未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作后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E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减少误吸及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黄淡銮;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475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1年3月~2012年2月486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结果:干预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改进医院环境,可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孔凡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出血性脑卒中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再次出血率。结果:干预组再次出血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朱莲玉;王海燕;黎利珍;何南云;阮映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正确有效的物理降温及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观察发热患者体温的改善程度。结果:实施正确有效的降温措施后,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发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早期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杨秀玲;陈文菁;李洁美;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轮状病毒性肠炎35例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进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营养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体重进行连续动态测量,并对照2005年中国7岁以下儿童的体重生长标准及标准化生长曲线,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入院至病后1个月的体重变化特点。结果:本组患儿入院时平均体重略低于2005年国家标准中位数,其余时间点平均体重均在中位数之上,各时间点的总体体重呈上升趋势;患儿入院时体重与病后7d、2周、1个月体重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邻测量时间段之间体重均呈上升趋势,以病后2周至病后1个月之间体重增长快,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体液平衡关注不够,对护士、医生尚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管理考核;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出院营养指导要具体,有条件可建立电话回访或营养咨询门诊,分阶段指导家属对患儿的喂养。

    作者:许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