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文;王玮;康仲涵;张更
鉴于肺组织不同于其它的实质性器官的特殊结构,在制作肺的塑化标本时,我们采用了向肺内持续吹入空气和S6后期固化的方法,获得了较满意的塑化肺.既节约了塑化剂的量,也使塑化后的肺更加真实、轻便、富有弹性且耐用.
作者:吕国枫;孔新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目.优化解剖教学一堂课,除其形态课所特有的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是其特点外,在医学教学的其它共性中亦有其特殊性.
作者:魏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恢复组、人工脑脊液组和NGF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的表达.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6 h后,缺血周围区GAP-43表达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第21天仍有表达.(2)应用外源性NGF后,GAP-43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元具有再生和修复的可塑性,外源性NGF对GAP-43的调节有待于进-步研究.
作者:郭宗君;丰岩清;郭云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难点.常规方法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两种纤维对比不够鲜明,各种细胞成分较难区分,铺片厚薄不均等.本文经过反复实验,能够显示组织的多种成分,特异性强,效果稳定,是为一种适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刘同慎;殷彦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含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组,实验组用硅胶管压迫右L4脊神经后根,采用原位杂交法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大鼠腰神经根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面积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结论:大鼠腰神经根受压后可使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后角内神经元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上调,提示生长抑素可能与根性腰腿痛的发生有关.
作者:王劼;彭裕文;刘才栋;顾红玉;方有生;沈馨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以往研究发现了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可以引致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有纤维出芽,在训练的7~14天内,出芽的程度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14~21天则出现减少的趋势.该文探讨纤维出芽的程度与训练的时间间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天,使其在海马CA3区多形层有纤维,然后在不同时间段杀死取材,用Timm染色方法显示海马内出芽纤维进行比较,寻找停止训练不同时间出芽程度差异.结果:模型组,训练21天,停止7天后的出芽纤维量与训练21天的比有明显减少,多为点状的银颗粒分布在海马CA3区多形层内,偶尔可见片状的银颗粒残留.训练停止14天后的与停止训练7天后的比又有所减少,片状的银颗粒完全消失,仅见点状的银颗粒散在分布于海马CA3区多形层内.训练停止21天后的未见银颗粒沉积在海马CA3区多形层内,即出芽的纤维全部消失,呈现出与正常海马一致的Timm染色结果.结论:作者认为:(1)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引致海马CA3区多形层内有纤维出芽,在训练停止后该出芽的神经纤维亦逐渐消失.它提示出芽的纤维有与突触相似的代谢或更新的规律.
作者:宿宝贵;潘三强;韩辉;杨晓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谷氨酸神经毒性在不同脑区的差异.方法:新生SD大鼠29只,生后第3至第9天,分为1 g/kg、2 g/kg、3 g/kg 3组,腹腔内注射谷氨酸单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并设空白对照组和注射生理盐水组.3月龄时取脑作石蜡切片,Spoerri氏法染色.光镜下计数丘脑、下丘脑、杏仁核、海马、齿状回、梨状皮质等16个脑区的神经元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脑区注射MSG后神经元减少,并与注射量呈正相关,但齿状回、尾-壳复合体无明显变化,背侧内梨状核、杏仁内侧核、海马CA3区和海马CA4区的神经元,在低剂量组无明显减少,而在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结论:MSG对不同脑区的损伤程度不同,有些脑区具有某种保护机制,使神经元免受伤害.
作者:白文忠;张金平;金凤霞;史玉兰;高志国;张雪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活体表面解剖学是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研究体表的形态和结构、深部器官和结构在体表形成的形态、器官运动和体表投影等的科学[1,2].虽然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诊断学等教材都对表面解剖内容作了阐述,但在系统编写方面存在不足.此外,人们对活体表面解剖学的教学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对活体表面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并对教学价值等方面作了探讨.
作者:王海杰;王聚信;王金平;于剑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免不方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雌小鼠卵巢子宫组织学、免疫组化的变化.方法:用精子抗原免疫昆明种雌鼠,建立免疫性不育动物模型;同时分别饲喂中药复方免不方1号、2号,醋酸强的松,生理盐水;主要从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免疫性不育症的变化.结果:免疫性不育症鼠血清,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高,卵巢和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多,卵巢闭锁卵泡多;中药能降低卵巢子宫内膜免疫复合物沉积,降低血清和宫颈粘液抗精子抗体.结论:免不方通过调节全身免疫系统,吸收,清除循环和局部抗精子抗体,免疫复合物,降低和修复组织损伤,从而提高小鼠的妊娠.
作者:王望九;黄震;汤明礼;李笑梅;陈永华;胡德宝;戴宁;孔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气化的蝶窦外侧壁与邻近结构的相关性,为鼻内窥镜蝶窦及其窦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5例成人头部标本,在横切面和冠状切面的断层标本上观察蝶窦外侧壁的邻近结构.结果:蝶窦外侧壁上、中1/3处壁前后径为19.28±8.9 mm蝶窦外侧壁段的颈内动脉长径为11.00±6.3 mm外侧壁段的视神经长径为8.28±4.09 mm.蝶窦外侧壁下1/3处壁前后径为14.75±3.12 mm;外侧壁段的上颌神经长径为8.3±3.24 mm.另对上述数据分别作直线相关分析,蝶窦外侧壁与颈内动脉、视神经、上颌神经的直线相关分析系数分别为0.94、0.82、0.66.结论:颈内动脉、视神经、上颌神经蝶窦段的方位随着螵窦外侧壁的变化而变化;了解它们的相对方位,对各年龄组和各种蝶窦气化类型病人的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欧阳琦;姜平;王鹤鸣;徐其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观察了贵州仡佬族20~60岁农民、干部共206人(男100,女106)的手指指毛的分布.结果表明,手指近侧指节除有一例女性没生有指毛以外,其余均生有指毛,中间指节有一部分有指毛,远侧指节不生有指毛.近侧、中间指节指毛的出现率男性高于女性.左、右手指毛分布基本上对称.
