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胜;张金成;王瑞英
视神经脊髓炎(NMO)为视神经和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性疾病.1894年,法国医生Eugene Devic首先提出视神经脊髓炎的特殊临床表现,因此又将视神经脊髓炎称为Devic病.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神经病学专家争论着NMO的疾病分类,是属于普通的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还是属于多发性硬化(MS)的特殊类型.由于治疗上的特殊性,因此澄清NMO和MS两者的定义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NMO病例的增多,国内外学者对NMO研究亦随之增加[1-3],但NMO的定位仍不清晰.为此,我们综合国内外文献并对我科近10年来确诊的NMO及MS病例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李劲频;刘竞丽;莫雪安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律失常(S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3月至2004年8月行肺癌手术治疗患者199例,比较发生SA和未发生S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高危因素(性别、年龄、切除部位、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吸烟史).结果肺癌术后SA的发生率为21.6%,其中心房颤动占(88.3%),SA发生的高发时间为第2天,年龄(≥65岁)、手术范围及术式SA组与非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是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高龄、手术范围及术式是肺癌切除术后发生SA的危险因素.
作者:翁向群;庄聪文;陈龙;陈炜生;姜洪;杨胜生;徐驰;曾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高脂血症所造成的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一氧化氮(NO)代谢异常及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等起关键作用[1,2].因此寻找具有有效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EC)作用,且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使中药在临床中发挥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彭世志;邓燕艺;唐志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已成为再灌注治疗方法中经典、使用广泛的方法.但溶栓是否再通的判断指标,如急诊冠脉造影、症状缓解、心电图变化、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各有利弊和一定的局限性.心肌超声背向散射(IBS)是一项新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心肌的血供和密度变化特别敏感,其用于心肌梗死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对溶栓是否再通的早期判断未见报道.近2年来,我们用超声背向散射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的早期判断做了一些工作,现报告如下.
作者:羊镇宇;朱剑秋;吴小庆;钱大均;王强;顾向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是一种新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吡格列酮国产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卢德成;罗佐杰;刘红;戴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我们对文献报道[2-9]的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临床特点的认识,尽早手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何军;段丽霞;何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39例,分为非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验3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CRP分别为(21.06±13.52) mg/L、(10.17±7.37) mg/L和(4.14±4.33) mg/L,3组FIB分别为(3.35±1.14) g/L、(3.02±0.84) g/L和(2.60±0.74) g/L; 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RP和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1、P<0.05)和非冠心病组(均P<0.01),而稳定性冠心病组CRP、FIB水平又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1);CRP、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仍有很强的正向相关性(均P<0.01).结论炎症因子CRP、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RP、FIB可分别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红彬;籍振国;张源祥;刘坤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障碍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为主要特征.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具有增强体内营养因子作用,减缓或中断周围神经髓鞘脱失,促进神经的生长和髓鞘的修复.作者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GM1治疗4周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成;袭建云;张军;付学玲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主要产生于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血小板释放更多的LPA,在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地位[1].随着对LPA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日益受到国内外关注,这方面临床研究较少.为了解LP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浆LPA进行观察.
作者:杨静;马丽丽;邢秀苹;付志新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基础上及时处理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脏负荷.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扩张全身动静脉,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对妊高征性心脏病低排高阻合并肺水肿的心衰有效.硫酸镁是传统治疗妊高征性心脏病的药物.我们比较了两者治疗妊高征性心衰的疗效.
作者:卢彩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来研究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是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在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在致氧化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研究表明铁离子是体内重要的致氧化因子,是启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胆红素是一强有力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强烈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而胆红素在形成过程中伴随有铁离子的释放.笔者拟对铁与胆红素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艳玲;都军;崔炜;王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1-3],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观察了幽门螺杆菌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郭新贵;林宪如;徐文莉;龚洪涛;何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骨髓抑制是癌症放化疗中主要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延续或中断治疗使疗效大大降低[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良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对巨噬祖细胞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有局限性,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我科应用地奥集团天府药业生产的纯中药地榆升白片治疗因放化疗至血小板减少不忍受反应,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锦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糖尿病(diabete millitus,DM)大血管病变是DM致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DM死亡原因中大血管病变占80%;2型DM 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3倍,但DM大血管病变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1,IGFBP-1),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DM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贺芳;苏胜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年龄、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无中风及中风史的347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糖尿病病程与其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31.1%(108/347),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率(20.32%)及狭窄频数高(38.1%);狭窄组患者年龄(63.12±10.58)岁明显高于非狭窄组(58.29±11.99)岁,病程也比非狭窄组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161,95%可信区间1.031~1.308)、糖尿病病程(OR 1.802,95%可信区间1.368~2.374)是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等级分析提示血管狭窄严重程度与年龄、病程相关(分别为r=0.196,P<0.000和r=0.227,P<0.000).结论年龄和病程增长是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和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徐安定;余科;陈明星;林秀华;谭泽峰;杨万勇;谭少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虽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的病死率曾因胰岛素的应用而明显下降,但目前仍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急症之一,在一般医院的病死率可高达20%,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胰岛素泵(CSⅡ)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已得到普遍临床应用,且扩大了胰岛素泵应用于DKA的指征.我院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DKA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黄敏杰;唐启斌;雷闽湘;黄卓;柳岚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为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颅内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40例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RP含量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成;孔繁元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高血压病的优化治疗强调降压药物的长效性、平稳性、强效性、靶器官保护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中心脑肾等重要靶脏器保护日益变得重要.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之间有一定关系,而且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我们分析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应用于高血压病患者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脏和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学东;马青云;李家镠;杜立杰;丛海霞;苏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