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湿疹好发因素调查与分析

梁红梅;赵志英;沈丽娟;吕萍;李聪捷;孙桂琴

关键词:皮炎, 特应性, 危险因素, 数据收集
摘要:婴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炎症,病因复杂,常由内外因素引起,并且与变态反应有关[1]。近年来婴儿湿疹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起病大多在生后1~3个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半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皮疹形态多样,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伴有瘙痒,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婴儿湿疹发病的相关因素,对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1例1~4个月湿疹婴儿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终末期肾病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调节轴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Klotho调节轴与血管内皮功能表达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为 ESRD并规律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疗患者50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组30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Klotho蛋白、FGF23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表达因子 NO、ET-1的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血清Klotho蛋白浓度分别为(59.1±21.1)U/L、(66.0±27.9)U/L,较正常对照组(107.6±17.2)U/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液透析组的 FGF23、NO、ET-1的表达分别为(1025.8±963.4)ng/L、(114.4±20.9)μmol/L、(107.5±16.9)ng/L;腹膜透析组 FGF23、NO、ET-1的表达分别为(987.6±834.2)ng/L、(123.5±19.7)μmol/L、(96.5±19.1)ng/L,较正常对照组(26.6±14.4)ng/L、(38.7±17.8)μmol/L、(40.7±19.0)n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R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与FGF23、ET-1呈负相关,与 NO 无相关性;FGF23与 ET-1呈正相关,与 NO 无相关性。结论 ESRD 患者存在血清FGF23、Klotho蛋白浓度的改变,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李旻;周华;周萃星;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1]。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引发下肢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2]。动脉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患者多不愿接受。利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方法具有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因此不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因此,此法是检查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敏感方法[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和临床价值。

    作者:黄燕媚;张志尚;吴少佳;王蕾;刘桂銮;林展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临床意义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CNKI、CBM、VIP、万方等数据库,全面收集 BNP 与 COPD 的相关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RevMan 5.1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9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COPD患者 BNP 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0.82,95%CI =0.58~1.07,P <0.01),②COPD 合并肺心病稳定期患者与单纯COPD患者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38.32,95%CI =25.95~50.70,P <0.01)。③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稳定期与急性期 BN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31.96,95%CI =118.91~145.02,P <0.01)。④各级COPD患者之间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 COPD患者病情加重,血浆中 BNP 呈升高趋势。BNP对COPD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艳军;徐秋芬;姚志刚;王浩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凋亡相关基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表达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304内的表达,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S.aureus 感染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Bcl-2、Bax和 caspase-3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ureus 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其细胞内与抗凋亡相关的细胞因子 Bcl-2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下降,感染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促凋亡的细胞因子 Bax和 caspase-3表达上升,感染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凋亡相关细胞因子 Bcl-2、Bax和 caspase-3可能在S.aureus 感染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裴德翠;熊传银;毕爱芬;胡汉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 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为一系列的脑病表现[1]。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尤为敏感,因此 HIE 多合并心肌损害,其已成为 HIE 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以往已有不少关于新生儿 HIE与心肌损害关系的报道[2];但大多文献只是阐述新生儿 HIE 与心肌损害之间的关系,鲜有关于新生儿 HIE 病情程度与心肌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检测60例 HIE患儿的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将其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通过观察心肌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在不同病情程度的 HIE新生儿体内的变化,探讨心肌损害与新生儿 HIE 病情程度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 VAP 病死率增加, 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 VAP 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活动是通过同一工作场所工作相关的个人自发组织成为一个小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集思广益,共同参与现场管理,并且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进而取得工作实效的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近年来,这项活动在医疗护理领域被广泛推广和使用[2-4]。本研究将 QCC 活动应用于ICU日常医护实践管理活动中,以便达到降低综合ICU中VAP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王东信;李灯凯;马加贵;张晶;佟静;路坤;刘目群;周莹;申小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糖蛋白(P-g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 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HIF-1α和 P-gp 的表达。结果 HIF-1α和 P-gp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0%(36/59)、40.7%(24/59),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HIF-1α和 P-gp 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76.5% vs 40.0%和52.9% vs 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肿块的增大、组织学分级的增加,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增高(分别为30.8%、65.7%、81.8%和22.2%、58.6%、81.0%),并均具有线性趋势(P<0.05),而 P-gp 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及月经状态组中 HIF-1α和 P-gp 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F-1α与P-gp表达呈正相关表达(r=0.380,P<0.05)。结论 HIF-1α和P-gp的高表达提示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可联合检测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及临床化疗疗效的指标。

    作者:王芳;付占昭;张丽娇;韩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边支球囊保护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lesion)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中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1],而分叉病变又分为真性分叉病变及非真性分叉病变,真性分叉病变是指主支血管(main vessel, MV)和分支血管(side branch,SB)开口存在大于50%的狭窄。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治疗分叉病变仍是比较公认的方法,主支(main branch,MB)植入一枚支架是广泛采用的方法,与非分叉病变比较,分叉病变手术成功率较低,再狭窄发生率高,且存在“铲雪效应”,易导致 SB受累闭塞,特别是在 SB 开口出现夹层的情况下,交换导丝有时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占据SB开口部位空间,减少MV植入支架时斑块移位进入SB,避免 SB 闭塞,我们收集了21例患者24处真性分叉病变实行 SB 球囊保护技术,成功避免SB闭塞,初步探讨此技术在处理真性分叉病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王满庆;马振晶;吉巧莲;刘胜全;黎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对照研究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单相抑郁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30例和抑郁症患者30例。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执行功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Revised,WAIS-R)评定2组智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单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同时,双相情感障碍对执行功能的损害比单相抑郁对患者的影响更加严重。

    作者:赵媛媛;赵晓川;谭莉;王金成;金圭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6例食管异物内镜下治疗体会

