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桂军;陈卓琳;张启芳;唐余林;叶家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DN已占DM患者总数的15%左右,且以每年8%~10%的速率递增[1].为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DN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肾功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赏和;傅晓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AS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脂类分子[1],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和许多受炎性刺激的细胞产生[2],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LPA在AS斑块中有较高的表达,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LPA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晓峰;赵占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因此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1].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及时有效地减少尿白蛋白,是逆转或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护肾脏的关键[2].仅西医治疗不能完全阻止肾功能进行性下降,近几年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余静;王长元;李风英;康乃新;曹俊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例1,女,72岁.不明诱因右耳后疼痛,有蚕豆大的肿块,流泪、跟睑下斜,晨起发现口角歪斜,漱口时漏水,味觉丧失、听觉过敏,总院磁共振成像排除颅内占位性疾病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于2009年11月18日来我部接受静脉高氧治疗.给予静脉滴注高氧液(制备方法:将5%葡萄糖或0.9%氯化钠的基液250 ml经高氧液体治疗仪以3 L/min的氧流量进行光量子溶氧活化10分钟后加入中药注射液备用)250 ml(0.9%氯化钠)+三七总苷(血塞通)300 mg,3个疗程共30天;静脉滴注0.9%氯化钠250 ml+利巴韦林0.4 g,共10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 mg,共6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500μg,每日1次,共10天.第1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第2个疗程痊愈,第3个疗程巩固.
作者:苏军华;孙文明;时乐华;乔田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血清HGF和VEGF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SIA)法动态检测并分析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血清HGF和VEGF的水平.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血清HGF水平(1 196.86±282.31)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2.55±65.16)ng/L(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血清HGF水平(1 224.53±283.19)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332.55±65.16)ng/L(P<0.01);ANLL患者C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分别为(1 140.31±266.23)ng/L,(478.50±183.75)ng/L(P<0.01),NR组治疗前后血清HGF水平分别为(1 432.51±235.30)ng/L,(1 386.63±197.95)ng/L(P>0.05).结论 AL患者血清HGF及VEG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HGF水平及VEGF水平升高.血清HGF及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AL的疗效指标.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AL的预后判断指标,血清HGF水平对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振华;刘世超;牟凤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调节能量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累及部位广,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基础是AS.本研究通过测定正常人群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脂联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其影响因素.
作者:单莉;洪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男,41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史3年,因尿黄、乏力、腹胀30天,于2008年10月23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及精神疾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3℃,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次/min,心率76次/min,意识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掌(+),蜘蛛痣(+),心肺末见异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末触及,脾肋下3 cm,中等量腹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詹东昂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也随之普及和不断发展.但是再狭窄(restenosis)的发生却使PCI技术的有效性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尽管近些年来随着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再狭窄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是国内外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涂层支架仍然存在5%左右的再狭窄率[1-2],而且部分研究结果提示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的病变特性和支架术中的技术参数也会影响再狭窄发生.
作者:杜纪兵;刘寅;高静;陈树涛;丛洪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例1,男,43岁,既往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此次因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于2008年5月6日入院治疗.入院后查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HBV DNA)3.8×104 copies/ml.入院后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1.0 g、泼尼松30 mg,每天1次.治疗10天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220 U/L,HBV DNA 4.2×105copies/ml.随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甘草酸二胺(甘利欣)、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治疗.
作者:魏茂周;郑嵘;韩冰冰;董安山;王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情况及与血尿酸、心肾功能、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例老年CHF患者(年龄>60岁)进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测定,并与血尿酸、心肾功能、NT-proBNP及TNF-α水平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AU患病率为41.2%.MAU与血尿酸(r=0.423,P<0.05)、NT-proBNP(r-0.416,P<0.05)、TNF-α(r=0.324,P<0.05)呈正相关,而与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无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AU与血尿酸独立相关(β=0.223,P<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MAU检出率高且与血尿酸、NT-proBNP、TNF-α水平相关.
