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肃省东乡族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苏鹏;陈军辉;刘姝娆;高霞;欧阳晓磊;马丽雅;王楠

关键词:血脂异常, 人种群, 流行病学研究, 东乡族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东乡县血脂异常人群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并结合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血脂异常的预防和其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甘肃省东乡县1 000例常住居民进行了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脂、血糖水平检查在内的综合评估.以血脂异常为因变量,以民族、性别等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东乡族血脂TC、LDL-C明显高于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TC、TG和LDL-C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其中血脂TG、LDL-C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率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其中血脂TG、LDL-C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民族人群中,东乡族和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异常率均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老年人血脂TG、HDL-C、LDL-C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年人;汉族老年人血脂TG、HDL-C异常率明显高于中年人.在不同年龄段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以血脂TC、TG、LDL-C异常为主;45~59岁中年人群东乡族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以血脂TG、LDL-C异常为主.对可能造成血脂异常的15个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甘肃东乡县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东乡族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汉族,60岁以上老年人群明显高于45~59岁中年人群.甘肃省东乡县常住居民血脂异常与当地人群年龄、民族、吸烟、高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关系密切,其中民族和年龄因素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比较大.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HLP)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HLP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治疗的核心是降低血脂,血液净化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基因治疗的前景广阔.本文综合近几年的文献,对HLP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刘伟;宋晓彪;刘超;胡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仍存在外科知识普及不足和外科治疗欠缺规范化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推广UC的外科治疗理念和规范化外科手术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UC的外科适应讧、外科手术规范、术后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并结合我国UC的临床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外科治疗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患儿早期检查免疫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HFMD)早期检查免疫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为重症HFMD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症HFMD组),并与同期在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100例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的hs 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浓度(IgA、IgG、IgM、C3及C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及CD8+).结果 重症HFMD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HFMD组患儿恢复期的hs-CRP及WBC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期,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IgG、C3、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HFMD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CD3+水平、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HFMD组患儿恢复期的CD3+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水平(P<0.05).结论 hs-CRP的监测可了解重症HFMD患儿的炎症及心肌损伤状况,重症HFMD组患儿急性期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下降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重症HFMD组患儿恢复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炎症程度逐步趋于正常.

    作者:周清华;陈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5-氨基水杨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合理应用

    5-氨基水杨酸(5-ASA)是临床应用早、不良反应少、使用多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药物,但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情况.本文从5-ASA用于IBD治疗的发展史和治疗机制、5-ASA在IBD中的合理应用、5-ASA对IBD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以及5-ASA的不良反应4个方面介绍其在IBD中的应用,旨在全面了解5-ASA在IBD治疗中的作用,使其更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郭金波;张晓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内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及desmin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内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及结蛋白(desmin)表达的意义.方法 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DN患者的肾组织30例,根据肾小球病变分为Ⅰ级病变组、Ⅱ级病变组和Ⅲ级病变组,10例肾肿瘤患者远端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内PTEN及desmin的表达.结果 随着肾小球病变加重,肾小球内desmin表达逐渐增多,PTEN表达逐渐减弱.肾小球内PTEN表达与24 h尿蛋白水平和desm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75、-0.642,P均<0.01).结论 PTEN表达下调可能介导了DN的足细胞损伤,加剧DN的进展.

    作者:邢玲玲;宋红旺;张春霞;李绍梅;杨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气道内超声-引导鞘技术对于良性周边型肺部病变的诊断

    目的 探讨气道内超声-引导鞘(EBUS-GS)技术在良性周边型肺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常规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周边型肺部病变(PPL)患者49例,均行EBUS-GS检查,分析EBUS-GS诊断良、恶性周边型肺部病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49例PPL患者,男35例,女14例,年龄35~88岁,平均(63.1±11.1)岁.所有患者均经过肺部CT发现周边型肺部病灶,但经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病变.49例患者中,37例可由EBUS-GS直接探及病变,占75.5%.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7.5%(14/16),良性病变为69.7%(23/33).所有患者均可很好地耐受检查过程,部分患者可见少量出血,没有发生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EBUS-GS诊断周边型肺部病变安全有效,对于良性周边型肺部病变也有较好的诊断率.

    作者:潘文森;于婧;袁雅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与炎症性肠病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胃内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与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肿瘤密切相关.H.pylori与IBD是否存在相关性尚无定论.本文就H.pylori与IBD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对IBD病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为临床治疗IBD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牛巍巍;赵丹丹;霍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本医疗机构癌症疼痛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进行“癌痛规范化诊疗”具体落实情况,分析门头沟区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本院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终末病历点评和运行病历现场调查的方式对门头沟区医院第三季度应用了麻醉药品的癌症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点评方式和调查方法依据《北京市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质控专家共识(2014年版)》,分析内容分为护理部分和临床部分.结果 门头沟区医院护理操作部分能够按照医院要求完成,但填报数据的严谨性有待于提高;临床部分欠缺过多,起点过低,基本不能达到北京市质控标准.结论 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癌痛诊疗培训,制定本院质控标准并严格执行.

