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目的:探讨初产孕妇分娩期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0名初产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初产孕妇多数心理特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和依赖家人关心等。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时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产孕妇分娩期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初产孕妇心理恐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种肌内注射方法应用于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为选择适合水肿患者的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成年水肿大鼠进行动物实验和36例水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别采用Z径路注射法、常规注射法及气泡封堵注射法进行肌内注射。结果:Z径路肌内注射法与常规肌内注射法在防止药液外渗方面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与常规肌内注射法在减少组织变形方面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Z路径肌内注射法及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用于水肿患者的效果优于常规肌内注射法。
作者:沈美琪;邓勤;胡晓睿;肖美琴;闫丽竹;毛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急诊患儿静脉输液渗漏原因,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结果:两组静脉输液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静脉输液渗漏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宗庆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非药物联合干预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00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非营养性咀嚼组,C组为口服白萝卜汤组,D组为非营养性咀嚼+口服白萝卜汤组。听诊记录四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D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A、B、C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咀嚼配合口服白萝卜汤能有效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作者:褚志平;高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筛查与护理干预对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妊娠糖尿病筛查检出的194例GDM患者作为干预组,将来我院待产时确诊的54例GDM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给予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产前1个月连续复查,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筛查与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上报的19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相应对策。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自身因素、管理者原因、处理及执行医嘱错误和实习带教不规范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意识,实施奖励并无惩罚上报制度,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规避医疗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杨学会;张丽;苏茂玲;孙妮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肝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肝癌围术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焦虑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遵医行为、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提高肝癌围术期患者的满意度及遵医行为,改善焦虑状况。
作者:吕玉玲;田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姑息性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加去势治疗合并膀胱颈梗阻晚期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给予围术期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TURS和因冲洗液吸收过多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去势术和间歇雄激素阻断的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围术期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车兆平;卢明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5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6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消毒隔离合格率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体制,采取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护理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自2011年9月16日始,邮箱内收到的稿件我们将不再进行处理,我刊正式启用网上投稿系统。请登陆我刊官方网站www.qlhlzzs.com,在“网站公告”或“期刊动态”栏目浏览相应公告。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型乳胶引流管( T管)在小儿肾盂成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行肾盂成型手术的14例患儿采用T管作为肾造瘘管,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导管脱落,伤口红肿、渗液等感染情况发生,术后1个月通过T管顺利取出双J管,术后3、6、12个月复诊,患儿术侧肾脏积水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无加重趋向。结论:将T管作为肾造瘘管便于术后有效妥善固定,且便于取出双J管,安全经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白桦林;邹艳;许昭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在改善韶关地区供电系统体检人群胆石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8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3530例韶关地区供电系统体检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5例;2011年观察组再次参加体检人数1745例,对照组再次参加体检人数1739例;2012年观察组三次参加体检的人数1737例,对照组三次参加体检的人数1734例。观察组受检人群提供关于胆石病的分类健康指导,对照组则不提供。统计2010~2012年两组受检者胆石病发病率。结果:观察组2011年、2012年的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发生率比2010年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胆石病发病率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健康指导对降低胆石病发病率有积极意义,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行业人群胆石病的的关注,提高专业健康指导的可行性。
作者:林丽英;王梅香;张连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HIV阳性孕产妇围产期的护理模式。方法:采用临床原始数据统计及追踪回访模式,对曾在我院就诊、分娩的18例HIV阳性孕产妇产前检查、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喂养方式、婴儿感染率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HIV阳性孕产妇孕期保健护理过程中早孕建卡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低,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够现象客观存在,HIV阳性孕产妇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保障母婴身心健康关键是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政府相关政策的了解、通过专科医护人员培训及HIV孕产妇围产期护理管理模式的形成,切实提高HIV阳性孕产妇孕期系统管理率,保证各种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钟际香;孙敏;周金萍;周悦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将105例ICU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5例,A组常规置管组,B组气囊放气,C组牵拉气管,比较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组(P<0.05,P<0.01)。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同时置入胃管的方法,安全可靠、准确性高。
作者:孙四美;夏丽;薛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技巧在门诊常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的门诊患者308例作为研究组,并采用相同的方式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2月的30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危机管理技巧融入其中。比较两组护理差错事件、投诉事件、纠纷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事件、投诉事件、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危机管理技巧后,护理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结论:危急管理技巧能降低门诊护理差错事件、投诉事件、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考核成绩。
作者:杨素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小组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DLBCL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淋巴瘤病区设立责任医师-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临床路径小组模式,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分层次管理的原则,科学组合。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对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对工作模式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路径小组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促进了护理队伍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作者:黄胜;许容芳;姚丹;陆勤美;张兰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82例和实验组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术中加强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肛温、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肛温较高、凝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加强保温护理有利于维持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温,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冯燕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初产妇按照不平衡指数量小的分配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分阶段干预。分别于产后42 d、4个月对两组产妇的喂养行为、泌乳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母乳喂养率、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的分阶段干预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使产妇坚持按需哺乳,促进乳量增多。
作者:陶坚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AD)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PAD患者经肱动脉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手术顺利。术后出现肱动脉处血肿1例,及时发现病情并积极处理后治愈出院;无排尿困难、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治疗成功的保障。
作者:李萌;孙秀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肥胖孕妇的影响。方法:将56例肥胖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住院天数、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剖宫产后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顺产率、住院天数、产后出血量大及愈合不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肥胖孕妇围生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孕娩风险。
作者:陈转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