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解皓;窦剑;吴文娟
急性白血病(AL)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因为大多数常由于复发而死亡.目前认为微小残留病(MRD)是白血病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重要的原因.因此,研究一些特征性的分子标志物作为残留病变检测,以便在疾病的早期预测复发,及早加以治疗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韩颖;化罗明;郭晓楠;徐世荣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常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蛋白尿.研究发现DN的主要病理改变过程为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终导致肾小球硬化.
作者:支艳俊;史丽萍;周艳茹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指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即精氨酸加压素(AVP)或类ADH样物质分泌过多,使得水的排泄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水潴留、尿排钠增多以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有关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吴韬;杜俊文;任巧华;郭静霞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23岁,主因左手无力2年,加重伴右手无力年半,双手肌肉萎缩半年,于2006年4月就诊.患者于2004年无意中发现左手指无力,小指及无名指为甚,天冷时症状明显,低头时感颈肩酸痛.
作者:张云茜;雷进;王建林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稳定期规律应用支气管舒张药包括吸入激素,对于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于入选的COPD患者均进行用药指导,建议其规律应用一种或者多种支气管舒张药,反复急性加重者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于慢性呼吸衰竭者则指导进行家庭氧疗.对患者在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4个月时分别行肺功能检查和生活质量的调查,调查结束后按患者是否规律用药将其分为规律用药组和按需用药组,规律用药组30例.按需用药组31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4个月时肺功能和出院1个月、出院4个月生活质量的变化.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及出院时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值均具有可比性(均P>0.05).结果 出院4个月时规律用药组的FEV1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051±0.470)L,(20.9±15.0)分,与按需用药组(0.822±0.364)L,(31.2±14.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规律应用支气管舒张药短期内能改善重度或极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豆市英;曹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肝脏疾病分类复杂,临床诊断常有困难,肝脏活组织检查(活检)是必要的确诊手段.使用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使肝脏活检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使之更安全、有效.经皮肝脏穿刺不仅可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即使诊断已由临床确定.
作者:陈丽芳;缪应雷;高华斌;李红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大肠癌发生率约为50人/10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为第3位常见恶性肿瘤,病死率约为25人/10万,在男性中为第2位,女性中为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12340例,死亡52 180例[1].
作者:刘静;范忠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分类及预后判定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1].但肝活组织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
作者:盛慧萍;成江;朱琪;杨岩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积累了许多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李拥军;金鑫;黄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和病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RA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RA组外周血CD19+及CD23+/CD19+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10.236±2.212)%vs(6.870±1.052)%,(5.134±1.069)%vs (2.100±0.652)%(P<0.05或<0.01).CD23+/CD19+细胞的表达率与实验室指标ESR、CRP均呈正相关(P<0.01),CD19+细胞表达率与ESR、CRP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存在CD19+及CD23+/CD19+细胞的表达增高,检测CD23+/CD19+细胞的表达情况可能对RA病情监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京旭;魏平;王俊祥;陈海英;顾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尿酸是人体中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临床上许多系统性疾病中均可出现高尿酸血症,如痛风、高血压、恶性肿瘤、肾脏疾病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组织缺氧能引起血尿酸升高,且有可能作为氧化代谢受损的标志及一些疾病的预测因子,如慢性心力衰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等[1-2].
作者:杨青兰;杨晓芸;景丽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农村地区癫痫苯巴比妥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献县和肃宁县,对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免费苯巴比妥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入组治疗患者共有1 243倒,男665例(53.5%)、女578例(46.5%),年龄2~80岁,平均(37.9±15.5)岁.患者入组前有314例(25.3%)在正规治疗,治疗缺口74.7%(929/1 243).在入组治疗随访期间,有130例先后退组、8例死亡,患者总失访率11.1%(138/1 243).130例患者退组原因:疗效差47例(36.2%)、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39例(30.0%)、依从性差37例(28.5%)、其他7例(5.3%);患者死因构成:心脑血管疾病4例(50.0%)、车祸1例(12.5%)、不明原因3例(37.5%).在治疗管理的前3个月,1 24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26例(10.1%),其中轻度103例(8.3%)、中重度23例(1.8%),主要症状为困倦或嗜睡、头晕、头痛等,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经过近4个月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平均发作频率由入组前的1.63次/月下降到0.34次/月.结论 开展苯巴比妥治疗管理,对提高农村癫痫的控制水平是有效、经济、安全和适用的.
作者:孙纪新;杨希晨;吴新丽;安连芹;朱俊卿;张帆;刘惠卿;张俊龄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男,41岁,因胸部闷痛21小时于2007年7月20日晚急诊入院.患者自1996年起患有肾病综合征,间歇服用泼尼松(强的松).于急诊当日凌晨1时出现胸骨后闷痛,伴冷汗,未处理渐缓解,中午1时在活动中再次发作,于晚上8时余急诊人院.
