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红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止吐药预防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昂丹司琼药物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昂丹司琼止吐的同时联合使用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联合止吐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心慧;姚真;董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集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对于初次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夜间睡眠差、护士采血不顺利、晕车,在献血车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室内献血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改善献血环境及献血前的教育工作,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肺结核患者通过雾化吸入3%的盐水进行诱导取痰,同时进行雾化前、雾化中及雾化后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项基本原则,控制盐水的浓度。结果:本组患者有效8例,显效5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诱导排痰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保证痰诱导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可保证有效留取合格痰标本,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雷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06例老年CAP患者给予广谱抗生素等临床治疗,并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42例,占39.62%;经过积极的治疗,本组患者治愈52例,有效46例,出现死亡2例(1.90%),6例(5.60%)因病情加重转院治疗。结论: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基础疾病多,在治疗时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病情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凤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4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结果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医疗费用、透析持续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结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依从性。
作者:高金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160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对照组未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家属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家属SDS和SAS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干预后两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行为干预,利于改善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从而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韦红梅;肖爱祥;蒙月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有研究显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在无禁忌情况下,维持30°~45°的床头角度,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生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将30°~45°作为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体位,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床头抬高≥30°的依从性较差,且对床头抬高角度的判断主要采用准确率较低的目测法。目前临床上床头抬高率的偏低及床头抬高角度的不准确,不能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为此我们采用挂钩、铁丝、贴纸等制作经济、简易的床头抬高角度指示器,为临床护士提供准确判断床头抬高角度的工具,使质量控制更加直观快捷,并提高床头抬高的依从性。经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国强;张家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护理管理中,高素质的护理管理者可领导高素质的护理队伍,而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对医院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是主体,是各方面工作的桥梁和纽带。科护士长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角色定位和工作方法,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至关重要[1]。现将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侯玉玲;陈宏美;张丽君;李明明;李德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培林( A群链球菌制剂)联合顺铂( DDP)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6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胸腔内注入DDP行局部化疗,化疗前不做预防性用药;治疗组胸腔内注入DDP+沙培林行局部化疗,并使用地塞米松、镇痛剂、止吐剂以预防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比较两组胸水引流量、局部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护理效果。结果: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用顺铂,治疗前预防性用药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培林联合DDP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并于化疗前预防性用药,提高了疗效,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正确有效的物理降温及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观察发热患者体温的改善程度。结果:实施正确有效的降温措施后,发热患者体温下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对发热患者降温效果明显。早期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体温监测,体贴周到的护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的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杨秀玲;陈文菁;李洁美;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在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虚痰瘀型冠心病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法,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缩短心绞痛持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慧敏;陈瑞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腔镜手术中,由于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空间狭小,标本取出的路径狭长且无特殊器械辅助标本组织的顺利取出,术中易造成污染及肿瘤种植,而一次性取物袋费用高,因此我们利用无菌手套进行自行设计取物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荆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粘弹性绷带联合3M透明贴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及普通输液贴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采用自粘弹性绷带联合3M透明贴固定留置针,观察比较两组使用效果、留置时间及静脉输液满意度。结果:两组使用效果及静脉输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自粘弹力绷带联合3M透明贴,可明显提高使用效果和输液效果,可减少静脉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且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杨秀增;田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持续状态( SE)患者发作的影响。方法:将77例SE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未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作后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E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减少误吸及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住院的安全性。
作者:黄淡銮;尹玉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精神科抢救车安全管理方面的效果,提高抢救车管理水平。方法:汇总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抢救车管理中。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抢救药品、物品完好率明显改善,护士工作量减轻,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提高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的安全性,保证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100%处于应急状态。
作者:卢庆华;钟耕坤;李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应急预防措施。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观察4680例次的血液透析,并研究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的原因,及时给予干预。结果:本组263例次静脉压高报警原因:患者因素117例次、设备材料原因91例次、体内肝素化不足22例次、穿刺因素18例次、血流速度太慢15例次。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分析静脉压高报警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从而确保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作者:贾翠梅;娄景秋;于选卿;于蓉;赵璐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时期在职护士礼仪培训改革方向,引入舍宾运动构建新型培训模式。方法:选择聘用护士42名,2009~2010年按传统模式进行礼仪培训,1周后考核;2010~2011年改革原有培训模式,礼仪训练引入成人标准舍宾,3个月后进行形体测评及自我感知测评。比较不同模式培训后研究对象的身体围度指标及新模式培训后研究对象的自我感知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对象瘦体重、胸围、小腿围均小于训练前(均P<0.05),身高、体重、BMI、腰围、臂围、臀围、大腿围均显著小于训练前(均P<0.01);自我感知测评显示,总体感知69.05%表示很满意,26.19%表示满意,4.76%表示一般。结论:引入舍宾运动构建的新型在职护士礼仪培训模式在形体重塑、动作协调、气质培养等方面均有较大成效,值得推广。
作者:宗媛;涂颖;陈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溶栓治疗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紧急抢救和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延缓病情进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至关重要,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李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心理一致感和抑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5月40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作为对照组,使用心理一致感量表( SOC-1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两组进行调查问卷及分析。结果:观察组SOC-13、HAMD、MCMQ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采取回避及屈服应对方式较对照组多、面对应对方式较对照组少(P<0.05),心理一致感和面对应对方式成正相关、与抑郁、屈服和回避应对方式成负相关( P<0.05)。结论:治疗PD伴发抑郁患者,应提高心理一致感、PD患者应对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张银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3例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结果:干预组术后护理知识、自我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内瘘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扩张、充盈、静脉动脉化,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