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分析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分析

郭丽群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 恶性肿瘤患者, 细胞分类, 血细胞计数仪, 白细胞, 现报告如下, 瑞氏染色, 分类结果, 分类对比, 可信性, 镜检, 检测
摘要:为了探讨MS9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可信性,就我院已确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S9血液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分类,同时作推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对比,现报告如下: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坏死因子与感染和败血症

    目的近来的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机体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近两年来人们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现的TNF的异常产生,检测TNF在疾病预后上的价值和利用抗-TNF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类风湿因子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探讨

    类风湿因子(RF)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为一种RA患者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近来发现肝病患者可出现RF[1].本文旨在探讨RF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高颖;马金栋;王育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种疾病患者抗心磷指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心磷指抗体(ACA)是以心磷脂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早在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部份自身免疫病人中发现,并发现ACA能干扰磷脂依赖性的凝血过程,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关系密切.我们分别测定自身免疫病、肿瘤和习惯性流产这些临床认为伴有血栓形成有关疾病患者的ACA,并报道如下:

    作者:吕莎;马庆海;邵贝贝;赵芳;李继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酶法测定总胆汁酸三种试剂盒的比较

    目的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入胆汁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2].临床上因血清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正常与否的重要信息而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三种酶法试剂盒从标准液的差异、试剂的显色线性、不精密度、溶血和胆红素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虽不想对各厂家试剂盒质量妄加评论,但客观地反映了TBA试剂的质量现状,仅供用户与生产厂家参考.

    作者:郑治纲;白铁环;常艳敏;何其佳;徐金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10种中药对淋球菌的抗菌作用

    近年来我国淋病、梅毒、艾滋病感染率不断上升,寻找防治这些疾病的药物刻不容缓,我们选用了10种中药对淋球菌做了抑菌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虎文;李笃军;黄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观察

    两年来对本院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总胆固酵水平在肝脏功能损伤时降低更明显.同时,提示血清总胆固醇与血清谷丙转氨酶一样能较准确地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判断肝硬化病情以及估计预后.

    作者:边静;闫文静;刘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胸腹水中恶性间皮瘤24例细胞学分析

    为了更好地识别光镜下恶性间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我们复习了24例即有组织学又有胸腹水涂片的恶性间皮细胞标本,探讨恶性间皮细胞及腺癌细胞、增生性间皮细胞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

    作者:刘平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7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钾分析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其中电解质平衡也受到破坏,为此我们对7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钾水平进行了同时测定分析,现将结果如下:

    作者:陈洪山;张立中;赵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磁分离酶免分析的标准品质控物及空白问题

    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测定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免疫分析技术.我们在使用中发现,某些试剂盒的标准品与质控物的准确程度存在差异,在使用空白管时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嵇相高;胡志红;德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矽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矽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职业病.它们的发病机理,症状和治疗各不相同,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对三种疾病进行了比较.

    作者:彭涛;刘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纽波特沙门氏菌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1病例摘要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3天,昨日出现非喷射性呕吐3次,突然出现抽搐收入院,住院号110248.查体:T38.5℃,P120次/分,R30次/分,体重6kg,神志不清,前囱饱满,张力高,双眼凝视,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咽充血,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卢德国;朱德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Ⅰ、Ⅲ、Ⅳ、Ⅴ型胶原和层连蛋白在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的分布

    正常肝脏肝窦壁Ⅳ型胶原和层连蛋白染色阳性,说明存在基底膜结构,是为功能性基底膜.肝硬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使功能性基底膜破坏,肝硬化时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显著增多,以Ⅰ型胶原为多.由于各成分增多程度不一致,使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发生了改变.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分布与含量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高,细胞外基质沿癌组织小梁间的血窦壁排列成连续或断续线状;分化程度低,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仅见于血管壁.

    作者:杨川华;曾民德;邱德凯;李继强;萧树东;江绍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浆TNF-a变化及意义

    近年来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也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可参与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我们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治疗前后血浆TNF-a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其在HSP的毛细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杨文东;王光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G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 AG值的计算与含义阴离子隙(anion,AG)是临床上用来评价体液酸碱紊乱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对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为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宋长广;赵秀英;范连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七厂家抗-HCV试剂盒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国产丙型肝炎(H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诊断试剂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把七家国产第三代抗-HCV试剂已经判为阳性的标本,分别留取60份为标本来源,并以进口试剂复检,再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证实.结果国产抗-HCV试剂的假阳性率明显的高,其假阳性率达46.7%.结论国产试剂在抗原片段选择、处理、组装方面需要改进,以提高国产试剂的特异性.

    作者:范鹏林;孔庆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TNF-α、NO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紫瘢(HSP)的毛细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结果治疗前TNF-α、NO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差别意义(P<0.01).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无差别意义(P>0.05).结论 TNF-α、NO水平升高可能是HSP发病的一重要因素.TNF-α水平升高促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HSPN的形成.NO水平升高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肾脏进行性损害.治疗后TNF-α、NO水平仍高于对照组,提示HSP患儿可能易复发.

    作者:杨文东;王光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兔胰腺在胰岛细胞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改进胰岛细胞抗体(IGA)检测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以新鲜兔胰腺作为抗原建立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法(ABC法),并应用该法检测了一组(407例)糖尿病患者的ICA.结果:ICA阳性时胰岛细胞浆内着棕黄色,背景层次清晰.Ⅰ型糖尿病(IDDM)病人ICA阳性率为50.9%(56/110),初发IDDM患者阳性率为76.2%(48/63);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ICA阳性率为12.7%(38/297),均与有关文献一致.结论:兔胰腺取代O型血人胰腺作抗原测定ICA是可行的.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倪光臻;沈守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对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意义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同时肾脏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肾损害反之可加重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对高血压肾损害尽早诊断及治疗.本文观察了42例高血压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高血压病肾损害诊治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章小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影响分析

    我们在长期检验中发现,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引起假阳性,尤其冬季温度较低,血液采离人体后,不易凝固.工作人员常急于检验,血液未完全凝固前加样.因而出现纤维蛋白引起的假阳性.为此我们采用血液凝固前后对比观察的方法,随机检测血标本18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英;方士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抗原和Fas配体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和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慕进勇;王传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