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旭;王谦;房平;胡海颖;邓霞
一九九六年六月,我们从一例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到牛链球菌,报告如下:患者,男,5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不能言语及左侧肢活动不灵,4小时人院,入院时查体,意识朦胧,左侧偏瘫,左巴氏症阳性,CT示右基底节出血破脑室.
作者:路颜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椭园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但无阳性家族史者病例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胜;沈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7岁,因进行性苍白,乏力10余天与2000年5月26日入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质韧,脾未及.血R:Hb68g/L,WBC2.9×109/L,N.20 L.75 E.02 M.03Plt102×109/L RC 0.0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作者:张仲全;孔令婕;闫树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国家对血液质量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会的逐渐增多,现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血清反应素检测TRUST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输血事业的要求,特异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将会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将ELISA方法检测中的一点体会及ELISA方法和TRUST方法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韩雪莹;逄得意;孔庆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Vitc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还原性,可造成中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严重肾功能衰竭并尿潴留同时大量静滴Vitc(5g/d)的患者做LDHi检测时,出现一条较LDHi泳动更快的异常区带,经证实为Vitc所致.为探讨Vitc浓度与异常区带的关系,测定了不同Vitc浓度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育慧;周立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由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是微量分析,特点是标记物的不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以及抗体滴度的降低,再加上手工操作的偶然误差等,影响分析质量的因素很多,不能只看质控品结果在其靶值的范围内,就能保证标本结果的准确性,更何况有些试验还没有质控品,因此,必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方可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裴忠亚;彭宪宝;孙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丙型肝炎(H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诊断试剂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把七家国产第三代抗-HCV试剂已经判为阳性的标本,分别留取60份为标本来源,并以进口试剂复检,再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结果国产抗-HCV试剂的假阳性率明显的高,其假阳性率达46.7%.结论国产试剂在抗原片段选择、处理、组装方面需要改进,以提高国产试剂的特异性.
作者:范鹏林;孔庆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ADⅥ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达到了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本文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作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检测的重复性及相关性非常好;具有较宽的和很好的线性范围;携带污染仅为0.25%,是目前检测血小板为理想的仪器之一.近十年来,已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仪种类繁多,但许多报道认为:由于常见标本的小红细胞、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各种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4].ADVLA120全自动六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由于采用了血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基本上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也达到了血小板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近期,我们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较系统探讨.
作者:王德春;林宝顺;郑合勇;叶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腹泻与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对196株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自628份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条件致病菌,分为10个菌属16个菌种.196株菌中肠杆菌科细胞170株(86.7%);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铜绿假单胞菌9株(4.6%);念珠菌6株(3.1%);粪肠球菌1株(0.5%).所有检出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结论婴幼儿消化道防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患有原发病的患儿,进一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条件致病菌性肠炎也与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李希涛;冯衍红;刘万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的障碍,使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抵达十二指肠,以致胆汁内成分如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某些酶等返流入血.由于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出现黄疸,其时总胆红素量增加,可达很高数值.胆汁淤积时,1分钟胆红素(反映结合胆红素的量)增加的程度超过肝细胞性黄疸.
作者:潘玉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淋病、梅毒、艾滋病感染率不断上升,寻找防治这些疾病的药物刻不容缓,我们选用了10种中药对淋球菌做了抑菌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虎文;李笃军;黄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誉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革命,它是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它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等研究工作,对多种疾病的检测、预防等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中将会发生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马万山;刘小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枣庄市在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共报告性病(STD)1322例,现将有关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枣庄市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查体门诊、性病门诊及皮肤专业机构和特殊人群检查中发现的病人,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SID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病例摘要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3天,昨日出现非喷射性呕吐3次,突然出现抽搐收入院,住院号110248.查体:T38.5℃,P120次/分,R30次/分,体重6kg,神志不清,前囱饱满,张力高,双眼凝视,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咽充血,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卢德国;朱德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通过对1052例肝炎肝组织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其肝内血管有炎症、破坏、增生及阻塞四种病变,并制定了评级标准.结果表明:①急、慢性肝炎皆有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病变,其随肝病变加重而上升(P<0.001);②血管增生可导致弹力纤维及FN增多而引起肝硬化;③ASH、SSH及CSH肝内血管明显破坏及阻塞而导致肝梗塞,预后不良.这些发现为肝炎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严家春;刘健虎;马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对Wistar大鼠体外肝细胞进行了内毒素(LPS)及其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的肝细胞损害机理研究.主要发现是:LPS、TNFc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加入后肝细胞LDH漏出及噻唑蓝染色(MTT)均无显著变化,仅在肝细胞-Kupffer细胞混合培养组于加入LPS、LPS/TNFα后有所变化;经半乳糖胺(GaIN)/LPS体内作用后分离的Kupffer细胞与正常肝细胞进行混合培养,加入LPS,TNF及LPS/TNFα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多粘菌素B及抗-TNF能分别完全和部分阻断此效应;经LPS或TNFα体内作用后抽取的大鼠血清,加入培养肝细胞后均可致LDH漏出显著增高与MTr显著降低,尤以LPS体内作用血清组变化显著经56℃热灭活后此细胞毒性作用完全消失.上述结果提示,LPS与TNF等无肝细胞直接毒性作用,而经LPS或TNF活化的Kupffer细胞可能通过体内一系列瀑布效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作者:王宇明;丁健;顾长海;刘国栋;袁良平;陈国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输血在现代医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当前国内外对输血安全问题很慎重,输血前要与病人讲清输血中的不良反应,要签输血协议书,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仍杜绝不了输血传播疾病的后患.除了过敏、发热、溶血、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外,人们担忧的是输血传播的病毒性和同种免疫疾病.
作者:赵明旭;王谦;房平;胡海颖;邓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入胆汁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2].临床上因血清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正常与否的重要信息而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三种酶法试剂盒从标准液的差异、试剂的显色线性、不精密度、溶血和胆红素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虽不想对各厂家试剂盒质量妄加评论,但客观地反映了TBA试剂的质量现状,仅供用户与生产厂家参考.
作者:郑治纲;白铁环;常艳敏;何其佳;徐金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探讨MS9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可信性,就我院已确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S9血液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分类,同时作推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能力.本文就侵袭过程中进入细胞、胞内繁殖、扩散及早期杀伤等环节的作用机制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作一概述.
作者:章容萍;陈恩临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