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玲
美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出血性结肠炎(HC),以后报道逐渐增多.我国于1988年也从HC患者中分离到O157:H7大肠杆菌.去年夏天,日本接连发生食物中毒事件,致使9000多人发病,11人死亡,范围波及东京、大阪、京都等地,其中以西部大阪近为严重.日本厚生省(卫生部)已宣布该病为传染病,严格控制其流行.经研究发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也为O157:H7大肠杆菌.
作者:沙德顺;赵敬禹;赵巨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献血法的颁布实施,采供血形式发生了变化,街头采血成为无偿献血的一种主要形式.2003年1~3月街头共采血7891人份,ELISA法筛检出13例抗-HⅣ阳性,经山东省AIDS监测中心确认后,有1例为阳性,现将检测情况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沙凝;粱文华;陈元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易位症(内异症,EM)患者血清及腹腔液(P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M-1)、血管内皮细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及与不孕的关系和患者PF上清液对人精子活动力的影响.方法将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和开腹手术的不孕患者根据术后诊断分为内异症组(16例)和对照组(12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PF中sICAM-1、sVCAM-1、VEGF、IL-1水平,并将两组患者PF上清液分别与人精子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对人精子活动力的影响,研究EM发生及致不孕的机制.结果EM组PF上述各参数检测值依次为437.5±126.2、46.5±3.27、96.18±20.37、0.96±0.40,与对照组各相应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较血清中含量也明显升高.精子与PF孵育4h后,EM组精子总活率和前向运动率,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和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与对照组相应检测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PF内环境的病理改变可显著降低精子活力,腹腔液sICAM-1、sVCAM-1、VEGF、IL-1水平升高及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是导致内异症的发生及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
作者:任兴斌;肖淑辉;季海生;尹超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分离血清需要手工操作,处理步骤较烦琐、工作量大、血块收缩时间长,而许多实验室又难以做到及时分离血清,致使血液在处理和放置过程中因血细胞代谢消耗血清中营养成分,使血清成分不断发生变化;有时血清中还悬浮有小的蛋白凝块或凝丝,引起生化自动分析仪取样不准确,从而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保证检验质量,防止血样在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化,我们采用血清分离胶分离血清.现将常法分离血清和分离胶分离血清,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的生化指标结果,分析比较如下.
作者:赵秀英;陈洪山;薛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科对58例肝脏肿大疑为肝癌患者,应用细针吸取进行细胞学(FNAC)检查取得满意效果,这是一种操作简便、报告及时、结果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梁惠清;林海霞;衣振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了解志贺菌属各菌群在临床上的分布,有利于细菌性痢疾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现将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3125份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208株志贺菌加以分析报告.
作者:胡甫留;孙挂兰;王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冠心病(CHD)发病率在我国迅速增高,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在炎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期蛋白,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许多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我们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作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袁劲松;盛裕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和完全缓解期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AL初诊患者32例,完全缓解患者28例,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P-选择素浓度为255.4±105.91ng/ml,初诊组为145.65±131.51ng/ml,完全缓解组为302.47±144.12ng/ml.初诊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差异.结论:检测血清中P-选择素的浓度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监测疾病的复发.
作者:马育华;李公祥;杨爱;季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从一例患者大便及其食物中同时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文婧;于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在发展过程中或在进行放疗及化疗时,均可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与急症.某些并发症或急症严重时常常危及病人生命,因此,临床上必须对此做出及时的诊断与处理,本文仅就实验室的主要检查项目提出笔者的看法.
作者:王更记;张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据悉山东省各级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绝大多数参加省临检中心的质控活动,仅几个实验室参加全国临床细菌学室间质评活动(EQA).回顾2002年EQA的15份标本,其中有4株临床少见菌株,鉴定有一定难度.通过EQA活动有经验,也有教训,愿与同仁们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取.
作者:李平;宋晓斐;郑秀兰;李桂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凡采用液体双试剂的生化项目,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终点测定时,均存在需要进行液量校正的问题.因为当第二试剂(R2)加入启动主反应后所得到的吸光度包含着被R2所稀释的成分,不校正就会引入误差.为此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比耳氏定律所设定的结果计算公式加以修正;
作者:阮晶华;徐炜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血栓形成是指活动的心脏或血管内形成的一种由纤维蛋白与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某些成分发生聚集过程所组成的块状物,随着血液的循环可以阻塞血管,在临床上引起血栓栓塞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为了了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尤其是体外血栓的变化,笔者采用体外血栓形成仪将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强华;马京香;张忠房;李宪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常规酶联免疫技术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有不能准确定量的缺点,不能对临床诊疗效果提供可靠的数据,而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就填补了这方面的缺憾.为此,我们对HBV M与HBV DNA相关性做一分析.
作者:张萍;赵常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M3型,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同属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二者在临床与形态上均有相似之处,特别是细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在形态上更易被误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但二者的治疗与预后却有很大的区别.在此,结合MICM分型原则对二者加以鉴别,以免造成误诊,导致不应有的后果.
作者:索翠平;李寅;赵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检验医学及仪器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检验数据需要统计学处理,对不同仪器不同时间所测的结果需进行配对比较,以检查它们之间差异大小,然而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是非常繁琐,复杂而且容易出错,利用EXCEL2000软件,配合袖珍计算机可方便,准确地完成这项任务,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宏;薛保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主要通过血源性传播,目前我国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的检测主要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病毒抗体.PCR是DNA聚合酶链反应的简称,是生物医学的新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笔者对2000年120人ELISA法抗-HCV阳性献血者的血清,用PCR技术进行了HCVRNA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衍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性损害,已知柯萨奇病毒B3(CVB3)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密切.病毒性心肌炎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VM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酶的检测.cTNT是肌钙蛋白三种成分的T组分,在心肌损害时,可在血清中检测出心肌特异性的cTNT.cTNT对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2].我们对59名临床诊断并经心电图和治疗后证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进行血清cTNT的早期检测.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心肌炎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徐纪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肠球菌是肠道内的定植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能引起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皮肤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本文对我院2002年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药敏结果作了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喜仁;丛培芹;刘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们从一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检出毛霉菌(Mucor Species),报告如下:
作者:李芳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