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抗辉;林爱华;李金莲
目的:观察人窦房结胶原纤维网架的构筑及其与窦房结中央动脉的关系.方法:用NaOH消蚀法扫描电镜观察成人窦房结.结果:人窦房结中央动脉管壁的纤维网架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在窦房结中央动脉周围,形成厚约50~80 μm的致密的动脉周围层;再向外是中央层,窦房结实质细胞就位于其胶原纤维隔围成的直径约8~16μm的孔洞中;中央层与普通心肌胶原纤维网架间的界限明显.结论:人窦房结胶原纤维网架的构筑,有利于消除中央动脉博动的影响,并为窦房结实质细胞构筑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作者:樊宇兵;张兴和;王保芝;王丽;张朝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颅中窝底凹凸不平,其骨质突起是颞下经颞骨岩部前入路中必然要遭遇的结构,术中如何大限度地磨平颅中窝底骨性突起、扩大视野,并保护相关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16具标本的颅中窝底骨性突起及其邻近结构进行了观测,以期提高手术的精确性,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沉浮;袁贤瑞;姜维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海洛因成瘾、脱毒,复成瘾、脱毒,再成瘾、脱毒3个阶段大白鼠模型,了解海洛因致各阶段大白鼠脑损害的动态趋势.方法: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荧光分光度法测定脑NA、DA、5-HT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3个阶段大鼠脑内多部位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都出现变性、凋亡、胀亡等超微病理结构改变,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毯也出现相应的超微病理结构改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NA、DA、5-HT、含量升高,而且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结论:大白鼠脑组织出现广泛性超微病理结构改变,随复吸次数增多而病变加重,脑神经递质含量也随复吸次数增多而升高.
作者:叶峻;韦献良;韦世秀;蒙子卿;刘佳娟;梁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培养前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的形态学及免疫反应性变化,探讨其能否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及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脐血中单个核细胞,接种并用EGF和bFGF刺激细胞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前后细胞形态变化,并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培养前脐血MNCs胞体小呈圆形,nestin阳性细胞、MAP2阳性细胞散在分布(阳性率为1.5%和3.4%)无GFAP阳性细胞着色.培养14 d后,细胞群中相邻细胞突起连成网状;MAP2、GFAP染色阳性细胞成片状分布(阳性率33.5%和24.6%),未见nestin阳性细胞.结论:脐血细胞中可能有多能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后能分化为具有一定形态的神经细胞.
作者:鄢文海;刘计荣;王建枝;曹孟德;许燕;韩雪飞;邢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盆骨有关变量在性差判别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15,♂9)成年太行山猕猴盆骨15项变量时行测量,进行单变量性别判别分析和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有6项变量性别间差异显著.选择盆骨有关变量建立的性别判别函数式,正确判别率为87.5%~100.00%.结论:用猕猴盆骨变量时行性别判别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进;张红绪;雷梦云;翟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细胞供体[1],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不同的标志蛋白.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P)特异性地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中,是轴突成熟的标志之一[2].但是,WFP蛋白在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还不清楚.本实验从孕(E11)天大鼠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检测其NFP的表达,以观察胚胎神经于细胞分化为NFP-阳性神经元的状况.
作者:孙晋浩;高英茂;杨琳;李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一氧化氮合酶(NOS)是催化L-精氨酸转化为一氧化氮(NO)的唯一限速酶,分为神经元型(n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三种类型的NOS都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nNOS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在多数情况下低水平表达,调节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一旦受到病理性刺激,nNOS即可大量生成,催化产生的NO对神经元具有保护或损伤的双重作用[1],本文就中枢神经损伤时nNOS基因表达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刘佛林;周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在教研室老师几年来努力下,这学期,经专家组评审,本教研室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被评为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目前唯一的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上,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作者:沈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王欲甦;邓俊辉;唐泽圣;王平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杏仁复合体-听皮层的纤维投射.方法:HRP神经追踪方法结合微电泳技术,以及核黄逆行荧光标记技术.结果:HRP注射到听皮层,同侧杏仁外侧核、杏仁基底核、杏仁前区和杏仁前皮层观察到逆行标记细胞;HRP注射到杏仁外侧核和杏仁基底核,在同侧听皮层出现顺行标记纤维;核黄注入到听皮层,在同侧杏仁外侧核和杏仁基底核发现逆行标记细胞.结论:大鼠听皮层接受同侧杏仁复合体的神经投射.
