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佛林;周丽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海洛因成瘾、脱毒,复成瘾、脱毒,再成瘾、脱毒3个阶段大白鼠模型,了解海洛因致各阶段大白鼠脑损害的动态趋势.方法: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荧光分光度法测定脑NA、DA、5-HT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3个阶段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毯也出现相应的超微病理结构改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NA、DA、5-HT、含量升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结论:大白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超微病理结构改变,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神经递质含量也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
作者:叶峻;韦献良;韦世秀;蒙子卿;刘佳娟;梁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冷冻温度对肌腱超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肌腱用不同温度冷冻处理,液氮保存1 w,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肌腱用-50℃冷冻预处理,液氮保存不同时间,复温后行肌腱拉伸实验.结果:-50℃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肌腱破坏荷载(N):对照组、实验组保存18、180、360 d后分别为66.00±19.49、65.00±7.07、54.00±11.40和39.00±1.20.肌腱延伸率(%):对照组,实验组保存18、18、360 d后依次为63.50±17.30、38.60±0.98、30.60±0.47和21.90±9.29.结论:-50℃是肌腱组织佳冷冻预处理温度.长时段超深低温冷冻保存兔肌腱的延伸率降低.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张朝春;陈日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与记忆的影响和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1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环境中达6 w,然后作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作业测试,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处理方法分析海马CA1、CA3和齿状回区内NR1的表达变化.结果:慢性复合应激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学会躲避电击的正确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海马内NMDA受体亚基NR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结论: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NMDA受体表达变化可能是影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
作者:程少容;刘能保;张敏海;刘少纯;孙臣友;李辉;刘向前;汪薇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大脑顶叶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与突触密度的关系,为脑缺血后监测突触密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间接方法.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方法.结果: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结论: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延长,突触体素表达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突触体素可作为监测突触密度的间接指标.
作者:王慧娟;苏丽英;李陈莉;邢敏;赵秀丽;赵春芳;王立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着色深浅不一,着色较深的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神经元的形态多样,突起较少.对照组大鼠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稀疏,各时期无明显改变.糖尿病2 w,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7 w,nNOS阳性神经元较密集,明显多于对照组;12 w,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略低于7 w,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大鼠下丘脑视上核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
作者:郭国庆;沈伟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杏仁复合体-听皮层的纤维投射.方法:HRP神经追踪方法结合微电泳技术,以及核黄逆行荧光标记技术.结果:HRP注射到听皮层,同侧杏仁外侧核、杏仁基底核、杏仁前区和杏仁前皮层观察到逆行标记细胞;HRP注射到杏仁外侧核和杏仁基底核,在同侧听皮层出现顺行标记纤维;核黄注入到听皮层,在同侧杏仁外侧核和杏仁基底核发现逆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听皮层接受同侧杏仁复合体的神经投射.
作者:何德富;陈福俊;周绍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E-cadherin与PCNA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正常早期绒毛(NP)及其肿瘤(CM、IM、CCA)中表达率分别为56.29%、42.07%、19.30%、7.14%,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CNA在NP、CM、IM和CCA中表达率分别为10.40%、20.76%、53.60%、51.95%,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E-cadherin与PCNA阳性率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和PCNA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GTT的鉴别;E-cadherin表达减弱或消失促进了GTT的增殖活性.