    作者:曹颖;栾海波;梁春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克罗恩病患者生物制剂的适度治疗

    生物制剂是治疗克罗恩病的有效药物,采用生物制剂优化治疗方案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产生.因此,本文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围绕克罗恩病患者生物制剂的适度治疗问题,讨论选择什么样的患者更加合适,在什么时机介入更加合理,采用什么使用方法更加有效和规避药物风险.

    作者:曹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大多CD的肠镜不典型,与其他疾病的肠镜表现互相重叠,其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其中CD与肠结核(ITB)的鉴别尤为困难又特别重要,因二者的治疗完全不同.CD与ITB有相同的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有各自的典型肠镜表现,但不典型的病变内镜几乎无法区别时,则主要依靠病理和肠外表现等综合分析.另一个容易误诊为CD的是肠淋巴瘤,误诊主要原因是一次活检病理往往不能发现淋巴瘤,这与活检取材及病理阅片经验有关.所以,多次多部位活检及仔细病理阅片(必要时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或原位杂交)是避免淋巴瘤误诊漏诊的关键.此外,发现病变不符合典型CD表现时还应想到肠白塞病、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药物性肠病及其他少见原因肠病的可能,通过反复活检病理、结合各自的临床特点大都可以予以鉴别.

    作者:张春霞;吴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危重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效能.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产科新分娩86例断脐后立即取脐动脉血3 ml(极危重组13例、危重组23例、非危重组20例、正常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进行血清SAA,IL-6水平测定,比较4组血清SAA,IL-6水平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SAA,IL-6诊断新生儿危重症的适宜切点位,计算其判断新生儿危重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病例组中血清SAA、IL-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IL-6表达水平均与危重症程度成正相关(P均<0.05).SAA,IL-6诊断新生儿危重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95% CI =0.867~0.983,P<0.01),0.945(95% CI =0.902~0.988,P<0.01),SAA,IL-6敏感度,特异度各自依次分别为83.9%,96.7%,76.8%,96.7%.结论 SAA、IL-6能反映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较好的及时识别危重症新生儿.同时,SAA、IL-6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在新生儿危重症的病情评估中应用.

    作者:吴敬芝;李芳君;陈波;刘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解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特异度,容易误诊及漏诊.本文就UC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进展进行解析和综述.

    作者:杨红;张慧敏;金梦;钱家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房颤动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我院就诊的42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房颤患者先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7天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房颤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DSCT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为房颤患者的冠心病诊断提供了一个无创而又较为可靠的方法.

    作者:袁吉祥;王慎临;刘珍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免疫抑制剂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肠道慢性反复的非特异性炎症.免疫抑制剂是重要的药物治疗方法,维持无激素长期缓解,主要用于克罗恩病和激素依赖或抵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嘌呤类、甲氨蝶呤、环孢素等药物.

    作者:李玥;钱家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粪菌移植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粪菌移植早起源于27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但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移植流程主要包括供体的选择、菌液制备及粪菌液的导入等.该治疗方式无严重不良反应,相对安全.关于其有效性各研究结论不一,可能与适应证的选择、供体的选择、移植流程等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关.

    作者:孙橙橙;江学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现状

    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 gene 2,ST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病生物标志物,ST2是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家族成员,有可溶性ST2、跨膜型ST2等多种形式,跨膜型ST2与其配体IL-33结合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而可溶性ST2可竞争抑制这一作用.针对ST2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发现ST2与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有密切的关系.血清ST2浓度对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付林林;郝国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

    后循环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发病后快速有效的血管再通能够降低致死率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我们结合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就后循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病例选择、治疗方法以及围术期常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房硕;胡沛霖;王建民;赵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营养支持治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常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营养评定,以便及时进行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作为儿童克罗恩病患者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的首选,在成人患者中作为药物的替代治疗.有多种营养制剂,不同患者对不同的营养制剂反应不同,需选择合适的制剂,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发挥营养制剂的大效用.

    作者:魏天桐;王化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噻托溴铵粉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短期疗效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1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信必可吸入;试验组给予思力华联合信必可吸入,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残气量/肺总量(RV/TL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AT评分)均降低,试验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ACT评分均升高,试验组更明显,组间比较(23±4)分vs (15±2)分(P<0.05).两组急性加重次数均减少,试验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平均治疗费用试验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中联用思力华和信必可吸入可提高疗效,且治疗费用增加不明显.

    作者:谭经福;叶永青;杨龙峰;陈勇;廖振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能有效诱导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缓解,同时伴有诸多的不良反应.由于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缺乏,糖皮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标准模式尚不清晰.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风险,大化其疗效需要选择适合人群,在适当时机给予恰当药物.本文结合近年发表的专家共识意见,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

    作者:李胜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