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2013年11月,本刊编辑部接到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电子邮件,《齐鲁护理杂志》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sweb )收录。《乌利希期刊指南》是一部权威的、反映世界各国期刊和报纸出版信息的综合性指南,目前收录200多个国家的15万种期刊、7000种美国报纸和4000多种其他国家的报纸,涉及600多个学科。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治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紧急抢救和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至关重要,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李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护理管理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效果。方法:将127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63名,在社区护理管理内容的教学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测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和提升社区护理实践能力,值得在以应用为主的课程教学中推广。
作者:翟忠美;田维珍;杨友谊;张金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留守儿童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9月收治的70例住院留守儿童,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有效的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情绪变化、配合程度、对护士排斥性以及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儿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对患儿早日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照顾好患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地成长环境,减少留守儿童患身心疾病的机会,从而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曹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肝囊肿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5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无水乙醇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两组均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疼痛及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20.93%、6.98%,对照组分别为52.38%、2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71、6.818,P<0.05)。两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聚桂醇治疗肝囊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同时,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丽琴;谢青;蔡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补充营养,维持热能,滴入药物,解除中毒,也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1]。另外静脉输液还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在医院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现在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老年病越来越多,稳、准、快的老年人静脉穿刺技术,不仅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少了护患矛盾。现将老年人静脉穿刺成功技巧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科急诊护理特点是急、忙、杂,是病属投诉和护理纠纷高发的科室。为真实地了解患者对我院服务的评价和满意程度,进一步了解医疗中心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医院管理建设,我院委托第三方进行病患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2009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我院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的周期性调查,对小儿急诊病属不满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娜;殷彩欣;郑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昂丹司琼药物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的同时联合使用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联合止吐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心慧;姚真;董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 SE)患者发作的影响。方法:将77例S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未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作后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E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减少误吸及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黄淡銮;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26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治疗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跌倒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生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彭思萍;徐玉梅;刘斯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减少护理计划书写后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6月护士书写的护理计划60份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计划书写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计划书写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年轻护士加强专科业务、法律培训和针对性的护理质控等,可明显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计划中护理诊断的正确率,同时提升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力。
作者:朱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正确有效的物理降温及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观察发热患者体温的改善程度。结果:实施正确有效的降温措施后,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发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早期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杨秀玲;陈文菁;李洁美;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7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动机性访谈理论指导的行为干预方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不吸烟、不饮酒、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天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4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结果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医疗费用、透析持续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依从性。
作者:高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辖区内自愿接受管理的490例孕产妇作为访视组进行系统化管理,未接受管理的181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访视组孕产期保健知识、产后自我护理、新生儿护理技能明显提高,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孕期和产褥期并发症,对增进母婴健康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应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观察4680例次的血液透析,并研究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时给予干预。结果:本组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原因:患者因素117例次、设备材料原因91例次、体内肝素化不足22例次、穿刺因素18例次、血流速度太慢15例次。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分析静脉压高报警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作者:贾翠梅;娄景秋;于选卿;于蓉;赵璐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出血性脑卒中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再次出血率。结果:干预组再次出血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朱莲玉;王海燕;黎利珍;何南云;阮映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门诊注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门诊注射护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1~12月为对照阶段,采取传统管理模式,2012年1~12月为观察阶段,采取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个阶段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阶段年门诊注射护理投诉案例发生(4.23±0.23)件,明显少于对照阶段的(23.21±2.12)件;对本院护理质量评价为(92.12±11.21)分,明显高于对照阶段的(68.32±12.12)分,两个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在门诊注射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兰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预期性恶心呕吐( A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化疗诱导恶心呕吐( 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1-2]。 CINV是化疗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加以干涉,不仅使患儿营养丢失,体质下降,水、电解质失衡,增加治疗成本,更会影响化疗计划,使患儿对化疗的依从性下降。为使癌症患儿化疗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病因,对ANV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吴晓;罗春媚;俞芳;金珠明;陈云霞;朱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