作者:罗萍;杜松;段红艳;朱好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ECOPD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抵抗素、TNF-α水平,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3.2±1.9)μg/Lvs(4.2±2.4)μg/L,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1 505±252)ng/L vs(397±6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营养不良患者抵抗素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患者,(2.6±1.8)μg/L vs(3.5±2.1)μg/L(P<0.01).AECOPD患者抵抗素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体质量指数(BMT)及胸围、腹围呈显著正相关(r=0.356~0.493,均P<0.01),而TNF-α与FEV1、FEV1/FVC、BMI及胸围、腹围呈显著负相关(r=-0.521~-0.395,均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下降,合并营养不良时下降更加明显,而TNF-α水平则升高,合并营养不良时升高更加明显.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曾治平;刘建生;袁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Sudoh等[1]首先从猪腩分离出来的利钠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或心室扩张是BNP释放的重要机制[2],其次BNP的分泌还受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Horie等[3]报道BNP是评价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血流动力学的敏感生化指标,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不同.近又有人提出BNP可以用作起搏器植入人群中心力衰竭的一项筛选工具[4],是其心力衰竭发生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5].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据报道心脏除颤起搏器(ICD)的植入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因子水平的增高[6],其原因可能与除颤电流及电极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关.
作者:段兵;崔炜;都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高,但其在医务工作者中的患病率鲜有报道.为此,我们对我院在职职工进行了血糖、血脂、尿酸及血压的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军;苏运辉;刘文星;徐丽梅;吴一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我院急诊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进食蝗虫中毒患者7例,其中死亡1例.食用火烤蝗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肉眼血尿等中毒症状,经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痊愈6例,其中1例出现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血小板减少等医治无效死亡.提示对蝗虫中毒患者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治疗同时,若出现急性肾衰竭,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爱民;金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内膜破损后,血液穿过病变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间,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发病率为5~10/100万,AD进展快,若不及时治疗,48小时内未经治疗病死率高达50%以上[1].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的AD往往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现将我们在2007~21309年遇到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而首诊于神经内科的AD 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满祥鑫;孔岩;郭素彦;张正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急性进展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差,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造成生理与心理的伤害.为此,我们对贝尔麻痹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罗霄鹏;曾国华;包正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为主,但多次检查并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相比之下,中青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高,老年人则相对较低,但当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易被误诊,而且易诱发其他严重的老年性疾病,故应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多数属于动力障碍型[1].但根据我们的观察,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虽然为功能性,但经消化酶制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我们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晓豪;骆淑华;危艳平;农海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正常人群和临床评估达干体质量的透析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并比较在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240例作为对照组(A组),男120例,年龄(43.4±10.2)岁,记为A1组,女120例,年龄(44.7±13.5)岁,记为A2组;病例组(B组)选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男20例,年龄(45.6±10.8)岁,记为B1组,女20例,年龄(43.7±13.9)岁,记为B2组;所有患者均处于肾疾病的终末期,平均透析时间(20.0±7.2)个月.生物电阻抗测定并记录A组、B组透析前、B组透析后的总水含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ECW/TBW%)、细胞内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ICW/TBW%),与A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主诉、症状、血压、心率等.结果 B1组TBW%透析前与A1组比较(71.83±7.83)% vs(60.53±4.98)%和透析后与A1组比较(70.63±7.43)% vs(60.53±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W/TBW%、ICW/TBW%则与A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2组TBW%透析前与A2组比较(71.28±10.38)% vs(59.07±6.73)%(P<0.05)和透析后与A2组比较(69.41±8.17)% vs(59.07±6.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W/TBW%、ICW/TBW%则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透析前患者TBW%高于正常人,增加的水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同步增加的.②透析后临床法评估达到干体质量的患者,用生物电阻抗测定TBW%仍高于正常人,说明临床评估干体质量的方法粗略,不精确.③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对人体内水含量及其分布的测定,对干体质量的评估比临床法更准确.
作者:张俊霞;徐金升;崔立文;何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当前我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现将我们收治的6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院干部保健科收治的AP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80~97岁,平均(87.0±4.7)岁.全部病例符合2008年中华感染学杂志的诊断标准[1]①伴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等.②临床表现:食物在口腔滞留咀嚼时间过长,吞咽前、中、后发生咳嗽、窒息,餐后口腔残留食物等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以及肺部炎症的症状或体征阳性.#③影像学提示肺部炎症.④痰培养阳性.
作者:闫巍;王全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