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许恒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感染, 临床特征, 病原菌, 药物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旨在为COPD患者临床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8例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60岁者发病率为79.69%(102/128),有60.94%(78/128)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有 48.44%(62/128)患者住院时间≥15d,不合理应用抗生素85.94%(110/128).128例患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G+ 球菌52株(28.26%), G-杆菌110株(59.78%),真菌22株(11.96%).G+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敏感性为100%.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高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不合理用药有关.病原菌均仍以G-杆菌为主,相关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菌株的比例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2014年6月-2015年6月,近1年来临床不同来源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梅里埃ATB 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和配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板条ID 32 STAPH 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配套的ATB STAPH 5 药敏板条和K-B法.结果:近一年来临床总共送检5392个标本,检出SAU12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40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82株.MRSA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红霉素耐药率达87.50%,克林霉素耐药率达85%,四环素耐药率达52.50%;MSSA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5.37%,红霉素耐药率达43.90%,克林霉素耐药率达31.70%,四环素耐药率达20.73%,近1年来未出现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的SAU菌株.结论:SAU对一些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渐升高,而MRSA对这些药的耐药率更高,提示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MRSA的传播和感染.

    作者:季丰;陈名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BO血型变化及输血方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正常供者的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要对患者和供者双方进行ABO血型鉴定,当干细胞植活后血型就会从受者血型向供者血型转变.血型转变的临床意义一是可以根据血型选择血液制剂,二是干细胞植活后,血型转变是红细胞恢复的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院采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多例,本文主要对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的血型转变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ICU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3032株病原菌(2012年856株, 2013年1077株,2014年1099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连续3年稳居榜首;大肠埃希菌从2012年的第2位,降至后两年的第4位,检出率明显下降;肺炎克雷伯菌3年中两次位居第三;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2012-2014年分别为12.7%、11.0%和9.2%,呈逐年下降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虽仅在3%左右,但位列革兰阳性球菌之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等的耐药率逐年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从2012年的67.9%和65.1%降至2014年的37.6%和39.6%;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保持高度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西丁及头孢克肟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012年86.7%,2013年91.2%,2014年92.3%,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ICU患者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多为条件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病原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用药前的病原学检查及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隋佳;刘丁维;孔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评价意义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而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肾功能损伤,其原因在于持久的高血压压迫造成肾单位变形萎缩、肾功能减退、肾小球血管硬化,若不进行及时治疗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其中又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年增长.而有研究发现,由高血压所致的终末期肾病高达49%.

    作者:刘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型钠尿肽与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肌坏死,是心血管内科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疼痛感剧烈,而且具有持久性,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患上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引起心脏组织和肌肉坏死,导致心血管梗死疾病,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1].由于老年人伴随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较差,为了探究B型钠尿肽与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我院对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无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分组调查,现作出以下报告.

    作者:邹裕;朱素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敏情况研究

    复发性尿路感染为医院泌尿科常见病,临床治疗难度大,对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在治疗前,给予患者行细菌检验与致病菌药敏试验,根据检验结果指导用药与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1].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对中段尿标本行培养,并行细菌检验与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乔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型核纤层蛋白前体与RanBPM相互作用的验证

    目的:本实验室前期工作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初步证明RanBPM是一个与A型核纤层蛋白前体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进一步通过细胞外蛋白沉降实验(GST pull-down analysis)验证其细胞外的相互作用.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anBPM,分别进行RanBPM和prelamin A的原核表达,通过GST pull-down实验证明两者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RanBPM,通过GST pull-down实验验证了RanBPM和prelamin A在细胞外有相互作用.结论:RanBPM和prelamin A在细胞外有相互作用.

    作者:高春海;胡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意义的评估与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的病原体,其传染性很强,而且极易引发多系统与多脏器损害,好发于小儿集居场所并传播,导致集体感染,危害严重 [1].此外,本病在家庭成员中可能交叉感染,久治不愈,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基于此,尽早确诊并处理,对于改善患儿预后与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童MP感染采取不同诊断方式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分析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症会造成患者的长期损害、机能障碍、多种器官衰竭.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报告 [1],2013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38200万(占成人人口8.3%),其中未诊断患者有17500万(占46%),有510万患者死亡.中国糖尿病协会(CDS)报告 [2],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达9840万(20-79岁),其中未诊断患者有5323.8万,有127.1万患者死亡.我国的患者人群位列世界三甲之首,所造成的死亡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

    作者:赵淑珍;胡琼;郑锦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腹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96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腺病毒(Adenovirus )的检测结果,观察和分析Rotavirus与Adenovirus 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腹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腺病毒检测感染阳性率为8.26%,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的4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为26.69%,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的4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9岁婴幼儿的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腺病毒感染阳性率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低于4月~1岁和1岁~3岁的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腺病毒总感染阳性率为14.0%,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的4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总感染阳性率为41.25%,联合检测为44.75%,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轮状病毒(Rotavirus)和腺病毒(Adenovirus )联合检测应用于儿童腹泻的诊断中,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家超;查长森;吴伟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0-2014年山东省重症医学科非发酵菌耐药率监测

