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根;李日恒;赵钢;徐恒
2000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利用血液透析装置对48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了自体腹水浓缩后再回输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念夫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我院2000-2002年对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护,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夏芬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1 病历介绍患者, 64岁, 主因卵巢癌术后40d要求行化疗, 于2003年4月5日入院. 患者40d前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 术后病理回报: 卵巢宫内膜样腺癌. 化疗前查体质量51kg,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赵晔 刊期: 2003年第22期
1997-2002年, 笔者共抢救护理氟乙酰胺中毒患者18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邵淑青;崔学东;赵立红;赵青;邢瑞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炎康片中黄芩苷含量的价值. 方法以18C化学键合硅胶柱分离黄芩苷, 以甲醇-水-醋酸(42∶58∶1)为流动相, UV检测, 波长274nm处进行测定. 结果黄芩苷峰与其他组分峰的分离度为2.5, 理论塔板数以黄芩苷峰计算为19516;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n=5); 5次独立测定的相对偏差为1.05%; 黄芩苷在0.25~2.5μg范围内浓度与吸收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论本法测定鼻炎康片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准确, 可重复性好.
作者:陈九义;赵民生;曹秀虹 刊期: 2003年第22期
1 便后腹痛补益中气患者, 男, 59岁, 1995年12月就诊. 患者诉大便后必腹痛6年余. 便溏且薄, 虚努不利, 便后即感腹痛下坠, 腹腔空虚, 需1h才可缓解. 之后体乏虚软, 少气懒言, 饮食略少; 舌淡苔薄或净, 脉浮大无力, 关弱不显指. 证属脾肺气虚、清阳不升. 治疗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处方: 黄芪30g、人参10g、白术12g、陈皮10g、当归10g、柴胡6g、升麻6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6剂. 二诊诉已无下坠腹痛之感, 体力渐增. 上方加焦三仙各12g, 继服6剂. 三诊诸证皆除, 嘱服补中益气丸善其后.
作者:陈超存 刊期: 2003年第22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ing-enzyme-inhibitors, ACEI)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从南美蛇(Bothrops jararaca)的蛇毒中提取后, 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现已广泛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美国被评为25年来对医疗有深远影响的30项医学发明之一. 现将ACEI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泽欣;韩云辉;孙东;丁建毅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由于老年人代偿能力差, 再加上手术、麻醉等因素刺激, 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全身衰竭等并发症, 故要注意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的观察, 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现将术后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意义介绍如下.
作者:范秀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对提高合理、安全用药水平及医疗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级医院都在积极开展, 但是发展不平衡, 尤其是基层医院存在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一是设备条件有限, 且部分医院领导重视不够, 加之药学人员较少, 认识不足, 又工作繁忙, 致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据此, 笔者对基层医院该如何开展临床药学作一探讨.
作者:周来温 刊期: 2003年第22期
臀先露是常见的一种胎位异常, 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与围生儿死亡率及损伤率密切相关. 1997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共收住产妇2608例, 其中臀位103例, 有20例为腿直臀位, 其中8例为骶前位而选用胎头吸引器吸臀助产, 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曦琳 刊期: 2003年第2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有关症状外, 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 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 其发病机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因素使血压调节功能异常而产生的. 我科收治了1例3级高血压合并鼻出血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宫淑芝;赵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糖尿病与外科手术的关系极为密切, 血糖控制不良会对术后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28例伴发糖尿病普外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孙秀莲;孙蔚 刊期: 2003年第22期
某高校筛选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同班、同宿舍人员共计359例, 行PPD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增勇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目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日益增多,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现将我院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施秀娟;武亚敏;冉艳军 刊期: 2003年第22期
乙醇对局部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收敛、改善循环、散热降温、迅速形成保护性蛋白质凝固膜的作用, 近年我院应用乙醇治疗复发性口疮患者200多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满其梅 刊期: 2003年第22期
心律失常是与心脏机械功能障碍和冠状动脉功能衰竭并列的三大心血管病直接死亡原因之一[1]. 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与其病因、诱因、演变趋势及其是否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 对严重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护理人员具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 其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以及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常见心律失常的快速诊断及应急处理水平, 笔者进行了本项研究,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3年第22期
脑出血是常见病, 致残率高, 急性期过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由神经损害造成的功能障碍使患者心理状态及行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而且这些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 现将本院1987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琴;陈为香;李乃萍 刊期: 2003年第22期
高血压心脏并发症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美国50%以上高血压患者死于与高血压相关的冠心病和心力衰竭, 我国约为17%. 高血压心脏并发症可分为2大类: 一类为高血压性, 包括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等, 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血压增高有关, 可通过降压防治.
作者:赵建华 刊期: 2003年第22期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抗黏附治疗可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何文智;熊艾君;陈美丽 刊期: 2003年第22期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而穿刺成功率可直接体现护理工作的质量. 但是小儿输液操作常会出现输液故障, 为此笔者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爱凤 刊期: 200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