作者:梁明康;黄秀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八十年代以前治疗双侧肾上腺功能不全和Addison氏病多采用激素治疗或肾上腺组织片(块)移植,但疗效不佳.近年来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肾上腺移植术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给临床吻合血管肾上腺移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我们对30具26~30周龄胎儿作了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志华;张慧敏;刘志权;艾寿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年龄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法.结果:24月龄大鼠齿状回多形层、海马CA3辐射层内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灰度值明显大于18月龄鼠(P<0.001,P<0.005);12月龄鼠经6和12个月服用龟龄集后,齿状回多形层、海马CA3辐射层内突触小泡蛋白免疫反应产物的灰度值均比同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服用龟龄集可延缓神经元的衰老,防止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的丢失,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任占川;侯迎潮;王树党;徐玲琳;魏建宏;郭连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或备忘材料.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具体阶段,是熟悉、吃透教材的关键步骤.通过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思考的各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深入细致的推敲,使之条理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之中,使备课更加深入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作者:党瑞山;陈尔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了提高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尸体解剖组织切片技术和制片质量,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诊断服务,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方法,总结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龚志锦;胡凤仙;郑建明;胡宏杰;朱明华;詹镕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首先涉及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关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与一些粘附分子有关,但作用途径尚不清楚.研究采用直肠癌病人癌周直肠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研究癌浸润转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激活途径,为探讨恶性肿瘤血管浸润转移机理提供理论资料.信号传递通路中令人瞩目的是pp125FAK,它与Vinculin,talin 等一起分布于细胞粘附斑外,分子量125KD,故称为局部粘附激活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pp125FAK).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发现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时,血管内皮细胞pp 125FAK呈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内皮细胞胞质内,说明癌细胞的血管转移与血管内皮细胞pp125FAK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尧;李瑞祥;刘执玉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本例尸体为男性,体长166 cm,年龄约30岁,外观发育正常.1 右髂总动脉高位分支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长20.1 cm,外径1.5 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走行于右下方,长2.2 cm,外径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外径0.5 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外径0.7 cm,走行至右下,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有11.6 cm.左髂总动脉外径1.0 cm,在左侧骶髂关节高度、距腹主动脉分叉4.0 cm处,分为左髂内、髂外动脉.左髂外动脉外径0.7 cm,走行至左下,距发出左侧腹壁下动脉处有9.4 cm.左髂内动脉走行及分支无明显异常.
作者:杨兴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进行膜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的标本制备时应采用的合适固定液浓度和固定时间,以提高反应的敏感性和稳定性.方法:在不同固定液浓度和固定时间固定的脑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人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与大鼠膜受体AchR的免疫结合反应.结果: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0.5 h且不经后固定组的染色结果好,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深,细胞数量多,突起长,其它组均不如这一组结果满意.结论:用免疫组化检测膜受体时,应采用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0.5 h且不后固定的固定方法.
作者:刘惠玲;段晓莉;李柱一;王百忍;鞠躬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及下丘脑AVP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用条件性足底电击应激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观察双侧海马微量注射CNTF对应激大鼠下丘脑及垂体AVP含量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结合光镜与图像分析观察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升高;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增多,染色变深,平均吸光度显著增加.给予CNTF的大鼠下丘脑、垂体AVP含量明显降低;下丘脑室旁核AVP阳性神经元减少,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度明显减少.结论:CNTF明显降低应激引起的下丘脑、垂体AVP含量的升高.
作者:韩玉慧;严进;郑兴东;由振东;何成;鲍璿;崔瑞耀;路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扬子鳄胚胎后肾组织发生过程的观察,探讨其后肾发生及分化的规律和特点.材料与方法:用组织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光镜下对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进行了观察.结果:孵育第18天,从泄殖腔附近发出的输尿管芽向生后肾组织侵入生长,生后肾组织产生许多生后肾小泡.第24天出现集合管及肾小管、肾小囊的雏形.第30天肾小管显著伸长并发生折叠,出现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肾小管中间段的形态分化.第40~62天,肾小体逐渐发育成熟,肾小管各段逐步出现机能分化.在后肾发育过程中,PAS阳笥物质首先出现于集合管上皮细胞,其次是远曲小管,后是肾小管中间段和近曲小管.第24~30天中,集合管、肾小管及肾小囊上皮细胞中RNA含量均丰富,呈弥散型分布,第40天以后肾组织中RNA含量迅速减少.结论:扬子鳄后肾不同区域肾单位的发生与分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肾单位的分化中,集合管与远曲小管分化较早,肾小管中间段及近曲小管分化较迟.
作者:华田苗;蔡亚非;鲁亚平;陈壁辉;聂继山;汪仁平;王朝林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