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孟存良;汤泓;王国军;谷双魁;齐晓勇

关键词: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高血压, 肺性, 抗体, 抗核
摘要:患者,女,54岁,主因咳嗽1个月余,心悸、气短半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低热,无明显盗汗、乏力及胸痛,自服感冒药后无明显缓解.半月前出现心悸气短,无头疼、头晕、恶心、呕吐,入院前5天拍胸片示:肺部感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血常规:白细胞1.1×109/L,血红蛋白92 g/L,给予先锋霉素静脉滴注5天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26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在小儿有增高趋势.MP可以引起严重并发症及多种肺外表现,其中部分患儿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极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MP感染的进一步认识,现将我科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MP感染并发肺外脏器受损的126例分析如下.

    作者:冯伟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下肢无力诊断为肾上腺肿瘤1例

    患者,女,35岁,因双下肢无力伴呼吸困难1天于2007年8月15日收入院.无发热,无胸痛腹痛,无头痛,无呕吐及意识障碍,大小便正常.既往史:低钾血症及高血压10余年,平均每年发作双下肢无力3次,每次发作经补钾对症处理后双下肢肌力可恢复正常.

    作者:余邦兴;谢守凤;彭牡姣;葛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呼吸系统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体内新生血管生成、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和完整性的功能,它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胸腔积液、肺癌等多种肺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郑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是目前诊断乙型肝炎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反应状态,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情况.

    作者:王金侠;韩映雪;唱丽敏;刘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外周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部分破裂后,血液溢至血管外被周围局部组织纤维包裹形成的囊性搏动性血肿,并非动脉真性扩张所致.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时间与感染率、截肢率、病死率和肢体缺血性挛缩发生率等有密切关系,获得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蓝春勇;王小燕;张步林;凌冰;农美芬;韦玲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以晕厥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1例

    患者,男,62岁,主因发作性前区疼痛伴晕厥3年,加重2小时入院.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不向其他部位放射,发作时伴头晕、晕厥、小便失禁,无头疼、恶心、呕吐等,每持续5~10分钟,经休息可缓解,未正规治疗.

    作者:汤泓;孟存良;谷双魁;齐晓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研究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VSD并重度PH患者30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 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分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 17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13例药物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结论 通过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可以判断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征中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

    作者:何小梅;赵丽娜;樊文峰;李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

    患者,男,60岁,2007年6月7日以脑梗死入院,入院后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口服.用药1周后患者诉咳嗽,无明显咳痰,无气短,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未见异常.

    作者:史春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T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目的 研究T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与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与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06例胃癌组织中T抗原的阳性率为56.6%(60/106),而36例胃良性溃疡组织中无1例T抗原表达阳性;Ⅰ、Ⅱ、Ⅲ、lV期胃癌组织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3.1%(3/13)、61.3%(19/31)、59.1%(26/44)、66.7%(12/18),Ⅱ、Ⅲ、Ⅳ期比Ⅰ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5.3%(12/34)、60.7%(17/28)、70.5%(31/44),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分化、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T抗原阳性率为74.2%(66/89)、无淋巴转移者为35.3%(6/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中伴有肝转移者T抗原阳性率为100%(8/8)、无肝转移者为53.1%(52/9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中伴有腹膜转移者T抗原阳性率为90.0%(9/10),无转移者为53.1%(51/9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6);T抗原的表达与胃癌的部位无关(P>0.05);T抗原阳性与T抗原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相比,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抗原在胃癌有高表达而在良性溃疡中无表达,T抗原的表达与胃癌的部位无关,T抗原的表达随着胃癌的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肝、腹膜转移而升高,T抗原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因此T抗原可能成为胃癌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徐克群;张维;关乃富;鲍永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38例昏迷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昏迷是由于脑干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大脑皮层的广泛受损引起.导致昏迷的病因很多,但临床医生常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病而忽视了其他疾病导致的昏迷,从而延误治疗.我院2004~2007年收治38例非颅内疾病出现昏迷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

    作者:仝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并文献分析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肌性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中小动脉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差异大,本科收住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海芸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8例老年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体会

    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发病率较高,但由于年老及常合并其他疾病,手术治疗并发症多,风险大,各种药物疗效不确切,内镜治疗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经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我们对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9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李德民;覃华;李荣香;赵秋;田德安;刘南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具有JAK2V617F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53岁,因发现脾大(B超12.6 cm×5.0 cm)7个月于2005年4月8日就诊于我科.查体未发现异常.血常规:白细胞(WBC)10.5×109/L,血红蛋白(Hb)149 g/L,血小板(Plt)1 314×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正常,巨核细胞63只,血小板成堆可见;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作者:郭慧梅;潘崚;郭晓玲;张学军;王福旭;董作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再发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72例ACS患者.采用传统的光学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药后7天测定10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将入选人群划分为低反应组31例和正常反应组41例.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再发缺血事件情况.结果 1个月内共发生18起缺 血事件,其中低反应组发生11例,正常反应组发生7例(χ2=3.191,P>0.05).与正常反应组相比,低反应组心绞痛再发率较高(P=0.038),然而,两组之间总的再发缺血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共发生27起缺血事件,其中低反应组发生17例,正常反应组发生10例(χ2=6.983,P<0.05).低反应组心绞痛再发率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且两组间总事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未来发生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79,P=0.039).结论 与正常反应组相比,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患者6个月内再发缺血总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6个月内再发缺血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吴桂萍;郑建勇;王芳;李田昌;林兰芝;董征;薛临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分析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易被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治疗,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作者:谢尊椿;吴裕臣;黄经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心房钠尿肽、脑钠尿肽及心脏指数的变化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的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1-3],但主要是针对各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及小儿科患者的评价.本试验针对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AS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了术前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NP、BNP及心脏指数(CI)的连续监测,并与正常体检成年人30例进行对照比较,旨在探讨成年人ASD患者的ANP、BNP水平与心功能变化的规律.

    作者:王新卫;伍伟锋;俸勇强;陆佳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术中左心室后壁穿孔致冠状动脉痉挛1例

    患者,男,42岁.因A型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反复试放电消融(40 W,60℃),均未能有效阻断旁道.手术进行3.5小时左右,患者感心悸、多汗,心率46~50次/min,血压75/50 mm Hg(1 mm Hg=0.133 kPa),给予补液扩容、多巴胺升压治疗血压及心率曾一度恢复正常.

    作者:梅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POEMS综合征2例

    例1,女,56岁.2005年6月以双上肢麻木、不能握拳3个月,牙龈出血不止1周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新旧不一的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面部、胸、腹部可见点片状黑色素沉着,左侧上下牙龈少量渗血.

    作者:王玉荣;李峰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6例COPD患者,随机选取1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作为实验组,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拔除气管插管,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逐渐脱机.余18例做为对照组,行常规有创通气,后以PSV方式至撤机.现察两组病例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病死率、机械通气天数、总住院天数、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1.1±1.8)天vs(27.1±1.4)天(P<0.05);机械通气时间为(11.4±0.8)天vs(14.8±2.4)天(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0 vs 5例(P<0.01);死亡例数为1例vs 4倒.实验组撤机前后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撤机后pH降低、PaCO2升高(P<0.05).结论 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序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显著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韩利红;郑有先;王彤兵;陈书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小儿高热临床疗效

    高热是小儿急性感染常见症状之一,高热易导致婴儿惊厥,需要及时退热处理,用新型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颗粒(瑞芝清)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所致高热临床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