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君
目的:观察降纤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用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应用降纤酶治疗52例,东菱克栓酶治疗33例.结果:两组疗效分别为90.5%和93.9%,两组疗效相比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疗效相当,且疗效与病程无相关性,故对病程较长者亦有一定疗效.
作者:朱佩华;李东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甘口服液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造模组、血美安组、地甘口服液小剂量组、地甘口服液大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四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0mg/kg,连续3天,制成血小板减少模型,然后分组进行治疗,持续11天.于造膜后第2,4,6,8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同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变异系数(PDW),第8天心脏取血检测血小板内cAMP,cGMP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结果:地甘口服液可使凝血时间缩短,使血小板数量增高,加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大剂量时有降低板内cGMP作用,小剂量时对板内cAMP,cGMP均无影响.结论:地甘口服液具有促进止血,改善血小板质量并加强其功能,防止血小板下降和促进血小板数量恢复的功效.
作者:梁毅;王广宇;陈如泉;喻永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骨髓炎中医名附骨疽,是骨科常见且又非常难治的疾病,且愈合后易复发.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友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应力性骨折的X线和组织学特点及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ALP)变化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已诊断为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病理切片;通过对强化训练新兵的随机抽样320例,每周1次检测血清ALP,共4次;回顾门诊及住院应力性骨折患者血清ALP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病理切片表现类似于正常的骨折愈合过程;血清ALP的变化有明确的正常(106U/L),升高(271.5U/L)、升高(321. 5U/L)、下降(240U/L)的曲线变化.结论:三者结合,特别是血清ALP的动态观察,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朋;齐进如;王峥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利用超声波能量,有小切口,对组织及邻近组织损伤小,安全可靠,治疗方便,患者痛苦小的特点.我科通过开展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已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现就手术特点及护理问题阐述如下.
作者:孙春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例1:男,42岁.因刀刺伤右肘1小时就诊.伤口位于右肘窝内下侧,长约6cm,大量凝血块覆盖其上.予清创缝合术后右肘窝肿胀,缝合口渗血多,第2天出现搏动性出血,左尺动脉搏动减弱,急诊送手术室扩创探查,发现右肘窝尺动脉上段不全断裂,予修补止血.
作者:张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呈大叶分布的急性肺部炎症.临床以恶寒、发热、咳嗽、咯吐铁锈色痰、胸痛及肺实变体征为特点.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本病病原体绝大多数为肺炎双球菌,少数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作者:韩云;许坚;林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常见病,其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与中医的郁证有许多类似之处.精神治疗对郁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略谈神经官能症的中医心理疗法.
作者:熊菊芽;吴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糖尿病(DM)是一组全身性的内分泌性代谢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并发症几乎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组织,起病隐匿,呈渐进性发展,早期不易发现,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肢体坏疽、昏迷等多种并发症,其治疗效果不佳,是造成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于改善糖尿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彩平;冯维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脑性瘫痪是颅内非进行性病变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可因产前、围生期或产后短期内各因素引起.常见并发症有:癫痫、惊厥、婴儿痉挛症、语言障碍、耳聋、视力异常、斜视、流涎、脑积水、舞蹈症、智力低下、小头畸形、营养不良等.本科利用电推拿配合儿科治疗小儿脑瘫多例,效果较好,随机抽10例为一治疗组,并列10例未经电推拿治疗为对照组报道如下.
作者:屈金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乌梅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梅树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临床上用的药材为干燥熏制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cm.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明显的圆脐.核果坚硬,凹凸不平,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果肉稍有特异酸气及烟熏气,味极酸,以个大、肉厚、核小柔润、不破裂、味极酸者为佳.其成分是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β-谷甾醇、蜡醇、三萜等.
作者:马春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由于一些非麻醉因素方面的医疗操作行为的失误,在临床实践中所引发的患者围手术期很多急难问题,往往是导致麻醉工作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处理困难的原因之一,有时甚至可引起手术人员与麻醉人员之间的误解,终还将加重患者的痛苦.笔者曾在1周内重复处理5例因过量误用阿托品而发生严重中毒反应的病例,现就此经历所受到的启示报道如下,以供借鉴.
作者:吴文林;李陆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EGF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以大鼠为模型,于大鼠后背取中厚皮创面4个,分EGF早期用药组、EGF晚期用药组、EGF持续用药组和对照组,观察EGF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应用EGF后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持续用药方法优于早期或晚期用药方法.结论:通过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揭示了创面修复的机理和EGF的作用.
作者:谷廷敏;王玉舟;孙志刚;刘建春;杨建民;牛星焘;陈东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擂肠溃病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995年1~12月资料完整的41饲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使血流通畅,聚积减少,血管再通,血增加,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擂肠溃疡康复过程.
作者:李庆选;沈玮;罗宪津;曹作贵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胃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胃肠道内出血,早期胃肠道内出血多来自吻合口缝合处,由于粘膜回缩,止血不完善或缝线结扎过松等原因所引起.笔者将8年来胃切除手术粘膜下止血与吻合口早期出血的关系作一探讨.
作者:刘文生;吴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外周血管收缩,不但增加心排血阻力,而且由于静脉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窒腔扩大,心肌收缩时张力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心功能不全的排血量将更进一步下降.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因而心肌耗氧量也下降.多数血管扩张剂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扩张,使静脉内血容量增加,故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和减轻肺瘀血.所以血管扩张剂在心衰治疗中已成为首选药物.
作者:顾秀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开胸手术后,如因呼吸道的护理措施不得当,极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因此,开胸手术后做好呼吸道的护理是预防肺部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罗东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约1%~2%,且正以每年1‰的速度递增[1].本世纪初期,发达国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20%左右.我国也将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DM将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2].笔者对老年DM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于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89年以来,我院共发生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伤人致死的事件,教训殊深,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18岁,于1989年3月2日11:30以敏感、多疑4年为主诉被4个家属强行抬入病房.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一级护理.人病房后护士立即给予保护.6小时后因患者安静合作解除保护,让患者进餐厅吃饭.刚吃几口,患者言上厕所,而后独自潜入病室,打破窗上的玻璃,将一块24cm×18cm带有锐利斜尖的玻璃藏于身上.20:50,当护士起身去巡视其它病室时,患者用玻璃猛刺邻床一被保护患者(一级护理)的颈部,听到响声,护士立即返回,发现被刺者颈部向外喷血,左颈外动脉已断,立即给予压迫止血抢救.因动脉断端回缩,止血效果不良而死亡.
作者:张清芬;赵幸福;寇根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两种大剂量CTX冲击疗法对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常复发型肾综的临床疗效,副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AB两组,在其它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分别应用CTX 2周冲击疗法和每月冲击疗法.结果:每月冲击疗法对激素依赖常复发型肾综的疗效较优,P<0.01;副作用发生率较少,P<0.01;但对激素抵抗型肾综疗效不如2周冲击疗法.结论:提示临床治疗应针对个体特性来选择冲击的方式,强调个体化的应用.
作者:汤伟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