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力毅;玉艳红;吴继周;宣伟军
近年来,由于反复感染、频繁使用抗生素和糖皮纸激素等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菌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笔者对本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因COPD急性加重期而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67株真菌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其耐药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效地控制真菌感染.
作者:王勇;潘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炎症性肠病(IBD)病情活动临床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了IBD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1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5例],IBD非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缓解期UC10例,缓解期CD5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按Oshitani评分标准和d'Haens评分标准进行UC和CD组织学评分,测定结肠黏膜MPO和SOD活性.结果 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8±5 vs 3±1)、(5±2 vs 3±1)(P<0.01), IBD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亦较IBD非活动组高(8±5 vs 5±2)(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MPO活性均较对照组高[(3.55±0.38) U/g vs (1.52±0.24) U/g、(2.28±0.30) U/g vs (1.52±0.24) U/g](P<0.01), IBD活动组MPO活性较IBD非活动组高[(3.55±0.38) U/g vs (2.28±0.30) U/g](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SOD活性均较对照组低[(104.58±18.91) U/mg vs (212.44±14.22) U/mg、(170.91±13.57) U/mg vs (212.44±14.22) U/mg](P<0.01),IBD活动组SOD活性较IBD非活动组低[(104.58±18.91) U/mg vs (170.91±13.57) U/mg](P<0.01).结论 MPO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两者可作为IBD病情活动的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徐萍;徐东升;祝荫;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由于衰老,机体各器官萎缩、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发生泌尿道感染,并有其临床特点.加强对老年患者病史采集及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键.笔者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老年人急性泌尿道感染125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薛文勇;王晓路;瞿长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升高而造成的一种特殊身心疾病,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评价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现代综合医学模式中,糖尿病治疗目的不单纯是控制血糖水平,更要防治并发症、缓解疾病的症状、帮助患者心理适应和改善生存质量.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佳手段,但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丁元林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及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等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评价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俞芳;李伟娟;张慧芹;刘阁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19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0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数次,偶呈喷射状,无发热.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示:侧额顶叶见一小片高密度灶,直径0.6 cm.该灶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明显,无明显的占位效应.怀疑脑囊虫.否认食豆猪肉史及便绦虫史,未见皮下结节.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9.8×109/L,肝功能正常,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磷、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正常.
作者:肖丙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前已确知10余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细胞因子是一组由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和决定免疫性质的分泌性蛋白,白细胞介素(IL)作为其中一种细胞因子已得到广泛研究.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球蛋白E(IgE)的合成、气道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吸烟是不良生活方式中危害大的一种,不仅严重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周围的不吸烟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喻昌利;刘飒;林轶静;王红阳;刘信荣;刘昌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心气道系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中心气道外病变的压迫或气道本身病变阻塞管腔可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心气道重度狭窄为呼吸系统急症,诊断容易、治疗困难.2002年11月至200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采用多种方法先后抢救、治疗29例中心气道狭窄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武装;吴淑慧;王亚杰;赵立敏;杨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病毒载量(HBV DNA)及细胞因子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5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 762碱基A~T和1 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HBV BCP变异在慢性重型肝炎组的阳性率为60.0%(15/25)显著高于非重型肝炎组的33.6%(44/131)(P=0.023);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7.3731±1.4381copies/ml)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6.6516±1.804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IL-10和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0±28.19) ng/L vs (74.60±26.87) ng/L,(22.00±16.41) ng/L vs (16.85±9.41) ng/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的血清IL-1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49.04±15.10) ng/L vs (36.81±14.41) ng/L,(60.68±30.83) ng/L vs (38.89±13.52) ng/L](均P<0.01).结论 HBV BCP变异与慢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HBV DNA复制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只起到启动的作用;细胞因子IL-12和TNF-α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
作者:黄力毅;玉艳红;吴继周;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累及各个系统,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如脑卒中、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血栓性疾病尤其严重,其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D-二聚体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与糖尿病,尤其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胡吉;彭春雷;董吉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踝部水肿,伴有乏力、厌食及尿黄.查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肝、胆、脾彩色超声示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不详)后肝功能好转,腹水及踝部水肿消失,出院后继续保肝治疗.
作者:阎双缓;曹治宸;马英;孔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肾脏疾病局部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终引起肾脏功能障碍[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内皮细胞释放的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二者的动态平衡对调节纤溶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测定二者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液中的浓度,以期探讨其反应肾脏内皮功能改变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俊;陈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57岁,因水肿2个月,伴发热、左眼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间断出现颜面及双下肢可凹性水肿,伴牙龈和鼻自发性出血,可自止.近1个月夜尿增多,1周前受凉后发热,体温高38.5 ℃,畏寒、寒战,尿常规检查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考虑为泌尿系感染,经头孢替安抗感染等治疗后发热、水肿缓解.左眼视力下降1周,伴头痛、左眼肿胀.
作者:钱筠;陈烨;刘复强;赵相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不动纤毛综合征又称卡塔格内(Kartagene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鼻窦炎、内脏反位和支气管扩张三联征.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施军卫;王肇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艾迪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2例,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1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为代表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开始应用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也始料未及.国内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已经达到或超过50%[1-3],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药物之间交叉耐药严重.外排泵是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利用利舍平对外排泵的抑制,我们进行了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逆转实验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迎雪;于魁忠;郭晓红;梁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可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1],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情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笔者应用万爽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万爽力对UAP的疗效.
作者:李新军;房桂英;郭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栓塞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病死率高已成为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肺栓塞在急性发作时,引起肺循环阻力突出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所致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扩张以及可能的心肌缺血,大多数患者心电图会出现多个方面的改变.在诊治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合病情进展,对提高其诊断率、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帮助.本研究旨在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作者:田俊芝;吴玲玲;尹凤娥;要金芳;魏伟;吴淑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其操作并不困难.但是,一旦出现并发症,处理起来较为困难.我们分析256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出现的急、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樊世明;柳茵;刘维军;李琳;刘连军;于伊;梅峰;王红;严鹏仲;任明;马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日趋成熟,但经股动脉径路手术患者回病房后需卧床12~24小时,与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及身体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更广泛开展.血管缝合器的应用改善了这一现象,本研究旨在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张军;袁琛;李英肖;王彦山;李洪稳;韩立宪;元柏民;齐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慢性白血病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毛细胞白血病(HC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等,其中以前两种常见.笔者现对难治性CML和CLL的治疗进行简要讨论.
作者:林凤茹;郭晓楠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