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佟飞;田英平;石汉文;霍书花;苏建玲;扈琳

关键词:中毒, 杀虫剂, 有机磷, 呼吸麻痹, 呼吸, 人工
摘要:呼吸肌麻痹(RMP)致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急诊科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AOPP致RMP患者42例,均采用机械通气(MV)治疗,其中39例抢救成功,现总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沟槽状胰腺炎6例分析

    目的探讨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在本院因疑为胰头癌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沟槽状胰腺炎的6例患者.结果本组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包括波动性黄疸,上腹部隐痛不适、呕吐、体质量减轻,术前诊断为胰头癌;手术后,除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例失访外,余4例至今存活.结论沟槽状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诊断时,应注意与胰头癌相鉴别;不同的患者,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者,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峻;周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霉菌感染误诊为肺结核3例

    例1,男性,42岁,主因发热15天入院,体温38~39℃,伴发冷、寒战、轻咳、咳少许白黏痰,于当地县医院摄X线胸片诊断为肺结核,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抗结核治疗10天无好转来我院.半年前曾患带状疱疹.

    作者:陈素丽;李幸彬;李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816例儿童血铅检测分析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但危害较严重的金属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了解衡水市城区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2816例儿童血铅浓度进行了调查,并为进一步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娜;何向桦;张英芝;李文菊;牟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儿童肺不张的临床特点

    肺不张在儿童肺部疾患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掌握儿童肺不张的病因特点及其治疗,对及时诊断、治疗及防治儿童肺功能降低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收集了84例儿童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儿童肺不张的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王晓菊;周艳梅;万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美国肾脏病协会2004年年会有关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对过敏性紫癜早期病情判断的观察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上,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上迟现抗原-4(VLA-4)结合,参与了过敏性疾病、全身性小血管炎的发病过程[1].本研究旨在通过血清中SVCAM-1的检测,以探讨其在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三萍;熊海金;苏怡凡;陈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

    天晴复欣主要成分为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是从植物中药苦豆子(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提取的生物碱,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发现其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尚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通过应用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胡云龙;金国华;周俊英;张庄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次误诊2例分析

    例1,女,57岁,反复胸闷6个月,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4天,于2000年2月5日入院.6个月前始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示Tv1>Tv5,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按冠心病治疗7天,症状减轻.

    作者:王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近年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越来越多.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专家重点研究的课题.自从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治疗肺结核后,给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

    作者:吴玉君;李胡渤;谢如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临床荟萃》连续被确定为内科学类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经常伴有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以往病理改变的研究都着重于神经细胞代谢方面的变化,而对脑血管及其血流变化方面的研究涉及不多,尤其对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脑血流变化国内报道较为少见.

    作者:王峰;胡桂才;白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体会

    经皮肾穿刺活检(肾穿刺)是肾内科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肾内科疾病,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确诊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对52例急性ARF患者做了经皮肾穿刺活检,现将临床与病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荣;杨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肾损害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肾损害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85例SARS患者和78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浆肌酐清除率(CCr).结果SARS组有36.99%早期发生肾损害,程度轻度至中度,年龄≥50岁的CCr异常率60.00%,明显高于<50岁的25.71%(P<0.05),均值分别为(1.02±0.22)m1/s、(1.27±0.23)ml/s(P<0.05);24例病程2周左右恢复,5例恢复期出现肾损害;SARS组与对照组发生肾损害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S组肾损害发生率与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0.05);SARS组CCr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SARS的肾损害是存在的,但不是其特异性表现,且是可逆的;年龄大者容易发生且偏重;非缺氧所致,与病程无关;临床上注意保护肾功能以免转为后遗症.

    作者:秦红波;尹炽标;贾卫东;关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所有患者中约70%对化疗有效,但多次化疗后易产生耐药,成为难治性复发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我们自2001年2月至2004年1月,采用沙利度胺(反应停)单药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5例,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义明;杜钢军;宋华勇;张水兰;聂鋆;黄金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鱼胆中毒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

    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12例生食鱼胆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由于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化,电子放大内镜和动力仪器的研制与检查技术的进步,以及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CG有了许多新认识,在很多方面都有进展和提高.

    作者:甄承恩;杨晶;史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CD34+细胞检测及临床分析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质或量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二者均表现为3系减低,骨髓增生低下,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MDS、AA的CD34+细胞数量,并与对照进行比较,且结合其临床及血液学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梅;白万昀;丁玉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IgA肾病治疗进展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IgA(主要为多聚IgA1)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20年后9%~50%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也是ESRD的主要病因(国内占18.6%).尿蛋白>1.0 g/d、高血压、肾活检时血肌酐高、病理组织学等级高及高尿酸血症均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目标是:有效降低蛋白尿,控制血压和(或)高尿酸并减少肾组织损伤,维持肾功能稳定.我们就近3年来国内外IgA肾病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傅淑霞;傅淑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支气管黏液嵌塞综合征1例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于2004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始出现咳嗽、咳痰,呈反复发作,晚间多发,发作时有濒死感,大汗淋漓、气急,咳痰增多,呈丝条状,无臭味,咳出痰液后症状可缓解.

    作者:陈延斌;陶岳多;凌春华;金建强;王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动态检测新生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α-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临床价值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理性黄疸患儿随着其病情变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也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1].

    作者:孙传芳;杨文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