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村;盛利
近几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小28岁,大65岁,平均41.5岁;病程0.5~3a.相应椎旁均有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趾背伸肌力下降 64例;膝反射减弱20例;跟腱反射减弱18例.治疗前均做腰椎正侧位片及CT平扫,L3-4椎间盘突出12例,L4-5椎间盘突出47例,L5-S1椎间盘突出40例.其中L4-5与L5-S1同时突出15例.症状单侧61例,双侧19例.
作者:张毅明;韩华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如:静脉推注、静脉滴注、静脉采集血标本、静脉造影等,尤其是在重症急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更是至关重要的技术操作.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对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穿刺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爱芳;宋正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确诊活动性慢性胃炎伴有H.pylori阳性的患者,进行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结果 H.pylori根除38例,根除率为83%.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纳差、腹胀、头昏,但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结论 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苏江;吴鑫洪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全麻苏醒期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升高等心脑血管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更甚,而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又因易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而不宜通过加深麻醉的方法来减轻应激反应.有研究证明可乐定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并有麻醉性镇痛作用[1],从而能抑制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来研究麻醉前预服可乐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张英;王希;陈涌鸣;陈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和缓、不影响宫缩的特点,已成为公认的剖宫产首选麻醉方法.但剖宫产过程中的牵拉反应往往给产妇带来严重生理和心理后果,如何减轻或消除牵拉反应,国内已有不少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探索一种既方便安全又效果确切的改善剖宫产牵拉反应的方法,笔者应用比较不同试验剂量局麻药硬膜外给药,观察其改善剖宫产牵拉反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的CT影像学特点及各型关系.方法 搜集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进行影像学整理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84%,依次为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出血.新生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缺氧,并与产伤有一定关系.结论 CT是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一种确实有效的无创诊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许晓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是丹参脂溶性主要成分之一,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白血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作者:李瑞环;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我院用经颅多普勒(TCD)对59例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检查.根据血流速度的血流信号的改变可分为3种类型:血流加速血管狭窄型,血流缓慢供血不足型,血流信号消失型.患者均行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
作者:叶青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活血化瘀法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近年来该法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中,恶露不绝者多有瘀血,故本法在治疗上就显得较为重要.笔者总结临床上有以下几种证型及治疗.1 气滞血瘀型
作者:王花玲;张学亮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98例高血压患者,停约5个半衰期,应用福辛普利疗程6个月,观测血压,通过计算左心室质量,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E、A峰值流速,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A/E比值下降.结论 福辛普利在降压疗效方面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显著地改善了左心室舒张功能,逆转了左心室肥厚.
作者:高金鸾;郭乐凌;修明文;王德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是治疗较困难,应用常规治疗手段(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一般不可治愈.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近年来紫杉醇与吡柔比星联合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提高了治疗效果.我院于2002年2月-2005年4月应用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22例,并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蕾;郑春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门脉高压征象等.近几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进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已开辟了治疗肝癌的一条新途径.然而TAE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甚至发生出血、血栓形成的一系列并发症.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反应率,术中良好的护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张秀桢;陈艳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绝大多数医院进展期胃癌仍占95%左右.1995年JRSGC胃癌规范将淋巴结14(A),15,16,19,20组列入更远一站的淋巴结(N4).鉴于上部癌N4(+)达9.9%,主张超扩大根治术(D4)可提高生存率10%.1996年6月-2000年6月笔者对28例进展期胃癌行D4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善村;盛利 刊期: 2006年第23期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骶管封闭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年龄21~62岁,病程0.5~10a,其中15例合并轻度椎管狭窄.本组排除马尾综合征、峡部裂、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多个平面的椎间盘突出或复发突出患者,并不包括妊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及穿刺部位有感染或皮肤病而禁止骶封治疗之病例.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以往小儿中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常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并取得满意效果.用氯胺酮麻醉镇痛效果好,但可引起气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心率增加、血压升高、术后苏醒慢、有精神症状.本研究改用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行基础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作者:周纲;陈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均为新近房颤发作在48h之内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22例)和口服组(20例)2组.静脉组采用70~140mg缓慢静脉注射,口服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300~450mg.所有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2组4h和12h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2h、4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64%和73%及25%和55%,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8h、12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72%和77%及75%和80%,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是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起效快,但口服给药方法简便,费用低廉.
作者:何胜虎;陈述;张薏;赵福全;徐遐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SP)是外科常见的比较凶险的急腹症,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其手术并发症较高,病死率为20%~30%[1].目前对胰腺坏死未感染的病例多采用保守治疗.笔者采用早期局部动脉灌注联合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ASP 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徐晓琼;李疆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生率为0.4%~1.3%[1].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康复中心门诊共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29例,采用按摩牵拉、运动疗法,配合控制头部姿势、心理疏导等治疗和护理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高血压在我国老年疾病中居首位,老年高血压目前系指60岁以上老人所患的高血压病,其诊断标准与普通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相同,即血压>21.3/12.7 kPa为老年高血压,血压在18.7~21.3/12.0~12.7 kPa为老年临界性高血压.因高血压易并发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肾衰和周围血管疾病,所以也是老年人病残和病故的重要原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正确识别与处理老年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多燕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 or Kikuchi disease)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的颈部,临床呈亚急性经过,持续性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减少为特点[1].由于本病发病率较低,在临床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淋巴结活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不典型的HNL患者,很容易误诊.我科现收治2例,诊治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邵华;王雅杰;孙武装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