作者:何德富;陈福俊;周绍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脊髓内部血管构筑和分布,为脊髓缺血性的有关病变、治疗和预后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应用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对脊髓内部血管,用体视学方法作计量和观察.结果:在脊髓内部灰、白质的毛细血管体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存在着差异.结论:灰质内毛细血管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均明显高于白质,灰质前角的毛细血管量明显多于后角,而自质毛细血管的体密度是:前索>侧索>后索.
作者:伍思琪;王启华;张文光;黄兆林;刘艳慧;陈增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纤维与体外培养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和亲和力.方法:新生SD鼠的臂丛和坐骨神经组织块种植于壳聚糖纤维支架上培养Schwann细胞.结果:壳聚糖纤维支架上的Schwann细胞为橄榄形或椭圆形,细胞在纤维上分裂、迁移,形成链状结构,细胞突起的末端呈扁平状膨大,伸出爪形伪足贴附于纤维.结论:壳聚糖纤维不仅与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良好,而且对在其表面培养的Schwann细胞形成髓鞘可能有诱导作用.
作者:丁文龙;汪洋;李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研究[1~3]提示有过渡细胞带从右心房进入房室结,那么这些过渡细胞带来自何处,是否与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AN)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从形态上对窦房束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联系.
作者:陈志刚;陈新义;凌凤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生长抑素是一种脑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1].生长抑素在哺乳动物[2,3]神经系统的分布已有报道.但在低等脊椎动物研究甚少[4~8],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未见报道.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初孵扬子鳄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和生长抑素的分布,为进一步了解扬子鳄小脑的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刘再群;华田苗;陈红;梅斌;孙庆艳;王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镍钛形态记忆合金植入动物骨组织后局部组织的反应、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研究镍钛合金与骨的组织相容性,为镍钛合金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纯系日本白性兔,实验组在股骨下1/3处植入镍钛合金.于术后4、8、16 w,在植入区上下0.5 cm处横断取材.将骨块置于4%多聚甲醛-2.5%戊二醛混合液内固定.制作半薄切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表现出与对照组相似的骨缺损修复过程.结论:此镍钛形态记忆合金与骨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作者:王俊艳;梁玉;崔红梅;胡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k)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用雄性小鼠,低氧仓浓度分别为10%、7%、5%.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共聚焦显微术,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肺组织中HIF-1α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肺组织HIF-1α无表达,低氧组HIF-1α表达增加,且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及低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低氧可诱导小鼠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增强,(HIF-k)可能参与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瓦龙美;宋海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同胎龄胎儿胃壁组织发育和胃壁内瘦素及瘦素受体进行定性和定位观察.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胚胎13 w,可见有胃小凹和胃腺.15 w时,胃壁具有4层结构.随胎龄增长,胃壁和胃腺逐步发育完善.胚胎13 w时,胎儿胃粘膜上皮和胃腺内壁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反应中等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胞质,而胞核为阴性.随着胃腺的发育,呈免疫反应阳性的壁细胞数目增多.在胎儿整个发育过程中,各胎龄间胃腺瘦素及瘦素受体的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人胚胎发育时期,在胃上皮和胃腺中有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推测它们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彭彦霄;何江才;伍雪芳;陈乔尔;王惠珠;贾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前脑室下带(SVZ)神经发生的增殖规律.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实验组,缺血实验组再分为缺血后1、4、7、10、14 d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S期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BrdU的阳性细胞;测量SVZ区域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结果:在缺血侧,缺血后4 d BrdU阳性细胞核的总面积明显增加,7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缺血对侧,该区域也表现出同样的表达规律,在缺血后10 d达到峰值,但增幅较小.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前脑室下带的神经发生,提示成年脑有潜在的自我修复能力.
作者:周建平;马瑞;于波;王鹤鸣;韩群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对Dahl高血压大鼠睾丸各细胞eNOS表达及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细胞培养检测睾丸细胞中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在Dahl高血压大鼠睾丸中,eNOS定位于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和部分生精细胞的胞浆,其表达始终高于正常睾丸组织,并随着高血压病程的进展呈逐渐升高趋势.在体外培养的正常及高血压大鼠的Sertoli细胞中eNOS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睾酮水平随血压升高而下降.结论:高盐饮食及高血压使大鼠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中eNOS高表达并使睾酮水平下降.两者作用对睾丸的生殖功能产生了影响.
作者:刘靖;殷秀玲;李瑞利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