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统;杨玉敏;史春娟;周剑宇;金宏江;蔡燕娥
将内吞进入细胞内部的金纳米颗粒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活性增强基底,通过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试单个人乳腺癌细胞(MCF -7)的常规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并进行了初步蜂位归属分析及不同拉曼峰强度柱状图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内吞金纳米颗粒的单个MCF -7细胞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相比于常规拉曼光谱包含更多的细胞生化物质拉曼信号,并且谱线强度有显著增强.由于细胞中各种生物分子在结构和含量上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胞代谢及病理变化,因此,以具有高灵敏度的金纳米颗粒作为生物分子探针可能成为探测细胞内部组分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内吞金纳米颗粒的单个MCF -7细胞SERS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钱晨;郭强;陈娜;鲁波;刘书朋;陈振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检测以评价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0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和5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4 +/CD8+比值都是下调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淋和急粒)的CD3+、CD8+细胞水平是上升的,且急淋患者还伴随着CD4+细胞的降低(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的CD3+、CD4+细胞水平是下调的,其中慢淋患者的CD3+细胞下调更为显著,而慢粒患者则是以CD8+细胞增高为主(P<0.05).结论 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存在免疫异常,且具有不同异常方式,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正军;叶晓春;袁新旺;王原;邬晶晶;陈益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使用彩色多普勒来检查362例患者的宫腔内与其附近的肌壁血流情况,观察血流频谱的具体形态,测定患者的阻力指数(RI).且对甜宫物做必要的病理检验.结果存在药物流产不全的情况的患者总共有344例.18例被误诊,其中有6例为宫腔息肉的,12例为有宫腔内血块.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对官内残留有一定的特异性与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
作者:陈剑薇;杨金权;孙乐扬;岳万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光学系统具有自动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能力的新技术,在临床上校正高阶像差及细胞水平的高分辨率成像上已得到长足的发展与应用.该文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作者:王永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在介入治疗1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过程中,进行术前访视与准备、术中术后护理及出院后随访.结果有115例患者手术成功,并康复出院.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及术后科学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手术成功,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郑彩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羧甲基壳聚糖中氯乙酸(MCA)和二甘醇酸(DGA)的残留量.用IonPac AS23色谱柱对制品中的氯乙酸根离子、氯离子、二甘醇酸根离子以及磷酸根离子进行分离,各离子保留时间的间隔均在2min以上,具有良好的分离度.MCA和DGA的检测限均为0.07 μg/ml,检测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相关系数(r>0.999).重复性较好,RSD分别为0.22% ~0.59%和0.22%~1.48%;回收率为98.79% ~ 101.19%和98.29%~102.81%.应用离子色谱可以迅速有效的检测MCA和DGA残留量.
作者:黄敏敏;董冰冰;蒋丽霞;严凯;魏长征;朱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将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干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3.3%,对照组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童文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分析了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对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回声、钙化、毛刺征、腋下淋巴结肿大、血流分级、阻力指数进行统计,并用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姬亚敏;陆文明;戴元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将50名特殊类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清官术)和B组(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疗效.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其无效率(8.00%)明显低于A组(52.00%);B组完全流产率(7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有效的护理配合,手术的时间短,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少.
作者:俞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图像特点,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126例158条拟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观察下肢深静脉管腔内径变化、管壁回声、管腔内回声、血栓形成的范围、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结果 123条急性血栓患者初诊时下肢深静脉管腔内径患侧较健侧明显增宽(p<0.01),血栓呈低回声.完全阻塞者官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彩色血流出现突然中断现象;不完全阻塞者管腔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为连续性低速血流频谱,多普勒频谱随呼吸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结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王文统;杨玉敏;史春娟;周剑宇;金宏江;蔡燕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分析自制多项目特种蛋白复合冻干质控品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临床检测中所需项目的高浓度标本,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多项目特殊蛋白复合质控品,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自制冻干质控品在2~8℃至少可保存12个月,稳定性较好;各时间段与同类进口质控品变异情况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破坏性试验说明自制质控品在37℃至少稳定一周 结论 制备的多项目特殊蛋白复合质控品稳定性较好.
作者:林建军;徐成国;盛小宗;何燕武;谢海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末期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人工生物瓣虽有血流近似生理流型、不易形成血栓等优点,但却有容易钙化、撕裂、有残留免疫原性及缓慢释放交联剂所带来的细胞毒性等缺点.该文综述了目前为克服这些缺点而进行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马兵;翟万银;常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10%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 取兔骨髓中的BMSCs,成骨细胞诱导,以5 × 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10% CHA,在联合培养1、3、7天,扫描电镜检查.联合培养7天的10% CHA+ BMSCs细胞复合物,埋植入自体皮下,以单纯10% CHA为对照(n=4),分别观察6、12周取出做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与10% CHA联合培养1、3、7天,扫描电镜显示细胞能在10% CHA很好地黏附生长.皮下回植6周,10% CHA/BMSCs细胞复合物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单纯10% CHA组未见骨组织生成;12周时,细胞组骨组织较6周时明显增多,单纯10% CHA组未见骨组织生成.
作者:章永江;申长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其药物开发、制造工业的支持下,我们提出并正在启动预防老年痴呆症的行动( Alzheimer's Prevention Initiative,API).它的目的是评估具潜力的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症状出现之前的治疗有效性,帮助开发加速批准使用合理可能的替代生物标志物的监管途径.此文描述了基于神经影像学检查的生物标志物(替代终点标识物)用于预防试验的潜在可行性.这种潜在可行性是基于我们在认知正常人群中的AD的遗传风险和心血管风险的研究中的神经影像技术的成功应用.
作者:陈克伟;Richard Caselli;Adam F Fleisher;Eric Reiman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将32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术患者为A组,32例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为B组.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较术前明显升高;雌二醇(E2)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变化大,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且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作者:章美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将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术后发生水中毒、大出血及空气检塞、子宫穿孔、TURP综合征的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组的手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石巧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介绍了宫腔镜手术中采用灌注液瓶外加压,使灌注液与空气隔离,防止了空气栓塞的发生.经临床53例应用,均无空气栓塞的发生,提高了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胡晓鹰;周红;雷霞;袁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