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琳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生物学行为良性、生长缓慢的瘤样病变.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咳血丝痰、胸痛等,X线大部分表现为肺周围孤立性界限清楚的病变,可累及胸膜和纵隔[1],因此术前常误诊为肺癌.现分析我院诊治的肺炎性假瘤1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探讨其病理诊断及其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岑玉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患者生存质量.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恶化重要的原因是脑水肿形成,血肿周边神经细胞和轴突的损害以及血肿的扩大.其中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也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研究通过静脉滴注醒脑静及银杏黄酮苷,观察对45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辛国栋;史晓东;鲍月宁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患儿,男,13岁,于2007年7月14日入主因有机磷农药中毒17天,间断高热,咳嗽16天人院,患儿17天前误服有机磷农药(具体不详)后,出现胸闷、咳嗽、口吐白沫.
作者:穆艳顺;张宝玺;安肃英;徐青;段国威;李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患者,女,3岁,足月顺产.1岁4个月时学会走路后发现易摔倒,伴四肢无力,不伴疼痛麻木等,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年半以来症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行走姿势异常,蹲下站起不能.
作者:封彦凤;李徽;王利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年来,采用无创影像学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评价备受关注.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1],它的优势在于安全、简便和无创伤,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2-6].
作者:苏瑞瑛;张海军;肖文良;申艳霞;田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心肌病逐渐受到重视,临床和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其明确存在,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心肌病临床研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观察螺内酯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探讨其对糖尿病心肌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高宪玺;郝幼敏;李越;李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诊断试验的方法应用于临床,如果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评价,我们就不知道这些新的诊断试验方法的临床诊断意义,有时还不适当地夸大或低估了诊断试验的价值.本文简单介绍了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并探讨诊断试验中常见的统计学缺陷,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作者:王立芹;刘殿武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迭与分布,并探讨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和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2例食管癌组织及作为对照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AQP1表迭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QP1主要表达于正常食管和癌组织的黏膜下层和黏膜层内的淋巴管上皮细胞以及肌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而肿瘤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组织学分级Ⅲ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的新生血管及阃质中AQ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级和Ⅱ级的患者(78.9% vs 53.7% vs 30.0%,P=0.032);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AQP1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2.5% vs 40.0%,P=0.000). 结论 AQP1可能在食管癌肿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QP1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关系的研究将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张红;李真珍;陈奎生;王志永;赵阿红;高冬玲;文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临床分离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型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常见致病菌感染为主,转变为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多见.为此,笔者对本院呼吸科2004~2006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临床防治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李国华;衡玲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以顽固性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我们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CVA 30例,并以博利康尼片与酮替酚治疗为对照,观察其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作者:胡国华;姚静婵;王井和;胡仪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年大量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除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影响外,还与血管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反应有关,尤其是炎症因子参与了这一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做一探讨.
作者:欧阳迎春;罗兴林;邹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瘦素是一种多靶器官、多功能的激素.研究表明瘦素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已知高水平瘦素为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但瘦素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瘦素的含量,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脑梗死关系以及瘦素和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的相关性.
作者:张艳红;王海英;曹亦宾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随着现代免疫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红细胞同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密切相关,在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1-2].
作者:梁索源;李巧霞;张超;何兰欣;艾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张莉;赵逵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大脑退行性变化所致的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
作者:宋景贵;张朝辉;李冲;马振武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低蛋白血症可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如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等.严重低蛋白血症(指血浆总蛋白<50 g/L、白蛋白<25 g/L)往往是疾病预后不良的表现.我们收治了1例患者,白蛋白低为10.4 g/L,经过一系列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复习该患者的诊治过程,旨在整理治疗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思路.
作者:郑吉敏;甄承恩;吕晓萍;康喜荣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脑血管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是了解脑血管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国人高达10%~15%的颞窗缺如率严重限制了TCD的应用.
作者:卢宝全;李欣;刘海霞;李永秋;李瑜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椿BEL-7402,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霉素对BEL-740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BEL-7402细胞后棱因子кB(NF-кB)p65亚基入核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基因D1(cyclin D1)表达的差异. 结果 阿霉素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具有时效争量效关系,1、10、100 mg/L作用24小时后,其诱导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0±1.20)%、(23.73±3.01)%和(30.02±3.85)%,与对照组(5.20±0.9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阿霉素用药浓度的增加,S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增加,NF-кBp65被激活并入核,其下游cyclin D1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强. 结论 阿霉素诱导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同时可激活NF-кB,其下游基因cyclin D1过度表达可能是促进细胞增殖、对抗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曹晓伟;唱浩;季峻松;陈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广西巴马长寿地区长寿老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方法 对巴马长寿地区≥90岁的长寿老人212例(长寿老人组)系统调查,了解脑卒中和冠心痛事件(事件组)患病情况,通过对比事件组和非事件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等情况,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巴马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粗率5.6%(脑卒中2.4%,冠心痛3.3%);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对比:事件组收缩压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5).吸烟、高血压、高LDL-C血症患病粗率事件组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高血压、高LDL-C和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巴马长寿老人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较低.吸烟、高血压、高LDL-C和高TG血症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预防和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胡才友;吕泽平;梁积英;李正杰;庞声航;黄甫沿;杨泽;庞国防;李莉;吕渊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进入高原后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改变已有研究,但结果不一[1-2].基于此,我们对急进高原不同海拔梯度,不同时期的同一男性青年人群中体内的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有效血容量(BV)、平均动脉压(MAP)、总外周阻力(TPR)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察,以期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意义.
作者:赵书平;张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