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前冲洗加负压吸引在Miles术后的运用

陈邑岐;潘良富;谷云飞;奚学荃

关键词:冲洗, 负压吸引, 术后,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会阴部, 直肠下段癌, 现报道如下, 切口感染, 临床运用, 抗生素, 预防, 裂开, 局部, 复发
摘要:近5年来,笔者对56例直肠下段癌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术后会阴部采用抗生素与5-FU进行骶前冲洗加负压吸引,临床运用发现对预防会阴部切口感染裂开及局部复发,具有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56例

    笔者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国卿;代桂英;代桂香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体会

    本文32例新生儿窒息通过采用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治敏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硬膜外腔连续输注法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自1996年以来,我院对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出现严重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经对症治疗及硬膜外腔单次填充法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硬膜外腔连续输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晓明;陶升鹏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脂糖舒抗糖尿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脂糖舒抗糖尿病作用的效力.方法:分别对健康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脂糖舒(每日1次)21天,同时以中药方剂消渴丸作对照.测定血糖、血脂和肝糖原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和血脂的含量显著降低而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但健康大鼠的上述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与实验剂量消渴丸比较:降糖效力相近,降脂和升肝糖原效力较强.结论:脂糖舒有明显的抗糖尿病作用,且不使血糖和血脂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作者:舒思洁;闵清;吴基良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急性脑梗死治疗体会

    脑血管病发病急,后遗症多,多见于老年人.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得当,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故脑血管病是当今社区医疗保健的主要对象.我院自1999年2月~2000年2月共收治脑梗塞死患者100例,现将资料和治疗体会进行报道,供临床参考.

    作者:齐桂芬;苏朝霞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抢救子宫泛影葡胺造影致过敏性休克1例

    我门诊部1995~1999年12月共为不孕症患者进行子宫泛影葡胺造影81例,仅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秀云;李娟;孙月法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动态血压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或安慰剂治疗观察4周,进行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谷/峰比值测定.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全天、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0.74和0.78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及耐受性,可作为抗高血压一线药物.

    作者:牛虹;杨季明;周丽英;孙坚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

    急性重症胆管炎是急腹症,在经济条件差的山区发病率更高,就诊时患者体质衰竭,病情急骤,进展迅猛,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笔者采用西医保守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孔凡凯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癌伴梗阻的护理体会

    食管气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我国90年代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但国内外放置支架需在X线下进行,我院自1995~2000年底对36例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行内窥镜引导下置放食管支架,疗效满意.现将主要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如;李振东;张秀兵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异维A酸胶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笔者使用异维A酸胶丸防治复感儿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法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关格证治验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于1997年4月11日,因腹胀腹痛呕吐伴未排便7日,到某医院外科门诊就医,查血、尿常规正常,经施射肛开塞露20mL每日3次及洗肠后症状仍不缓解,以肠梗阻原因待查收入院检查治疗.

    作者:胡占盈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黄芪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照组应用吸氧、抗感染、平喘、强心、利尿对症支持等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以上的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液250mL加黄芪4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两组均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3%,70.0%;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70.0%,33.3%.两组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和心电图ST-T改变好转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理想的佐治药物.

    作者:朱辉;吴勇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笔者自1998年10月~1999年11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28例,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申英华;申英平;郭秀欣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急性脑卒中的生化改变与其预后的临床关系

    急性脑卒中常伴有血液及有关生化方面的异常变化,且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临床预后.特别是脑出血急性期,周围血象明显异常,白细胞计数增高,而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如白细胞高达20.0×109/L以上者,死亡率高,嗜酸性粒细胞在急性期明显减少或消失,减少的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亦成正比.如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持续不能恢复,则预后较差[1].如血糖持续性增高,则病死率增高.血中胆红素亦常增高.

    作者:刘献琨;程冬梅;辛怀玉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抗晕合剂治疗眩晕70例疗效观察

    笔者自1998年1月~2001年5月运用抗晕合剂治疗70例眩晕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刘莹;李梅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参麦注射液+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用内科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作X线胸片、心胸比例、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控制心衰症状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心胸比例、心率、血压、EF亦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忠先;杨季明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基层医院在脑血管病的诊治中应注意问题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1995~1999年共收治89例经CT证实的脑血管病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笔者就临床诊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结合基层医院的条件,提出在诊治脑血管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郑伟;尚丽娜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影响冰毯降温效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我科自1997年使用北京市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KN-04型降温毯,以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制冷速度快等优点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有时也会出现降温效果不尽人意的时候,为给同道们提供有益的经验,笔者对使用冰毯效果欠佳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作者:张鸿敏;王艳玲;赵爱玲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70例应用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用药前后心肌缺血程度、QT间期离散度(QTd)改变.结果:治疗后缺血型ST-T明显改善,QT间期延长缩短.结论:生脉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之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心肌复极化,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马东星;刘惠亮;刘沪;邱文娟;马春生;孟涛疆 刊期: 2001年第22期

  • 多发性骨髓瘤15例护理体会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所致的肿瘤性疾病,临床特点为骨骼疼痛、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易感染等.近年来,发病率为增高趋势,笔者就1998~2000年收治15例MM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申迎建;李璞芬 刊期: 2001年第22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