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

胡莹;孔凡萍;范广岩

关键词:糖尿病, 益气养阴, 中医药疗法
摘要: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汤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大65岁,小34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5年以内32例,5年以上28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3例,神经病变2例,眼部疾患1例.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

    以脉络宁、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加化瘀通络汤口服治疗急性脑梗死98例,并以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作对照.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金付;王志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熟地多糖口服液配合化疗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1.1实验材料药物熟地黄Rehmanima glutinosa(RG)选用河南省焦作市武陵县产道地怀熟地黄,(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室鉴定)经炮制加工而成熟地多糖口服液(RGP),每毫升含熟地生药1g,由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中药植化室提供,批号9441223,环磷酰胺注射液,上海第二制药厂批号930901.动物NIH小鼠18~20g,由河南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作者:刘超;田霞;任建中;黄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06例脑血管病人,男60例,女4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8岁,均有明确糖尿病史,病程半年~20年,经生化及临床检查,符合WHO 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

    作者:王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李茂如治疗杂病经验举隅

    李茂如(1917~2001)原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老中医.精研岐黄,醉心于中医文献研究,编纂出中医文献研究史上首部目录学著作<历代史志书目着录医籍汇考>.80年代曾有幸随李老临诊,身闻目睹其独到的临证经验,受益匪浅.现将所记录医案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福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病人,就诊时有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泛酸、口苦等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均有明显的胆汁反流现象和胃粘膜炎症改变,符合文献诊断标准.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16~62岁,平均32.8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3年;重度15例,中度30例,轻度10例.对照组55例,男27例,女28例;年龄15~60岁,平均31.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3.8年;重度16例,中度27例,轻度1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作者:蔡慧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月经期口服异位痛经散,非经期口服化瘀消癞汤并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在所治疗的31例患者中,1疗程后临床治愈11例(35.5%),显效9例(28%),有效7例(22.6%),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87.1%.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活血祛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查血脂,做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

    作者:罗新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便秘证治浅谈

    便秘属大肠病变,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便秘主要是由肾阳虚衰,阴寒凝滞胃肠;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阻阴亏,肠道无以滋润和积热伤津,导致胃肠燥热.

    作者:袁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疏风滋血汤治疗颈椎病78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自1996年5月~2003年3月共治疗颈椎病78例,男53例,女36例,小者28岁,大者69岁,平均48.5岁,病程短者35天,病程长者12年.病例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具有颈椎病主证,且西医诊断明确(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符合中医辨证(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阻经络,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排除患者颈部肿瘤.结核及心脏疾患.

    作者:黄性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探析与对策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为外阴皮肤及粘膜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多没有生命之虞,因此,我国临床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中西医临床与病理对此缺乏充足的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临床治疗也颇为困难.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收到良好效果,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杨小花;张新华;魏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蒿芩清胆汤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浅探

    蒿芩清胆汤源于<重订通俗伤寒论>,原为和解少阳之首剂.方由青蒿、黄芩、竹茹、陈皮、半夏、枳壳、赤茯苓、滑石、青黛九味药组成.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今吾将其用于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菊萍;张欣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天门冬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患者22例

    我们应用单味天门冬治疗以口干、咽燥、咳血为主症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过程中,发现其还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遂观察22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波;刘卫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郑伟达教授治癌新10论

    郑伟达教授提出了治疗癌症10论,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好评,我国当代中医泰斗吕炳奎教授认为:抗癌新10论是中医治癌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西医治癌理论和中医治癌理论完善结合的经典之创作.现整理如下:

    作者:郑伟达;郑东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糖尿速康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病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难治病.自1999年~2003年对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150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达源降糖(太极)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观察

    观察达源降糖(太极)操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探讨配以运动的综合疗法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病例和方法1.1临床资料2型糖尿病18人,其中男性10人,女性8人.所有病例符合1980年WHO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并无酮症酸中毒及严重心肺疾患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病例随机分成A、B组,其中A组8人,治疗方案为饮食控制+常规药物治疗;B组10人,治疗方案为饮食控制+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经检验2组病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闫菊;陈选京;任世劳;毛振营;杨建宇;李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捏脊针刺治疗小儿积症66例

    1临床资料:自2001年以来运用捏脊、针刺疗法、治疗小儿积症66例均为0~6岁儿童,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结构是0~1岁23例;2~3岁31例;4~6岁12例;母乳喂养是48例;混合喂养12例;人工喂养6例,66例中3例是体弱儿.临床症状:不思饮食;乳食不化,腹胀天气,呕吐酸馊食物,体重不增或日益消瘦,精神不振,烦躁多啼,大便不调,大便镜检有不消化食物和少量脂肪球.

    作者:马绪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康脑明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男性,63岁,因头晕、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天,于2003年12月18日入院.既往有青毒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T:36.5℃P : 70次/分,R:18次/分,BP:160/100mmHg,神清,言语不利,皮肤无黄染及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态,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浮肿.

    作者:张艳玲;王永彬;梁建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

    笔者自1997年以来,应用中药益气养阴汤治疗2型糖尿病6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大65岁,小34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5年以内32例,5年以上28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3例,神经病变2例,眼部疾患1例.

    作者:胡莹;孔凡萍;范广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经》的哲学开放性思想及意义

    <内经>是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总结,并汇集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影响至为深远.<内经>理论体系的建立,不仅是战国秦汉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是哲学对自然科学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结果.

    作者:高铸烨;苗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络系统的整体观

    整体观是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就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组成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还与人体健康和四季、气候、地区条件等自然环境及其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等理论,无不贯穿着整体观的思想.

    作者:金渊真;金渊光;吴秉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