作者:潘如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锁骨下动脉(sbubclavian artery,SA)窃血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是影响患者健康生存的血管疾病.文献报道介入技术手段治疗SA的狭窄和闭塞并发症少、疗效确切[1-2].常规经股动脉行SA狭窄或闭塞的支架植入,由于途径太长或成角等原因使导丝缺乏足够的支撑,难以顺利开通闭塞或影响支架定位.
作者:赵林;毕伟;李林芳;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瘦素是肥胖基因(OB)编码的蛋白质,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它传递体内脂肪含量的信号给大脑,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三种途径调节体内脂肪沉积.研究发现,全身皮下脂肪、网膜脂肪、腹膜后脂肪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均有瘦素的基因表达.许多激素水平影响瘦素的表达,明确的有胰岛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甲状腺激素也是调节能量平衡的重要激素.
作者:于红艳;刘红;魏东敏;王玉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1992年,西班牙学者Brugada等[1]报道了一种猝死综合征,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提高.1996年,日本Miyazaki等[2]首次将上述心电图异常伴猝死者称为Brugada综合征.目前,一些文章报道非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也可出现Brugada波样改变.我们发现Ⅰ例发热患者心电图出现Ⅰ型Brugada波,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涛;郭继鸿;商丽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危险分层下小剂量辛伐他汀达标预防再发的效果、安全性及依从性的对照研究.方法 初发性脑梗死患者287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147例、阿托伐他汀组140例,给予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10~20 mg每天晚饭后口服.两组均分为高危患者和极高危患者,脑梗死的高危患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为达标,极高危患者以LDL-C<2.1 mmol/L为达标,达标后5~10 mg长期维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DL-C变化、不良反应、药费及退出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年后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辛伐他汀组高危患者(3.58±0.81)mmol/Lvs(2.49±0.33)mmol/L、极高危患者(3.73±0.72)mmol/L vs(1.94±0.12)mmol/L,阿托伐他汀组高危患者(3.42±0.71)mmol/L vs(2.55±0.22)mmol/L、极高危患者(3.61±0.42)mmol/L vs(1.95±0.21)mmol/L(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及1年后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3、6、9及12个月LDL-C的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脑梗死再发和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无死亡患者.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辛伐他汀组药费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辛伐他汀组退出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 在脑梗死的危险分层下,应用小剂量辛伐他汀能使LDL-C 持续达标,预防脑梗死再发效果理想、可靠安全、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能使广大患者获益.
作者:王连芹;魏玉清;于强;宁海春;赵丽娟;孔咏梅;李国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是儿童良性局限性癫痫的主要表现形式,占儿童癫痫的13%~15%.癫痫发作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这不仅表现在发作时对身体的损伤,也表现在发作后或发作间期的心理损伤,如认知功能受损、心理障碍、生活质量下降等.
作者:李淑敏;施荣富;袁会珍;王克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08例CHB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进行HBV基因分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辅助性T细胞(Th)1、Th2、自然杀伤(NK)细胞,对其中55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CHB患者检测HBV特异性CTL.结果 108例CHB患者中,B基因型59例(54.6%),C基因型48例(44.4%),B、C混合型1例(0.9%),HLA-A2阳性55例(51.4%)中,C基因型感染者27例,B基因型感染者28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75.0%vs 49.2%)(P<0.01),C基因型的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6.12±0.81)log10 copies/ml vs(5.02±0.61)log10 copies/ml(P<0.01),HBV特异性CTL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21±0.06)% vs (0.39±0.12) % (P<0.01).非特异性CT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19.84±6.17)% vs (16.81±3.56)%(P<0.01),丙氨酸转氨酶(AT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505.12±312.91)U/L vs(222.11±205.16)U/L(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45.71±41.12)μmol/L vs(28.18±15.12)μmol/L(P<0.05).结论与CHB B基因型感染者相比,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较低,导致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也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因此C基因型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C基因型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可能也与C基因型感染者的非特异性CTL比B基因型感染者高有关.
作者:顾锡炳;杨小娟;王栋;华忠;吴杭源;徐月琴;陆忠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呈现患病率较高的趋势[1-2].针对2型糖尿病这一越来越大的特殊患者群体,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尤其在大血管并发症方面,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考,本研究对因2型糖尿病住院的患者1 170例行甲状腺功能筛查测定,同时对糖尿病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了解SCH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刘薇;华琳;于湄;谢荣荣;潘素芳;杨金奎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