    食管异物是消化内科及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除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治疗外,大多数可经内镜取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106例食管异物患者,总结其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的发生率,以及二者和滞留时间对食管创伤、并发症出现、术后处理的影响。

    作者:任英霞;刘枫;胡美红;王燕云;康惠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DIPOQ基因-11391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相关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异常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据 WH O 数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1.75亿左右,至2025年将达到3亿[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糖尿病发生率亦升高,糖尿病患者已达3000万至4000万[4]。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20%~30%,是终末期肾病常见的病因[5]。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激素,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密切关系[6]。脂联素是由位于染色体3 q27的 ADIPOQ 基因编码合成的,ADIPOQ 基因-11391 G/A (rs17300539)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域[7]。本研究以中国北方汉族人为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ADIPOQ基因-11391 G/A 多态性位点,并结合临床资料,探索 ADIPOQ -11391G/A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

    作者:王巍巍;刘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致速发型超敏反应1例

    患者,女,76岁,体质量70 kg,2011年6月8日早晨因发热、咳嗽在我院感染科发热门诊就诊。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其他疾病史。查体:体温38.2℃,血压120/82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5次/min,呼吸19次/min。血常规:白细胞(WBC)13.7×109/L,中性粒细胞0.85。胸部 X线片检查左下肺见片状浸润影。诊断为肺炎,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复乐,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无其他合并用药。患者静脉滴注约20分钟(滴完约药量的1/5),出现胸闷、周身不适、皮肤瘙痒,测血压110/60 mmHg,心率92次/min,呼吸21次/min,查体见周身散在的荨麻疹,搔抓后成高出皮面的条索状,立即停止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更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维生素C 2.0静脉滴注,平躺吸氧,并给予盐酸异丙嗪(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因胸闷明显,心电图见Ⅱ、Ⅲ、aVF 及 V1、V2、V3导联 ST 段压低>0.05 mV,急查心肌酶、肌钙蛋白(cTn)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约20分钟后皮疹渐消退,症状消失。检验回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均正常范围,血 ALT、AST、TBIL、乳酸脱氢酶(LDH)均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73 U/L、AST 37 U/L、总胆红素(TBIL )23.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3μmol/L、LDH 249 U/L,未给予任何护肝药物治疗,1天后复查 ALT、AST、TBIL均恢复正常。

    作者:段淑红;秋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第一届《系统评价/Meta分析》讲习班

    本讲习班所有授课老师均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领域的专家,发表过多篇高影响因子的 Meta分析文章;授课内容涉及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等不同类型的 Meta分析的全过程操作演示。通过此次学习班,使学员能够规范 Meta 分析报告,理解国际上提出的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分析规则。理解严格合理的研究设计和文献检索策略,如何保证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重要性;能够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对不同类型的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Meta分析相关的软件;Endnote软件,RevMan软件。应用 Stata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分析,亚组分析,Meta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识别和减少证据合并过程中的偏倚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盘大面积梗死致新生儿多脏器损害1例

    孕妇29岁,孕1产1,主因“发现血压升高、尿蛋白14天”于2011年9月23日入院,诊断“妊娠期蛋白尿、子痫前期重度”。平素体健,按期产检,无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孕34周前血压、血糖正常,妊娠期未曾发热等。34周产检发现血压137/97 mmHg (1 mmHg =0.133 kPa )。同时发现尿蛋白(+++),未接受治疗。胎龄36+1周产检时血压140/90 mmHg,尿蛋白仍(+++)。胎儿心电监护提示:胎心反应欠佳,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超声提示:胎儿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第五脑室增宽;羊水过少;胎儿舒张期脐动脉血流未探及。当晚急行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950 g,脐带无异常,羊水基本消失,胎盘大面积梗死。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为9分,呼吸弱。随后转入新生儿病房。

    作者:郭红仙;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233份尿样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调查我院2013年送检的中段尿培养结果及药敏状况,以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 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和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33份中段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21株,阳性率为34.1%,以细菌为主占79.8%(336/421),真菌占20.2%(85/421)。大肠埃希菌为中段尿感染常见菌占35.9%(151/421),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性很高,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为主,主要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真菌感染亦不容忽视。结论尿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尿培养监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金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状态的高危因素分析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 <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P <0.05)、术后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 ICU 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 ICU时间。

    作者:孙芳;施乾坤;章淬;穆心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Thl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发病原因[1]。研究证实,Hp 感染后可介导异常的细胞免疫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进一步促进溃疡形成[2],这一结论也使 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黏膜损伤免疫机制中逐渐得到重视。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s 17,Th17)是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分化和功能上相互制约的CD4+T细胞亚群,在维持机体细胞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Treg 细胞比例失衡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3]。为探讨Th17/Treg细胞在 Hp 相关消化性溃疡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对72例 Hp 相关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Thl7和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德明;吴治德;刘怡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观察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胃动素和胃泌素是重要的胃肠肽类激素,有研究显示两种激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观察强化降糖前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与胃肠激素的相互关系。

    作者:吴会玲;娄侠;段立志;尚国爱;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6例食管异物内镜下治疗体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了解石家庄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选择有效的H.pylori根除方案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200例H.pylori感染的患者,对其胃黏膜活检组织进行H.pylori分离培养,采用 Kirby-Bauer法检测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等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从200例患者中分离出121株H.pylori,阳性率60.5%,不同性别、年龄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5.0%(115/121)、26.4%(32/121)、2.5%(3/121)、5.8%(7/121)、0和3.3%(4/121)。不同性别、年龄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H.pylori对甲硝唑、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这些药物不宜作为治疗H.pylori的一线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可作为治疗H.pylori感染的主要药物。

    作者:孔聪聪;何晨熙;王艳娇;刘改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