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铸烨;苗阳
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汤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大65岁,小34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5年以内32例,5年以上28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3例,神经病变2例,眼部疾患1例.
作者:胡莹;孔凡萍;范广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李茂如(1917~2001)原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老中医.精研岐黄,醉心于中医文献研究,编纂出中医文献研究史上首部目录学著作<历代史志书目着录医籍汇考>.80年代曾有幸随李老临诊,身闻目睹其独到的临证经验,受益匪浅.现将所记录医案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福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观察达源降糖(太极)操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探讨配以运动的综合疗法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病例和方法1.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18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8人.所有病例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并无酮症酸中毒及严重心肺疾患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病例随机分成A、B组,其中A组8人,治疗方案为饮食控制+常规药物治疗;B组10人,治疗方案为饮食控制+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经检验2组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闫菊;陈选京;任世劳;毛振营;杨建宇;李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整体观是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就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组成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还与人体健康和四季、气候、地区条件等自然环境及其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等理论,无不贯穿着整体观的思想.
作者:金渊真;金渊光;吴秉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月经期口服异位痛经散,非经期口服化瘀消癞汤并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在所治疗的31例患者中,1疗程后临床治愈11例(35.5%),显效9例(28%),有效7例(22.6%),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87.1%.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110例,男,53例,女57例;年龄30~70岁,平均51.4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7.8年.对照组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2~71岁,平均50.5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7.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毛振营;魏艳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采用平刺梁门透至水道穴(双侧)加电针治疗本病7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78例患者中,男58例,女20例;年龄小者10岁,大者76岁;病程短者1年,长者22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脘腹痞满,多以食后明显,站立或活动时胃脘疼痛加剧,平卧时多可缓解或减轻,并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其中伴有食后乏力者42例,伴失眠等神经官能症表现者51例.
作者:张凤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自2001年以来运用捏脊、针刺疗法、治疗小儿积症66例均为0~6岁儿童,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结构是0~1岁23例;2~3岁31例;4~6岁12例;母乳喂养是48例;混合喂养12例;人工喂养6例,66例中3例是体弱儿.临床症状:不思饮食;乳食不化,腹胀天气,呕吐酸馊食物,体重不增或日益消瘦,精神不振,烦躁多啼,大便不调,大便镜检有不消化食物和少量脂肪球.
作者:马绪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的选择: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1995年至2003年就诊的295例患者,年龄15~72岁.男性135例,女性160例.阿弗它溃疡1月发作1次95例,2周发作1次80例,1周发作1次48例,无间歇期72例.溃疡数目1~3个23例,5~10个溃疡140例,10个以上32例.病程2~50年不等.其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溃疡反复发作、不定位.局部表现为红黄凹痛;身体其他部位无溃疡及糜烂.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148例和对照组147例.
作者:余梓东;陈小凡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72岁,小16岁,年龄集中在28~55岁,病程在5天到10年之间.治疗过程中有9名患者因疗效不佳而终止治疗,全为西医对照组,按无效处理.诊断标准: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外阴瘙痒,波及肛周,奇痒难忍,甚至灼热疼痛,便可确诊,不典型病例需结合阴道分泌物悬液镜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霉菌性阴道炎170例(占44.2%)(外洗组110,西医组60)、滴虫性阴道炎135例(占35.0%)(外洗组90,西医组45)、其它原因80例(占20.8%)(外洗组50,西医组30).
作者:李少娟;陈奕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气、呕吐等一组临床症候群(简称FD).用百苓合剂治疗此病并与吗叮啉、雷尼替丁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福芹;徐湘江;兰素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为外阴皮肤及粘膜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多没有生命之虞,因此,我国临床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中西医临床与病理对此缺乏充足的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临床治疗也颇为困难.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收到良好效果,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杨小花;张新华;魏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概述厚朴麻黄汤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因其条文叙证过简,给临床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也各有心得.
作者:黄河清;严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0个月~13岁.原发病:上感9例,甲型肝炎3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闭塞性脑动脉炎1例;过敏药物:双黄连粉针剂6例,茵栀黄注射液3例,清开灵针2例,参麦注射液1例,柴胡注射液1例,穿琥宁粉针剂1例,灯盏花注射液1例.
作者:谢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蒲公英始见于<新修本草>,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尚有利胆保肝、利尿、健胃及轻泻作用.临证除用于治疗疮疡肿毒外科病症外,在清解脏腑热毒病证方面亦有显著疗效,兹分述于下:
作者:张宝明;张瑞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郑伟达教授提出了治疗癌症10论,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好评,我国当代中医泰斗吕炳奎教授认为:抗癌新10论是中医治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西医治癌理论和中医治癌理论完善结合的经典之创作.现整理如下:
作者:郑伟达;郑东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节育术是指目前较为常见的宫内放置节育环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节育后遗症是指节育术后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如下腹部胀痛、腰骶部迫痛、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痠冷、四肢麻木、性功能障碍等,而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节育术后遗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有创伤性、粘连性、机体排异性及内分泌失调4个方面;对于节育术后遗症的综合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苏洁;翟凤霞;韩永梅;魏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病人,就诊时有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泛酸、口苦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均有明显的胆汁反流现象和胃粘膜炎症改变,符合文献诊断标准.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8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3年;重度15例,中度30例,轻度10例.对照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15~60岁,平均31.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8年;重度16例,中度27例,轻度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作者:蔡慧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9年6月~2003年9月,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42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999年6月~2003年9月我院共收治糖尿病皮肤瘙痒住院患者70例,男29例,女43例,年龄42~7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均大于5年.将7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平均年龄51.2±14.5;对照组28例,平均年龄50.8±15.2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费大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查血脂,做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
作者:罗新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