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晓;董崇林;王丽
查阅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主要医家的医案专著,关于失眠症的医案有共72例.用频数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现代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明清时期治疗失眠症的配伍用药规律.
作者:周德生;王佳君;胡华;陈莎;钟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原发性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简称突聋.每年的发病率约5~20例/10万[1].突聋属于中医学暴聋的范畴.据报道,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已相当普遍,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漫;杨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手足口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5~7 d自然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者死亡.近两年,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传染性强、病情轻重不同、传染方式多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本院儿科在手足口病的治疗中高度重视隔离消毒制度,采用珍珠粉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铭晓;董崇林;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中药联合复方曲安奈德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口服泼尼松片,30 mg/d,第2周减为15 mg/d,第3周减至5 mg/d,维持量4~8周,连用2个月.治疗组22例,根据病损的面积在患处黏膜基底部注射复方曲安奈德40 mg,用1.5ml注射用水溶解,与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按照体积1∶1混合,在病损区基底部多点注射,1次/周,连用2个月;同时加服理气活血中药,1剂/d,早晚温服,连服2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及TNF水平,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2.58±0.32)μg/L及TNF(156.45±13.67)ng/L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2(5.21±0.53)μg/L、TNF(205.02±15.75)ng/L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1,P<0.05).结论 采用补气活血中药联合复方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有效.
作者:刘宪国;姚咏芳;孟令秋;姜圣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丹红注射液进行上市后再评价,并对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由临床药师对太原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8月使用丹红注射液的400例患者进行集中监测,调查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有适应症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非适应症用药、溶媒选择不当、与其他药品配伍等问题.结论 丹红注射液疗效显著、安全:临床药师进行用药监测的工作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刘杰;张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天然活性药物常因为含量低、资源有限、结构复杂、化学方法不能合成等问题难以开发成新药.微生物转化天然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合成新型化合物的生化反应,其实质是利用微生物自身丰富的酶系统对外源化合物进行酶催化反应.
作者:朱晓松;程东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后再灌注.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化的分组,分为治疗组(自造模当日开始,静脉注射牛磺酸80mg/kg体重,持续10 min,1次/d,连用7 d)和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其余相同)各30只,每组再按同样的随机方法分为再灌注2h、24h、3 d、7d、14d组(每组6只),另取3只为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SCF mRNA在皮质、纹状体和室旁区有微弱表达.对照组缺血侧SCF mRNA的表达,皮质除2 h以外、纹状体除2 h以外、室旁区除2 h、14 d以外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t=2.16~25.19,P<0.05).治疗组SCF mRNA表达较对照组在皮质、纹状体及室旁区均显著升高,(t=5.19~26.17,P<0.05).结论 牛磺酸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的表达.
作者:臧艳平;梁桂霞;高焕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产后抑郁症通常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情绪低落、抑郁等,一般从分娩1周后开始起病,持续6周~8周,个别病例可达数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爱哭、失眠、悲观厌世等,发病率在15%以上[1].产后抑郁症除对产妇造成身心伤害外,对婴儿成长后的性格、行为也会造成一定影响[2],因此需早干预、早治疗.我科采用自拟清郁平心汤治疗产后抑郁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莲;宋先旭;张秀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对临床上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以清创、换药为主,但疗效不甚满意.我院采用自制紫草油膏用于糖尿病足早期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截肢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积友;刘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证之一,40%~6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005年来我院采用自拟糖痿汤联合常规治疗糖尿病ED患者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东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病本虽分六气五脏之殊,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出也.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则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主方:杏仁6 g、白茯苓6 g、橘红5 g、五味子3 g、桔梗3 g、炙甘草3 g.
作者:王明蕾;高巧燕;吕晓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与肥胖相关的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的日趋增高,对脂肪及其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棕色脂肪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作者:沈融;陈成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代赫石为名医张锡纯的常用药,<医学衷中参西录>收方180余首,用代赭石者有24首,还有加减应用者[1],已有不少文章对其进行探讨[2-4],然或偏或糅,有必要进而论之,兹归纳如下.
作者:张中立;王永恒;周计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新生儿脓疱疮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本病在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中多见.病况严重者,脓疮迅速遍布全身,同时伴有拒食、发热、呕吐、腹胀、休克、黄疸等全身症状可危及生命.
作者:高海妮;张淳珂;谭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可分为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自2002年以来,我门诊部中西医康复止痛科采用微火针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16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伟;戴正兵;曾淑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临床眼科常见病,由于栓塞、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而水肿,视细胞迅速死亡,从而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永久损害不能复明[1].本文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双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烈莹;楚智慧;张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黄丽娟主任医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为第3、4批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也是一种严重并日益加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黄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现介绍如下.
作者:安海英;郭玉红;王振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及速效胰岛素,1 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次/d,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4,P<0.01).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可减少或消除血栓形成,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周益伟;马长松;丁俊蓉;赵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国医大师张学文幼承家学,精研岐黄,造诣颇深.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善于常见病的诊治,而且善于诊治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数年,获益匪浅.现总结张学文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以飧读者.
作者:李军;袁有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慢性湿疹为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可见瘙痒剧烈,病程反复,迁延难愈.我科应用润燥止痒胶囊(贵州同济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联合氯雷他定(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慢性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淑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