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明;杜钢军;宋华勇;张水兰;聂鋆;黄金生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10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PCR),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患者1762T/176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患者,而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率显著低于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7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患者中32例无变异者,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31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中有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其HBV-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1762T/1764A双变异和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势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HBe转化的原因之一.
作者:曹利;张汉荣;孙梅;谈国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经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以往病理改变的研究都着重于神经细胞代谢方面的变化,而对脑血管及其血流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不多,尤其对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脑血流变化国内报道较为少见.
作者:王峰;胡桂才;白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始出现咳嗽、咳痰,呈反复发作,晚间多发,发作时有濒死感,大汗淋漓、气急,咳痰增多,呈丝条状,无臭味,咳出痰液后症状可缓解.
作者:陈延斌;陶岳多;凌春华;金建强;王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27例(38.6%)对4例(10%),X2=10.6,P<0.00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R2=0.407,P<0.001),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R2=0.342,P<0.001),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马瑞霞;赵秀珍;邢广群;周海燕;刘丽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浆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该病的分期对于确定治疗策略是重要的,好的分期系统可以较好的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并可用于指导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张骏;巫刚;邓宏宇;李双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但危害较严重的金属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了解衡水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2816例儿童血铅浓度进行了调查,并为进一步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娜;何向桦;张英芝;李文菊;牟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胆胰疾病可以通过该技术实现微创治疗.其中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等优点,从而开辟了一条胆总管结石非剖腹手术治疗的新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的胆总管结石均适合于EST取石,掌握不好操作技巧也会造成取石失败.笔者总结了我院180例胆总管结石EST后取石情况,就首次取石失败12例的原因作一回顾分析.
作者:王业忠;夏兴洲;杨恩茹;孙霞;李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测定尿毒症非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并分析其与脂蛋白(a)[Lp(a)]的关系,探讨非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其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途径.方法测定55例尿毒症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Lp(a),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尿毒症组血CRP、IL-6、TNF-α及Lp(a)分别为(4.06±4.02)mg/L、(108.3±88.3)ng/L、(1.41±0.53)μg/L和(550±431)mg/L,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RP、TNF-α及L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血Lp(a)与CRP、TNF-α、IL-6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425、0.405,均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可能通过引起Lp(a)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杨海波;谢恺庆;张绍峰;孙安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组织胞浆菌病是由双相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一些特定区域流行,在我国十分罕见,笔者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0~2004年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的6例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王卫忠;蒋宏辉;蒋宏琴;田科;陈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经皮肾穿刺活检(肾穿刺)是肾内科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肾内科疾病,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确诊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对52例急性ARF患者做了经皮肾穿刺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荣;杨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在本院因疑为胰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的6例患者.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包括波动性黄疸,上腹部隐痛不适、呕吐、体质量减轻,术前诊断为胰头癌;手术后,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失访外,余4例至今存活.结论沟槽状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胰头癌相鉴别;不同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者,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峻;周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在治疗大量气胸、胸腔积液过程中常能见到复张性肺水肿,对其发生机制有不同见解,为探讨肺萎陷后的复张速度对肺水肿发生的影响,笔者将不同时期所收治的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方法处理,并对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周连亚;石彦涛;李永军;刘瑞林;李书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天晴复欣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从植物中药苦豆子(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提取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尚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应用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胡云龙;金国华;周俊英;张庄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由于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化,电子放大内镜和动力仪器的研制与检查技术的进步,以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CG有了许多新认识,在很多方面都有进展和提高.
作者:甄承恩;杨晶;史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患者和抗-HBc阴性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0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者分为两组,A组为5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阳性,B组为5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阴性.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HBV标志均为阴性,作为对照组.sIL-2R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赖氏法.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血清中sIL-2R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阴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且年龄偏向于青少年段,但比较HBV-DNA含量在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阴性组sIL-2R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免疫耐受的状态,而sIL-2R可作为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指标而用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
作者:肖萍;杨彦麟;郭振华;陈青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干体质量是血液透析患者体液达到理想平衡状态时的体质量[1].它可以理解为透析结束时体液在人体组织中的理想负荷状况.
作者:薛现军;翟海燕;刘宇英;王丽;刘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例1,女,57岁,反复胸闷6个月,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4天,于2000年2月5日入院.6个月前始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示Tv1>Tv5,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按冠心病治疗7天,症状减轻.
作者: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12例生食鱼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