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胡云龙;金国华;周俊英;张庄改

关键词:肝炎, 乙型, 中草药
摘要:天晴复欣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从植物中药苦豆子(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提取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尚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应用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克罗恩病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支持治疗(连载五)

    营养状况与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1].营养不良是CD患者常见和突出的并发症,见于大约2/3或3/4活动期住院CD患者及1/3门诊患者,严重影响其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CD本身的症状,诸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导致的摄食不足、厌食及吸收障碍是造成蛋白-热卡性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成分缺乏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肠内或胃肠外途径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在CD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张晓岚;尹凤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经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以往病理改变的研究都着重于神经细胞代谢方面的变化,而对脑血管及其血流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不多,尤其对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脑血流变化国内报道较为少见.

    作者:王峰;胡桂才;白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胸腔排气、排液速度与复张性肺水肿关系的临床观察

    临床在治疗大量气胸、胸腔积液过程中常能见到复张性肺水肿,对其发生机制有不同见解,为探讨肺萎陷后的复张速度对肺水肿发生的影响,笔者将不同时期所收治的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患者按不同方法处理,并对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周连亚;石彦涛;李永军;刘瑞林;李书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沟槽状胰腺炎6例分析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在本院因疑为胰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的6例患者.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包括波动性黄疸,上腹部隐痛不适、呕吐、体质量减轻,术前诊断为胰头癌;手术后,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失访外,余4例至今存活.结论沟槽状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胰头癌相鉴别;不同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者,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峻;周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鱼胆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

    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12例生食鱼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俗称砒霜,是一种致癌剂,又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药物,中国古代曾用此来治疗牛皮癣、梅毒、风湿病及一些恶性肿瘤.微量砷剂作用于哺乳动物,可使姊妹染色体交换、DNA-蛋白交联和DNA降解,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导致慢性中毒;砷剂亦可导致急性中毒,口服中毒剂量为10~50 mg,致死剂量为60 mg.

    作者:吴文娟;崔慧先;杨春;李海涛;刘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呼吸肌麻痹(RMP)致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急诊科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AOPP致RMP患者42例,均采用机械通气(MV)治疗,其中39例抢救成功,现总结如下.

    作者:佟飞;田英平;石汉文;霍书花;苏建玲;扈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肾损害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85例SARS患者和78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浆肌酐清除率(CCr).结果SARS组有36.99%早期发生肾损害,程度轻度至中度,年龄≥50岁的CCr异常率60.00%,明显高于<50岁的25.71%(P<0.05),均值分别为(1.02±0.22)m1/s、(1.27±0.23)ml/s(P<0.05);24例病程2周左右恢复,5例恢复期出现肾损害;SARS组与对照组发生肾损害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组肾损害发生率与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0.05);SARS组CC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SARS的肾损害是存在的,但不是其特异性表现,且是可逆的;年龄大者容易发生且偏重;非缺氧所致,与病程无关;临床上注意保护肾功能以免转为后遗症.

    作者:秦红波;尹炽标;贾卫东;关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对脂蛋白(a)的影响

    目的通过测定尿毒症非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并分析其与脂蛋白(a)[Lp(a)]的关系,探讨非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其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途径.方法测定55例尿毒症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Lp(a),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尿毒症组血CRP、IL-6、TNF-α及Lp(a)分别为(4.06±4.02)mg/L、(108.3±88.3)ng/L、(1.41±0.53)μg/L和(550±431)mg/L,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RP、TNF-α及Lp(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血Lp(a)与CRP、TNF-α、IL-6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425、0.405,均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炎症可能通过引起Lp(a)代谢紊乱,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杨海波;谢恺庆;张绍峰;孙安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床荟萃》连续被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Gilbert综合征

    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早由Gilbert和Lereboullet在1901年报道,这是一种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肝脏无器质性病变的非溶血性的间歇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过去认为该病十分罕见,近10年来对GS认识不断加深,发现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12%.患者中以年龄18~30岁者较多见,男女之比为10:1[1,2].

    作者:郑金国;陈翠英;宁更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次误诊2例分析

    例1,女,57岁,反复胸闷6个月,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4天,于2000年2月5日入院.6个月前始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示Tv1>Tv5,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按冠心病治疗7天,症状减轻.

    作者: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近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越来越多.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专家重点研究的课题.自从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治疗肺结核后,给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作者:吴玉君;李胡渤;谢如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与静息性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27例(38.6%)对4例(10%),X2=10.6,P<0.00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R2=0.407,P<0.001),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R2=0.342,P<0.001),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马瑞霞;赵秀珍;邢广群;周海燕;刘丽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美国肾脏病协会2004年年会有关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与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测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患者和抗-HBc阴性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00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者分为两组,A组为5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阳性,B组为50例,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抗-HBc阴性.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HBV标志均为阴性,作为对照组.sIL-2R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赖氏法.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抗-HBc阳性组血清中sIL-2R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阴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且年龄偏向于青少年段,但比较HBV-DNA含量在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阴性组sIL-2R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种免疫耐受的状态,而sIL-2R可作为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监测指标而用于机体免疫状态的分析.

    作者:肖萍;杨彦麟;郭振华;陈青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所有患者中约70%对化疗有效,但多次化疗后易产生耐药,成为难治性复发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我们自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采用沙利度胺(反应停)单药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5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义明;杜钢军;宋华勇;张水兰;聂鋆;黄金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硬化腹水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腹水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一旦发生提示肝硬化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1].内毒素、细胞因子在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2-4].本研究对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腹水内毒素及具有代表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长青;黄宏春;李继昌;宁寒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对过敏性紫癜早期病情判断的观察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上迟现抗原-4(VLA-4)结合,参与了过敏性疾病、全身性小血管炎的发病过程[1].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中SVCAM-1的检测,以探讨其在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三萍;熊海金;苏怡凡;陈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天晴复欣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从植物中药苦豆子(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提取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尚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应用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胡云龙;金国华;周俊英;张庄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