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 SE)患者发作的影响。方法:将77例S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未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作后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E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减少误吸及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黄淡銮;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2年4月,切口专科护理小组会诊1名下咽癌气管切开术后切口迁延不愈并瘘管形成的慢性切口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汶霞;谭惠仪;叶雪梅;李海燕;许毅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化疗效果。
作者:刘霞;徐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为深化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毕业生问卷调查、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带教教师个人访谈及焦点小组法对73名某高职院校护生核心能力培养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理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内容衔接不顺畅、教师教学方面缺乏有效的支持、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缺乏等因素是影响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应从教学制度建设、教学师资投入和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高职护理教育的质量。
作者:李亚敏;李玉莹;徐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科急诊护理特点是急、忙、杂,是病属投诉和护理纠纷高发的科室。为真实地了解患者对我院服务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进一步了解医疗中心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管理建设,我院委托第三方进行病患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2009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我院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对小儿急诊病属不满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娜;殷彩欣;郑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使用细节思维方法找出护理问题的细节根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以落实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正确落实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观察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科室护理质量均高于实施前。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思维管理法,培养精神科护士临床思维意识,提高护士安全防范能力,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范喜英;覃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S)后高灌注综合征( H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文献及临床资料,分析HS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经颅多普勒( TCD)证实,同侧大脑中动脉峰血流增加>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5例,脑组织水肿8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6例和死亡1例。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CAS后HS患者,术前明确和纠正高危因素、术中合理操作和护理配合、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和密切观察,对减少HS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徐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预先制定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卒中疾病知识、防治态度、健康行为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以医护全程诊疗模式为基础,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改变不良行为,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满意度。
作者:杨峰;王振林;李艳;姬文涛;雷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找出导致跌倒的直接原因;确认导致跌倒的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跌倒干预措施。结果: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后跌倒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华;李丽娟;黄娟;陈光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26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跌倒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彭思萍;徐玉梅;刘斯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使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住院癌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持续质量改进;选择2012年1~6月的24例癌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健康教育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每年复诊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住院癌症患者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后,住院癌症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明显提高,能复提高诊率,降低失访率。
作者:赖喜玉;李爱霞;林瑟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管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127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63名,在社区护理管理内容的教学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和提升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值得在以应用为主的课程教学中推广。
作者:翟忠美;田维珍;杨友谊;张金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扩张、充盈、静脉动脉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预期性恶心呕吐( A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化疗诱导恶心呕吐( 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1-2]。 CINV是化疗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加以干涉,不仅使患儿营养丢失,体质下降,水、电解质失衡,增加治疗成本,更会影响化疗计划,使患儿对化疗的依从性下降。为使癌症患儿化疗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病因,对ANV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晓;罗春媚;俞芳;金珠明;陈云霞;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检测其治疗依从性、血糖相关指标,并分析两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值均与治疗依从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糖相关指标,且治疗依从性与血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李湘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患者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包括病房管理、严格洗手、体位、呼吸机管道、人工气道和口腔的护理等,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住ICU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ICU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细菌培养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患者住ICU时间,降低感染率。
作者:万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在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慧敏;陈瑞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6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对照组,按照使用说明书常规操作。7~12月手术室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手术器械包、敷料包2000个设为观察组,除常规操作外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湿包控制。结果:对照组湿包率为12.45%,观察组湿包率为0.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器械包、敷料包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控制,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综合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运娣;程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