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肾损害2例

王建荣;杨林

关键词:肾损害, 高血压妊娠中毒症
摘要:例1,女,26岁,主因妊娠15周,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20余天于1999年11月22日入院.查体:血压17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存活心肌的检测方法及存活心肌对评估预后的价值

    冠心病(CAD)为目前常见疾病,冠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代谢发生变化,心功能受损.随着冠脉介入术的开展,人们发现部分受损心肌功能在术后能恢复,从而认识到存在可逆性心肌损伤,提出了存活心肌的概念.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区域内,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再血管化后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或改善,再血管化术对其有益,预后改善.而无存活心肌(坏死、瘢痕)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再血管化术后功能不能恢复,有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对长期生存无益处.故存活心肌的鉴别对临床治疗决策及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存活心肌的检测已成为国际热门课题.笔者就目前常用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及存活心肌对评估预后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朱建成;杨向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CD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1].脑梗死的确诊主要依赖于CT、MRI等影像学检查,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并与CT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研究,以了解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以及与CT等影像学检查相比较的优势和局限性.

    作者:任琳;朱晓临;李保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肾损害2例

    例1,女,26岁,主因妊娠15周,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20余天于1999年11月22日入院.查体:血压17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王建荣;杨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低血糖脑病导致发作性精神障碍1例

    低血糖导致脑功能障碍较常见,但引起发作性精神异常较为罕见,易误诊为精神病,我科近收治1例以反复发作性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脑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辉;郝淑芹;王惠君;孙秀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侵及主动脉的致命性疾病,发病高峰年龄在50~70岁,男性易患,高血压是常见的诱因.由于心血管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报道逐年增多.多年来本病在临床上一直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国外有人报道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获得了较好临床效果[1].我院自2003年10月对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成功施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lgraftexclution,EVE),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平栓;王绍欣;杨旭明;杨喜山;尚喜艳;颛莉莉;李转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探讨TNF-α是否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有关,为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作者:吴莉佳;林超英;程爱斌;何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颈心综合征34例临床分折

    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病引起的胸部症状,同时伴有心电图改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当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血压增高为主要症状时,常易造成误诊.我院 1997年至2002年收治的颈心综合征34例,初诊时均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瑞凤;马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克罗恩病的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要点(连载四)

    克罗恩病[Crohn(CD)病]可发生在从口腔到肛门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常有并发症及肠外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情况极为普遍,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通过复习有关资料,结合自己有限的临床体会,提出诊断思路,分析误诊原因,与几个极易混淆的疾病重点进行鉴别.

    作者:郝晓;冯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氧磷酶-1活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61例非冠心病患者,151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t=17.25,P<0.0001);血清PON-1活性单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三支病变组(F=9.536,P<0.05);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血清PON-1活性水平有逐步降低趋势.

    作者:杨玉恒;夏岳;原淑鸿;耿玉兰;戚国庆;刘刚;刘宁;高义双;刘坤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环丙沙星致不良反应2例

    例1,男,17岁,因发热、头痛、咳嗽7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2℃,脉搏86次/min,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 9.2×109/L,中性粒细胞 0.674,淋巴细胞 0.326.肥达反应:H抗原1∶160+,O抗原1∶160+,其余正常.诊断考虑:伤寒沙门菌感染.予静脉滴注环丙沙星200 mg,2次/d.

    作者:李群;王冬梅;巩亚玲;向远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流式UF-100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尿液电导率变化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尿液分析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往应用干化学试带及沉渣显微镜检查法[1],此种检查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如重复性差、准确率低、难以标准化,目前我院应用流式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液常规检查,尿液电导率反映渗透压的水平,从而能够间接了解肾脏功能状态,但在检查项目中,尿液电导率是一个易被临床医生忽略的数据.

    作者:陈莹;颜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的发现是近几年内分泌学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控制能量平衡的内分泌器官,在代谢状态改变及受外来刺激时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分泌的这些蛋白质共同命名为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抵抗素和脂联素.脂联素有很多代谢方面的作用,低血浆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程度及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发展相平行,说明此物质可能在IR和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就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霍丽梅;宋光耀;叶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罗红霉素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

    观察罗红霉素加小剂量茶碱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

    作者:白智勇;高秀玲;刘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疗效.方法 56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26例,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治疗组)30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3.1%、66.7%;自主呼吸恢复率分别为11.5%、50%;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18.5±2.5) min、(7.5±2.2) 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0±11.2) min、(50±8.5) min;24小时存活率分别为11.5%、43.3%;出院存活率分别为7.7%、33.3%.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比单独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

    作者:苑振云;籍文强;李庆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肾综合征4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肝肾综合征(HRS)是由于严重肝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也可见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因尚无特效治疗措施,故病死率极高.本研究对42例HR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作者:杨华秀;米绍平;张光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在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及正常人各1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并对DCM患者CAR表达值与心功能值[射血分数(EF)]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心肌病组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9和7.21,P均<0.01),而且其MFI与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5).结论柯萨奇B组病毒性DCM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AR表达水平增加,外周血白细胞CAR水平的检测,有助于DCM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作者:于小华;李双杰;唐国华;李华;彭寒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感觉异常性股痛2例

    例1,男,62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10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入院时查体:体温36.7 ℃,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无啰音,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明显压低.

    作者:刘金明;王梅;郝玉明;刘凡;王凤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呋噻米静脉滴注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心衰)是极为常见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1].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深入探索,使心衰的治疗方针和对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心衰晚期患者出现严重钠水潴留,经临床常规抗心衰治疗及静脉注射呋噻米(商品名:速尿),尿量常无明显增加.为此,我们对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注射速尿)效果欠佳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速尿静脉滴注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升;邵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on,N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noassay, RIA)测定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NPY、NT水平;同时检测其心、脑、肾靶器官功能.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P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NT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逐渐增高(P0.05);而血浆NT水平随血压升高而降低(P<0.01);③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患者血浆NPY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而血浆NT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而在各靶器官损害患者之间血浆NPY、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与NT水平两者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血浆NPY和NT水平的变化不仅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也参与了疾病的发展.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NPY、NT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高志凌;郭雪微;谢萍;王海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脊液细胞学在神经梅毒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离心染色,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生化、梅毒血清非特异性试验(RPR)、梅毒血清特异性试验(TPHA)检查.结果发现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异常率100%;22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的梅毒患者异常率45.5%(10/22),明显高于脑脊液细胞计数、RPR检查(P<0.05),而与TPHA、生化检查结果大致相当(P0.05).结论梅毒患者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以前在中枢神经系统已有免疫反应发生,脑脊液细胞学对神经梅毒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蒙燕;郑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