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萍
喘息性肺炎是严重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病情严重,以往主要靠经验法运用抗生素治疗,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逐渐升级,不但经济负担加重,而且其毒性和过敏、耐药性等副作用愈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关注.
作者:牟建珍;杨志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颈椎和腰椎的骨质增生常导致颈强直及行动不便,甚至疼痛麻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我们研制的骨刺合剂达到了治疗颈强直及腰背疼痛的效果,经临床使用总有效率达91.9%,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晋巧;郭强;郑先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自拟益气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通过益气和胃,敛疡生肌,促进溃疡愈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杨宪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祛疣汤联合聚肌胞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洗并配合聚肌胞针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聚肌胞肌注治疗,每1周为一个疗程,6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4.125,对照组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祛疣汤配合聚集胞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新;王学军;杨静娟;朱艾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一般用手术切除治疗者多,用中医药保守治疗者报道甚少.从2002年-2006年我们用自拟方二甲消癥散治疗卵巢囊肿30例,并以20例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为对照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德全;杨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法,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8.0%、治愈率为72.0%,对照组分别为84.8%,52.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调神、温经、通督三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比较困难.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振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入银黄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 media,SOM)的效果.方法: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治疗60例(76耳)SOM患者,其中对30例(40耳)SOM患者行鼓膜穿刺,并向鼓室内注射银黄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作治疗组;对照组30例(36耳),鼓室内注射泼尼松龙,口服抗生素等.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疗效,对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结论:本疗法可提高SOM治愈率,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荐.
作者:陈宇;唐月英;张国庆;谢秀平;曾屹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据统计,脑卒中幸存者中约有70%-80%残留不同程度的偏身肢体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年7月-2006年4月笔者运用中医点穴方法治疗本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永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前列腺炎虽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见前列腺炎的记载,但在零散的医籍中有对该病证的描述.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现代中医泌尿、男性科及男性前阴病范围.主要是指男性排尿道路阻塞不畅,尿频、尿少、尿急、尿痛,余沥不尽,尿口滴白或有灼热感,会阴不适等.
作者:孔凡涵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乌梅丸加减治疗眼干口干一例2004年9月27日,陈某,女,60岁,双目干涩,目困喜闭,视物模糊,口干,动则好转,静则干涩异常,夜间尤甚,不喜饮水,尿频,腰困重,呼吸气短,舌红干裂无苔,脉弦,病已一年,服杞菊地黄丸无效,诊为肝经气化不利,拟乌梅丸加减:乌梅20g,川椒12g,黄连6g,黄柏9g,肉桂6g,炮姜6g,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5g,吴萸6g,山萸肉10g,潼蒺藜15g,刺蒺藜10g,细辛2g,3剂.
作者:何运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组成为杏仁、白蔻仁、生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近几年来我采用三仁汤治疗眼科虹睫炎10例,角膜炎12例,慢性结膜炎20例,中心型浆液性视网膜10例,疗效确切,举例如下.
作者:郭晋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主要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机制、评估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并得出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等优势.
作者:曾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们自1995年8月以来,共收治难治性肾病39例.经中西医结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突出补肾活血的疗法,迄今随访1至4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志强;马静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中老年人气虚的生理特点和血瘀的病理变化与冠心病心绞痛密切相关.分析了气虚血瘀、气虚寒凝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补气法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及药物配伍.
作者:陈云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靳三针对小儿脑瘫脑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对30例小儿脑瘫患儿在靳三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做多普勒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Vs)均有明显加快,与治疗前比较,P<0.001,阻力指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01.结论:靳三针可改善颅内血供高阻力状态,增加脑血流量,有利脑功能恢复.
作者:刘卫民;袁海斌;王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实验动物学与中医药学关系密切,实验动物学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反过来亦可丰富实验动物学内容.事实证明,现代中医药学与实验动物学相结合有利于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地阐明中医药理论,从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杨镇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态学基础原理与中医学的关系.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科研成果,对议题进行论述.结论:生态学基础原理与中医理论两者极为相似,部分理论不谋而合,互相渗透;生态群落有分层现象,中医作用于机体也分层次;生态学有动态循环,中医也有恒动观念;生态学有生态平衡,中医也有阴阳平衡.故可用生态学理论解释和阐明中医学某些理论,也可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中医药.
作者:容景瑜;李毅敏;陈壮忠;容景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好发于8岁左右儿童.常因上呼吸道感染、颈部炎症等引起[1].临床表现为突发或缓发斜颈、颈痛和运动受限[2].脱位复位后,由于小儿好动且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家长又忽视了进一步对颈椎的保护(如提前解除颈围领的保护等),故造成寰枢椎半脱位的复发.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在1997-2004年间,笔者应用仙方活命饮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朱家炎;范淑明;李淑贞;蒋倩如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