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风湿免疫病学主要临床进展

郭惠芳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 关节炎, 临床方案
摘要:与过去的2008年相比,2009年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谓成绩斐然,世界各国风湿病学者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诊断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5-羟色胺1B受体基因G861C多态性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关联性分析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职业功能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学研究由来已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露露;张兰;殷宏;罗建勋;柳文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SELDI-TOF-MS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绘制一氧化碳(CO)中毒后不同恢复程度的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质峰的表达谱,建立一种方便临床快速、敏感、高效的预后评估新技术.方法 收集60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按预后程度不同分为痊愈、植物状态和死亡3大类别,利用弱阳离子芯片CM10和SELDI-TOF-MS技术分析不同类别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峰,联合应用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建立分类决策树,随机选取30例样本对决策树进行盲法检验,得出决策树模型的分类准确率.结果 共获得149个有效蛋白质峰,利用m/z=5 770、m/z=5 849和m/z=7 791的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成功建立分类决策树,准确率为96.7%(48/50),敏感性为90.0%.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较快速且准确地评估急性CO中毒患者的预后,将为今后临床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作者:龙涛;张沛生;王啸;吴晓妹;白蓉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引起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约占低钠血症的30%[1].

    作者:杨琰琦;秦贵军;杜培洁;杨慧慧;董义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临床研究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仅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细微变化,而且可以澄清钡剂灌肠X线有疑问的病变,对发现的病变作及时治疗并能取得病理资料,亦可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微创镜下治疗.

    作者:张玉贞;杜三军;刘晓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正常值范围内的甲状腺激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相关,而近期研究发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同样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相关,进一步认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同样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3].

    作者:康慨;程飞;张敏;宋秀霞;李会会;姜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形成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aemorhage,SAH)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为0.4%~6%.

    作者:赵林;秦会敏;王藏海;李林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009年风湿免疫病学主要临床进展

    与过去的2008年相比,2009年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谓成绩斐然,世界各国风湿病学者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诊断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10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分析

    长期以来,Child-Pugh分级是临床上判断肝病病情常用的方法,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近年来新创立的判断中晚期肝病病情的方法,目前MELD评测系统在国内应用尚不广泛,本研究参考国内外资料应用MELD评分并与Child-Pugh分级对比回顾性分析了10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状况,旨在了解其与肝硬化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博;杨宪武;党惠娇;吴国斌;刘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家族性糖尿病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研究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制订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糖尿病.

    作者:杜云峰;沈默宇;成金罗;叶新华;高剑波;张允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髓病理及其CD38、CD1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诊断意义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而导致骨骼破坏的病因又很多,因此发现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生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美;赵川;李丽银;赵亮;王婷;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者,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7例,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哮喘患者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26.34±6.79)‰、(2.99±1.66)‰、(7.68±5.26)‰;健康对照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13.16±3.81)‰、(1.72±0.64)‰,(4.59±2.22)‰;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微核率与病程有相关性(rs=0.424,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DNA的损伤,可能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

    作者:任茜;张学良;谢婧;余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儿童缺铁性贫血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小儿疾病之一.既往缺铁性贫血常考虑与饮食单一有关,常规给予铁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儿童Hp感染者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我们拟从抗Hp加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患儿检查贫血指标结果的变化,探讨抗Hp感染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

    作者:李天如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但在坏死心肌和存活心肌的估测上均有其局限性,而存活心肌的范围和面积的判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房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男,52岁,主因意识不清伴呕吐2小时,于2010年1月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夜独自住在单位(室内采用小锅炉燃煤取暖),如常进食(未饮酒)后入睡,第2天11时,同事喊其吃午饭时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非咖啡色,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有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四肢末梢冰凉,120送到医院救治.

    作者:黄洪兵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研究及论文征集

    由GW-ICC、APHF、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the 21thGW-ICC)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APHF.10)、ACC论坛和ESC论坛,将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007~2009年成都市全球沙门菌监测计划结果分析

    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极易污染各类食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蛋品等动物产品,是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1].

    作者:王丽;胡蓉;毛碧容;陈竹;朱帆;陈仕晓;辛隽;曾义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治疗偏瘫早期下肢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脑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许多患者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参与能力,增加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是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89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东哲;范金涛;张颖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DN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在20%~40%,目前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又称为肾小球硬化症,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间质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终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尿蛋白是DN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采用小剂螺内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N患者,以观察其在防治早期DN的作用.

    作者: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张志华;刘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氟西汀、艾司唑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因严重的心肌缺血坏死常会出现强烈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失眠等情绪反应,被认为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密切相关[1],控制AMI患者不良情绪反应极其重要.本研究对AMI 42例患者在常规AMI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氟西汀、艾司唑仑治疗,以了解其对AMl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加林;曹勇;罗正义;范存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以青紫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16例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常见,但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临床少见报道,易误诊、漏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2002~2008年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16例报道如下.

    作者:娄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