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兰;程莲
目的:调查分析基层医院男性护士工作的现状,探讨现代护理岗位中男性的优势和作用,推动护理工作的持续和谐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基层医院620例住院患者、75名女护士,26名在岗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5%以上的患者不太赞同男性从事护理工作,90%的女护士接受男护士加入其中,47.2%的男性护士感到很大压力,52.6%希望改变工作现状.结论:尽管男性从事护理工作有很大优势,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促进护理工作的人本化发展.
作者:韩同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心理护理.手术体位练习,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做好颈部制动,密切观察呼吸,切口引流情况并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d,平均术后颈围保护时间8.5d,18例在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在术后4-8周恢复工作,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未见假体下沉和移位情况.近期效果显示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结论: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护理非常重要,特别是术前的心理护理、气管推移训练和呼吸功能锻炼以及术后神经功能的监测尤应注意.
作者:付其美;姜风华;高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8年1-12月,我们对1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预防便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21例,男36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0.5±7.42)岁;住院时间3-90 d.入院评估大便正常,无便秘发生.将2007年1-12月收治的223例设为对照组,将2008年1-12月收治的198例设为干预组.
作者:袁薇;杨明莹;李斗艳;李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联合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重度OSAS采用口腔矫治器联合手术治疗后临床资料及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及出院后,治疗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18;血氧饱和度(SaO2)>84%,打鼾、夜间憋气及白天困倦嗜睡等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非常满意.结论:细心精致的整体护理可使治疗更合理化、系统化,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疗效和患者满意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虹;刘晓蒙;康怀兰;张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临床护理学生实习是在校护理教学的后阶段,是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妇产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产房教学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随机性,需要进行探索和改进.2007年9月-2009年6月,我院对134名护生实施专人梯次带教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彩霞;赵振普;苏小花;任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移动式X线机(以下称X线机),常用于外科各专科手术中,以其方便、实用、快捷、显像清晰为特点,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但是由于X线对人体的危害,国家卫生部门特制定了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现就我市基层医院手术室术中使用x线机存在防护问题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郭延平;华靖;李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96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短,提高患者满意度高,也有利于自身素质和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菊;谢立红;祁方遒;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患者的肠内、外营养的应用及术后护理.方法:对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痿患者给予接受常规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控、营养支持、切口观察及引流管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手术1个月后胰液引流量明显减少,2个月后胰瘘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及良好的术后护理能明显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瘘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琦;严荣燚;郁华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9年10-12月,我们对10例需长期输液老年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2例在静脉滴注丹参粉针剂时发生堵管现象,给予拔管.现将堵管原因及防范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需长期输液行PICC置管老年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1岁.堵管时间均在使用丹参粉针剂的第2天,且无法再通致拔管.均未使用高黏度液体,如白蛋白、脂肪乳等药物.
作者:杜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1].危重患者病情复杂易变,治疗、护理与监测项目繁多,ICU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为确保危重患者安全,避免发生护理纠纷,2007年12月我们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ICU护理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霞;娄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已呈现出特有的优势,护理本科生在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及心理的不同特点,在临床实习阶段给临床带教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临床老师提出了成功的教学方法,但对护生实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单一,不够全面.目前,护生实习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各科室轮转,出科时以理论及操作考试为主,再加劳动纪律、服务态度等评价实习情况,并分项填入实习手册.
作者:舒梅芳;王秀华;陈春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茵制剂治疗妇科癌性腹腔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妇科癌性腹腔积液患者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制剂,全部治疗过程给予对症护理及心理、饮食指导等.结果:本组腹腔注入铜绿假单胞菌制剂33次,每例1-2次,平均1.6次,总有效率为8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制剂治疗妇科癌性腹腔积液不良反应轻微,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作者:鞠小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中,尤其是呼吸科患者具有年龄大、自我保护能力差、病情反复、危重且变化快等特点,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因此,我院将护理风险管理作为呼吸科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护理风险意识,针对临床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制定实施防范护理风险的系列措施,严查护理工作中的隐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玉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温度对碘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将碘对比剂加温至37℃后注射,对照组直接注射常温下20-22℃的碘对比剂,观察两组碘对比剂引起的毒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轻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对比剂快速注射前采取适当加温后应用能增强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其毒副反应发生及血管外渗,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王荣芳;相法伟;孙希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作为基层医院急诊的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应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避免和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2007年1月以来,我院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脑血管疾病成为继恶性肿瘤后第二大死亡原因.另外在现代社会,交通、建筑等事故中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亦较高.因此,颅脑损伤成为ICU、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紊乱,升糖激素、降糖激素比例失调,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
作者:汪素琴;李士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09年12月行食管癌弓上吻合术高龄患者37例为优化护理组,从入院开始即行术前宣教、咳痰训练、饮食护理及术后输液控制等优化护理管理;选取2007年1月-2008年64以传统方法护理的同类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管理策略可降低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张莹;库红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康复医学的兴起是医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标志,但在我国康复护理的发展与康复医学的发展极不相称[1].为使新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培养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宽、专、多能型的人才,特就社区服务康复护理专业现行的课程设置对我校06-08级社区服务康复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朝霞;苏金林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符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男38例,女22例;0~6个月32例,6个月~1岁21例,1~2岁6例,>2岁1例.
作者:宋秀丽;张孝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有效地规避隐患,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进行急诊护理隐患分析识别.重新修订规章制度,2008年1月份起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并与实施前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做对比.结果: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结论:有效的护理隐患防范措施,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满意;卢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