    目的:统计2010-2014年山东省34家重症医学科(ICU)临床分离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非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扩散法或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标准判读.结果:2010-2014年共分离病原菌50219株,其中非发酵菌25856株,鲍氏不动杆菌11875株,铜绿假单胞菌1168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94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49株.监测结果示鲍氏不动杆菌对所有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30%,但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相对较低耐药性.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8.7%和80.0%,2014年上升至90.8%和91.2%.鲍氏不动杆菌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且呈升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小于3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3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相对较低.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0.9%和50.8%,2014年下降至36.1%和45.1%.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水平明显低于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小于3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小于30%.结论:山东省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

    作者:朱熠冰;解建;姜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早期超声与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与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3年我院妇产科接收的5000例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000例孕妇中,68例孕妇孕早期B超检出NT高危,达到了13.1%的阳性率;162例孕妇孕中期母体血清检测DS高危,达到了5.56%的阳性率.有37例为神经管缺陷高危, 7例为21-三体综合症,5例为心脏畸形,2例为多发畸形,4例为其他异常.结论:孕早期超声与孕中期母血清标记物联合筛查唐氏综合征能够有效扩大筛查面,在产前筛查中效果良好.

    作者:杨梅;苏晖;张慧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旨在为COPD患者临床感染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8例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60岁者发病率为79.69%(102/128),有60.94%(78/128)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有 48.44%(62/128)患者住院时间≥15d,不合理应用抗生素85.94%(110/128).128例患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G+ 球菌52株(28.26%), G-杆菌110株(59.78%),真菌22株(11.96%).G+球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较高.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真菌感染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氟胞嘧啶敏感性为100%.结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以高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及不合理用药有关.病原菌均仍以G-杆菌为主,相关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菌株的比例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许恒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冠心病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凝固法检测血浆中Fg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D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MI、UAP组与SAP、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比较,血浆Fg、DD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与UAP组比较,血浆Fg、DD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各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Fg与DD阳性检出率比较:AMI、UAP组与SAP、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比较,血浆Fg与DD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UAP组比较,血浆Fg与DD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作者:张小斌;赵秋霞;周松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血清糖化白蛋白和晨尿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糖化白蛋白和晨尿胱抑素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临床确诊的糖尿病人为研究组,予以血清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晨尿Cys C检测,另选10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清糖化白蛋白及晨尿Cys C检测指标.结果:DM1组患者血清GA和晨尿Cys C与健康对照组的GA和晨尿Cys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DM2组患者GA和晨尿Cys C与健康对照组的GA和晨尿Cys C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血清GA和晨尿Cys C的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及晨尿Cys C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国平;周昆红;黄敦燕;周全;何忠民;周楷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近年来社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年内来院住院治疗的社区老年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临床菌株共9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4株(80.6%),革兰阳性菌105株(10.9%),真菌82株(8.5%).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4.9%)、肺炎克雷伯菌(22.4%)、大肠埃希菌(12.6%)、鲍曼不动杆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7.8%).阿米卡星、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对革兰阴性敏感性较好,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低于其他同级医院.结论:社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细菌耐药状况严重,应加强社区医生对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重视,避免单纯经验用药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继续产生.

    作者:张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尿液干化学检测和细菌参数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流水线各指标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528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干化学、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检测和细菌培养结果,分析NIT、LEU和BACT与细菌学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528名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151名患者经培养确认为阳性(阳性率28.6%);其中NIT+LEU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45.7%、93.6%,细菌参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2.8%、91.5%,NIT+LEU联合细菌参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4.9%、97.1% .结论:联合应用细菌参数与NIT+LEU对于尿路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性高.

    作者:任小英;马建萍;郑燕青;马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对社区艾滋病筛查与干预的效果分析

    艾滋病(AIDS)自愿咨询检测(VCT)指咨询对象经过初步了解,在保密和知情情况下,自愿做出是否接受检测HIV抗体、获得有关免费服务及改变其危险行为的过程 [1].VCT是提高感染者发现率,阻断二代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社会歧视和提高求询者艾滋病认知、改变其高危行为的重要策略 [2].深入开展VCT是当前掌握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情况为有效、迅速的方法 [3].本研究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社区VCT门诊部的求询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开展VCT对AIDS的筛查与干预的效果,为AID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作如下报告.

    作者:卢小玉;孙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小板常见复检原因及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血小板(PLT)复检常见原因,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排除因假性增高和降低而导致的与临床不符的血小板结果,分析原因并处理,终为临床提供准确的PLT检测结果.方法: 对使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得的350例PLT异常结果及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进行复检,采取重新采集血标本或手工计数及涂片瑞氏染色进行复检,以便查明原因.结果:350例血小板结果异常标本经分析常见复检原因为血小板异常偏高或降低,与临床不符,与直方图不符等原因均应复检.而标本放置时间,标本的混匀程度,血小板聚集,血小板体积,抗凝剂种类及比例,采血过程是否顺利等因素是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增高及降低的主要原因.结论:血小板计数不可完全依赖于血小板分析仪,对于异常PLT结果应进行复检,同时进行手工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的方法复检,方可发出报告,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PLT结果.

    作者:毕佳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腹水、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在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

    患者胸腔、腹腔中淤积的大量异常液体在临床医学中是较为常见的胸腹水,是发生在恶性肿瘤中的并发症,对其性质的鉴别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困难[1, 2].一般情况下常采用常规检验对胸腹水的性质进行分析,但其存在一定的弊端,故而常选择多项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3-5].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胸腹水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胸腹水、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联合检测,分析在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谭文涛;葛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