作者:胡建功;胡凤贤;张和华;申兴斌;李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镍钛形态记忆合金植入动物骨组织后局部组织的反应、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研究镍钛合金与骨的组织相容性,为镍钛合金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纯系日本白性兔,实验组在股骨下1/3处植入镍钛合金.于术后4、8、16 w,在植入区上下0.5 cm处横断取材.将骨块置于4%多聚甲醛-2.5%戊二醛混合液内固定.制作半薄切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表现出与对照组相似的骨缺损修复过程.结论:此镍钛形态记忆合金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王俊艳;梁玉;崔红梅;胡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胎儿肝是主要的造血器官,它的造血功能大约持续到第7个月[1].有关胎儿的测量报道不多[2],尤其是胎儿肝的外测量报道更少.依照1963年中国解剖学会国人脏器调查研究表的要求,对河南4~9个月胎儿肝进行解剖学测量,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
作者:夏武宪;赵风臣;林秋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后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变化及雷公藤多甙(TWP)对其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左侧海马定向注射Aβ1-40作为Aβ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雷公藤多甙腹腔注射治疗海马内注入了Aβ1-40的大鼠为TWP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结果:A β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细胞截面积明显增大.TWP组星形胶质细胞数较Aβ组减少,并且细胞截面积明显缩小.结论:雷公藤多甙能抑制Aβ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作者:胡小令;吕诚;温蔚;石嘉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在广西壮、汉两民族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壮族和汉族PvuⅡ和Xba Ⅰ多态性,比较其在两民族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其他种族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PvuⅡ等位基因P、p频率在壮族与汉族两个民族正常人群中分别为33.6%、66.4%和31.9%、68.1%;XbaⅠ等位基因X、x频率分别为22.4%、77.6%和24.2%、75.8%,在壮、汉两民族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与瑞典、韩国种族比较,PvuⅡ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瑞典、韩国种族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作者:黄海玲;韦叶生;解继胜;赵琼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儿童青少年身体体成分现状及变化规律.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市城乡汉族学生进行了体格测量,并计算出体脂率、总体脂量和瘦体重等身体体成分;通过逐步回归对瘦体重及相关指标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身体体成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体成分在大多数年龄组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城乡男女生瘦体重与体重、肱三头肌和肩胛下位皮褶厚度之和、身高及上臂围存在回归关系(F=18290.0~58114.5,P<O.001).结论:瘦体重和皮褶厚度是评价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诊断肥胖的有效指标.
作者:金利新;朱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阿糖胞苷(1-β-Darabinofuranosylcytosine,Ara-C)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常用的药物之一.Ara-C可诱导细胞凋亡[1].体外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中,常在适当时间加入一定剂量的Ara-C作为细胞分裂抑制剂以抑制非神经元的增殖,从而提高神经元的产率.但Ara-C对正常培养的细胞的活性有一定的毒性,且随时间和剂量呈正相关.本实验进行体外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于培养细胞的不同时间加入Ara-C,并分不同的用药持续时间来测定其培养细胞的活性、存活率和神经元的产率,旨在优选在神经元的原代培养中加入Ara-C的佳时间和适用药持续时间.
作者:宋岳涛;洪庆涛;唐一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王平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凝集素PHA-E和UEA的受体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PHA-E和UEA,来检测真孕组、单纯假孕组和蜕膜化假孕组小鼠孕早期子宫内膜中两种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PHA-E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蜕膜细胞表面及其周围的ECM;其在真孕组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假孕组,且在孕9d时,蜕膜化假孕组的水平又显著高于单纯假孕组.UEA受体则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游离缘;其在真孕组的水平高于单纯假孕组,在孕6、9d时,真孕组的水平又明显低于蜕膜化假孕组.结论:凝集素PHA-E受体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密切相关,对UEA受体与胚泡植入的关系尚难做出满意的解释.
作者:石运芝;刘凯;邴鲁军;李少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24~27 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24~27 w人胎儿胸髓和腰1~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和前角Ⅷ层和Ⅸ层内可观察到nNOS阳性神经元.颈、胸、腰各段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占DRG细胞总数的84%~88%.(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上述胎儿相似.但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体积有所增加,数量明显减少,约占DRG细胞总数的70%~73%.结论:人胎儿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 w至出生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胚胎发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作者:熊抗辉;林爱华;李金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HepA-H、L细胞的相互作用,了解腹腔巨噬细胞在肝癌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活性的改变.方法:选择小鼠腹水型肝癌亚系HepA高、低转移株(HepA-H、L),腹腔内注射硫乙醇酸盐诱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定时用MTT法检测HepA和巨噬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在8~24 h,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自12 h~24 h巨噬细胞对HepA-H的抑制作用由41.6%降至36.9%,而对HepA-L的抑制则由39.4%上升至48.8%.高、低转移株HepA细胞对巨噬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巨噬细胞可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抑制HepA-H、L的生长,但HepA-H、L对巨噬细胞的类似作用则不明显.
作者:田菊霞;史丽云;周卸来;王海斌;楼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免疫遗传学因素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50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以100例正常人的HLA-Ⅱ类基因为对照.结果:瘢痕疙瘩组HLA-DQ5抗原频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14%),相对危险率(RR)=2.63;HLA-DR17和HLA-DQ8抗原频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RR=0.13,0.12.结论:瘢痕疙瘩与HLA-DQ5基因呈正相关,与HLA-DR17和HLA-DQ8基因呈负相关.HLA-DQ5、HLA-DR17和HLA-DQ8基因可能是瘢痕疙瘩患者易感的单倍型.
作者:陈东明;李生;鲍卫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