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变化

王秀霞;于风雪;刘俊英;郭卓平

关键词:脑膜炎, 细菌性, 脑炎, 病毒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其中又以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与病毒性脑炎(病脑)的发病率高.由于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不典型病例增多,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由于夜间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是临床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多项研究显示OSAHS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可使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赵军;郝芙蓉;汪贺媛;魏小刚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磺胺甲(噁)唑与氟康唑合用致急性低血糖反应1例

    患者,男,59岁,因四肢肌无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5天入院,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胸部CT示胸腺增生,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作者:朱永武;姚均迪;林晓耘;蒋逸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常规心电图显示无P波1例

    患者,女,21岁,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术后8年来我院复诊.胸片示心影大致正常,心脏超声示各房室大小正常,心房水平未见分流.常规心电图(图1):各导联未见明显P波,QRS波形态正常、节律规整,频率约为75次/min.

    作者:卢俊宇;陈蒙华;冼健坤;罗园柳;何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89例脑寄生虫病回顾性分析

    脑部寄生虫病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匿,临床上易漏诊及误诊.为进一步了解该病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笔者通过89例相关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其病情、诊疗、转归等情况,结果如下.

    作者:谢慧群;葛军;曾小军;徐芸;彭珊珊;龚志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食管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人食管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表面微细形态变化.方法 选取门诊患者的正常及不典型增生癌变的食管上皮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人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细胞表面光滑,微嵴分布排列有序,高低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食管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及食管癌细胞间界限不清,细胞表面粗糙不平,微嵴分布排列无序甚至消失.结论 食管上皮细胞在从正常→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细胞表面的微细结构发生了复杂而又显著的变化.

    作者:徐志彬;王士杰;丛庆文;李学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核转录因子-κB P6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类具有和某些基因上启动子区固定核苷酸序列结合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功能性蛋白质,使某些控制细胞转化靶基因转录增强,并引发肿瘤[1-3].

    作者:桑荣霞;孙逊;张晓岚;刘立桩;韩占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成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有逐年增多趋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上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部分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可出现急性心肌损伤,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表现和血清心肌酶升高,极易误诊为AMI.

    作者:申顺利;王安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的异常和血小板的活化[1],临床中发现有些COPD患者血小板减少,但导致其减少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与感染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妹红;张彦萍;王立芹;袁雅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是一个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sis,NOS)抑制剂,它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的产生,影响血管内皮功能[1].

    作者:代慧;裴华颖;张昆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高糖化终末产物饮食应激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化终末产物(AGE)发挥着重要病理作用,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高糖、高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往往是产生AGE的罪魁祸首.

    作者:苏苹;何宇梅;王晓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换气功能的影响

    俯卧位可以改善成人危重肺疾息患者的肺换气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3].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4].重症肺炎时通换气功能障碍会引起严重低氧血症.

    作者:张逢博;刘光磊;孙国云;曹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如何在网上查阅《临床荟萃》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院内感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与预后

    呼吸衰竭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疾病,常由呼吸系统感染诱发,近年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逐年增加,给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1].现将我们对此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维佳;张振宁;王亚梅;潘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慢性疾病,虽然目前药物及透析方法不断改进,在治疗方面有很大进步,终仍有一些患者发展至尿毒症,且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作者:段秀芬;顾作林;王秀芬;唐英;王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成人多囊性肾病89例临床分析

    多囊肾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性肾病(autos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性肾病(autosmal recessive polystickidney disease,ARPKD),ARPKD主要见于小儿,是造成小儿肾衰竭的主要疾病,患儿多在幼儿时夭折[1].

    作者:陈骅;王伟明;孙彩霞;侯淑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心律失常分析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3%~8%,既往主要靠外科手术根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已经被公认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预后好的治疗方式[1-2].笔者观察并总结了近2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宁;张晓梅;徐春芳;张赤;郑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血浆B型钠尿肽在妊娠期心脏病早期心力衰竭诊治中的意义

    妊娠合并心脏病导致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非直接产科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临床上心力衰竭早期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容易造成患者甚至接诊医生的忽视.

    作者:黄煜湘;于占彪;武红利;冯丽;张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1例

    患者,男,28岁,因活动后气喘胸闷一年余、加重5天入院.病程中见气喘憋闷,不能平卧,坐位时气喘憋闷症状减轻,腹胀纳差,尿量少.查体:体温36.7℃,呼吸32次/min,脉搏214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kPa);左肺第9肋以下呼吸音消失,右肺第5肋以下呼吸音消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21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膨隆,肝肋下约8 cm,剑下约6 cm,腹水征(+),双下肢不肿;舌质淡胖,苔滑,脉沉数.

    作者:曹佑德;王朝亮;吴永全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临床分析

    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vein thrombosis,VT),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特别是下肢DVT,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但临床医师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并下肢DVT患者3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宜春;申红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有所增加,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疼痛或肿胀、肾脏损害,临床表现有自限性,但易反复.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提示病情严重,且有资料显示消化道出血为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高危因素之一[1].

    作者:杨俊;越敏;成善青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