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东;王光江
近年来淋病患者逐年增多,其病原菌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及时、准确的检出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关键.为寻找一种敏感、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我们应用美国公司Rapidstrip胶体金淋球菌试条对临床208例高危淋病患者进行检测的同时与直接涂片检菌及淋球菌培养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胶体金试条快捷检测淋球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晓红;宫奇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国家对血液质量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会的逐渐增多,现行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感染者的血清反应素检测TRUST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输血事业的要求,特异性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将会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将ELISA方法检测中的一点体会及ELISA方法和TRUST方法用于梅毒螺旋体检测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韩雪莹;逄得意;孔庆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用放射免疫法(RIA)通过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T3、T4、TSH的含量,并设立正常对照组,以了解脑梗塞本身及高血压对病人血清T3、T4、TSH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不论有无高血压,血清T3、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T3、T4、TS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有高血压患者血清T3、T4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病患者,TSH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二者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高血压加重了脑梗塞的病情.所以测脑梗塞患者血清T3、T4、TSH的含量可做为一项对病情轻重、预后情况的判断指标.
作者:龚再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椭园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但无阳性家族史者病例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胜;沈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为了探讨MS9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可信性,就我院已确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S9血液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分类,同时作推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消除甘油三酯酶法测定中胆红素的干扰.方法在高胆红素血清中先加入重氮试剂,使之反应生成红紫色的偶氮胆红素,然后再加入入甘油三酯酶试剂反应呈色,另设不加酯试剂的对照管扣除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反应产物的呈色.结果该法对甘油三酯与酶试剂反应无影响,500umon/l以内胆红素的干扰可被有效地消除,重复试验CV为2.64%,与经典的不受胆红素影响的异丙醇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47,Y=0.9813X+0.0928.结论该法能有效消除胆红素对甘油三酯酶法测定的干扰,适用于手工及半自动分析.
作者:许会彬;张代民;崔庆;扈培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7岁,因进行性苍白,乏力10余天与2000年5月26日入院.查体示: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肋下2cm,质韧,脾未及.血R:Hb68g/L,WBC2.9×109/L,N.20 L.75 E.02 M.03Plt102×109/L RC 0.03.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作者:张仲全;孔令婕;闫树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腹泻与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对196株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自628份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条件致病菌,分为10个菌属16个菌种.196株菌中肠杆菌科细胞170株(86.7%);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铜绿假单胞菌9株(4.6%);念珠菌6株(3.1%);粪肠球菌1株(0.5%).所有检出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结论婴幼儿消化道防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患有原发病的患儿,进一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条件致病菌性肠炎也与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李希涛;冯衍红;刘万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病例摘要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3天,昨日出现非喷射性呕吐3次,突然出现抽搐收入院,住院号110248.查体:T38.5℃,P120次/分,R30次/分,体重6kg,神志不清,前囱饱满,张力高,双眼凝视,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咽充血,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卢德国;朱德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输血在现代医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当前国内外对输血安全问题很慎重,输血前要与病人讲清输血中的不良反应,要签输血协议书,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仍杜绝不了输血传播疾病的后患.除了过敏、发热、溶血、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外,人们担忧的是输血传播的病毒性和同种免疫疾病.
作者:赵明旭;王谦;房平;胡海颖;邓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紫瘢(HSP)的毛细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硝酸还原酶法.结果治疗前TNF-α、NO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差别意义(P<0.01).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无差别意义(P>0.05).结论 TNF-α、NO水平升高可能是HSP发病的一重要因素.TNF-α水平升高促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HSPN的形成.NO水平升高加重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肾脏进行性损害.治疗后TNF-α、NO水平仍高于对照组,提示HSP患儿可能易复发.
作者:杨文东;王光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正常肝脏肝窦壁Ⅳ型胶原和层连蛋白染色阳性,说明存在基底膜结构,是为功能性基底膜.肝硬化时肝窦毛细血管化,使功能性基底膜破坏,肝硬化时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显著增多,以Ⅰ型胶原为多.由于各成分增多程度不一致,使细胞外基质的构成发生了改变.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分布与含量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高,细胞外基质沿癌组织小梁间的血窦壁排列成连续或断续线状;分化程度低,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仅见于血管壁.
作者:杨川华;曾民德;邱德凯;李继强;萧树东;江绍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淋病、梅毒、艾滋病感染率不断上升,寻找防治这些疾病的药物刻不容缓,我们选用了10种中药对淋球菌做了抑菌试验,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虎文;李笃军;黄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近来的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机体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近两年来人们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现的TNF的异常产生,检测TNF在疾病预后上的价值和利用抗-TNF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抗心磷指抗体(ACA)是以心磷脂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早在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部份自身免疫病人中发现,并发现ACA能干扰磷脂依赖性的凝血过程,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关系密切.我们分别测定自身免疫病、肿瘤和习惯性流产这些临床认为伴有血栓形成有关疾病患者的ACA,并报道如下:
作者:吕莎;马庆海;邵贝贝;赵芳;李继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总结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内科研究室自1998年1月~1999年1月间,经细胞形态学结合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20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粒单)的临床、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于卫东;于英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Vitc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还原性,可造成中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严重肾功能衰竭并尿潴留同时大量静滴Vitc(5g/d)的患者做LDHi检测时,出现一条较LDHi泳动更快的异常区带,经证实为Vitc所致.为探讨Vitc浓度与异常区带的关系,测定了不同Vitc浓度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育慧;周立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枣庄市在1999年9月~2000年9月间共报告性病(STD)1322例,现将有关流行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枣庄市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查体门诊、性病门诊及皮肤专业机构和特殊人群检查中发现的病人,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SID现将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类风湿因子(RF)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为一种RA患者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近来发现肝病患者可出现RF[1].本文旨在探讨RF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高颖;马金栋;王育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血液在离体和病理条件下,血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由单体变成网状的多聚体,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在体外凝固或在体内形成血栓,同时体内自发纤溶使交联纤维蛋白被降解,产生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所以血浆中检测D-二聚体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对溶栓药物疗效的监测.
作者:张淑丽;崔凤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