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诗鹰;刘铜华
目的 通过系统观察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210例结节囊肿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火针与西药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加背俞穴,对照组采用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配合口服阿奇霉素,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皮损的改善情况,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 在愈显率、临床症状、皮损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火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火针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临床疗效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蜀;陈纯涛;张颜;邓懿;吴艳;吴祖兰;郑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面积1 964 3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 122公里.墨西哥有300万平方公里经济专属区和35.8万平方公里大陆架,沿海有大港口70余个.全国5/6左右为高原及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其东、西、南部为马德雷山脉,东南为地势平坦的尤卡坦半岛,沿海多狭长平原.墨西哥人口9730万(2000年),其中印欧混血人种约占89%,印第安人1060万,约占11%.
作者:肖诗鹰;刘铜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例,男,16岁,学生.于2003年3月12日初诊主诉腰痛,双下肢疼痛,久坐站立时腰骶部疼痛加剧,睡时平卧疼痛减轻,活动受限半年余.
作者:刘兴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主要是日本)的一些学者对气功(含内气功和外气功)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
作者:李小青;沈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用自拟夏枳盆炎方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治愈23例、显效4例、好转2例,治愈率76.7%,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P<0.05).
作者:秦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江纪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CD11b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根据痰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心功能不全者加地高辛或利尿剂.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 mg/d.疗程均为20 d.结果 ①治疗组的红细胞初始斜率、0.80斜率增加,0.50斜率、小余值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初始斜率、0.80斜率、0.50斜率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组白细胞活化显著增强(P<0.05),黏附分子CD11b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CD11b均有明显变化(P均<0.001).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变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提高白细胞活化功能,抑制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阻止肺心病的进展.
作者:孔庆福;李卫国;刘芳;沈亚民;李凤兰;王有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平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西药吉非罗齐胶囊;治疗组口服平脂胶囊.结果 两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以及各项选择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C、TG、HDL-C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G、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等指标均高于正常,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全血黏度30 s-1、血浆黏度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平脂胶囊可明显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停药半年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毛振营;焦河玲;郑功泽;程全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以注射链脲菌素制作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凉润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胃肠运动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 将40只清洁级Wistar系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空白对照组、凉润通络治疗组、西沙必利治疗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制作成功后,不予降糖药控制血糖.饲养6周后,灌胃给予药物(6周),12周时检测血浆与组织中的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结果 12周时糖尿病大鼠出现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凉润通络方可同步影响血液、组织中的胃肠激素分泌和释放,具有多个作用靶点,效果优于西沙必利.结论 凉润通络方在改善糖尿病大鼠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李佃贵;戎士玲;景金霞;裴林;顾洁;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是指患者的血糖值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IGT诊断标准是[1]:空腹血糖(FPG)<7.2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7.8 mmol/L,但<11.1 mmol/L.近年来,随着对Ⅱ型糖尿病病因学及发病机理认识的更新,认为IGT是Ⅱ型糖尿病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因此IGT能否进展为Ⅱ型糖尿病或逆转为正常糖耐量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IGT患者需要进行治疗的看法趋于一致,对干预效果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GT的思路与方法作一简述.
作者:刘铜华;郑鸿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