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G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宋长广;赵秀英;范连芹

关键词:临床, 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 阴离子隙, 酸碱紊乱, 性疾病, 混合性, 床上用, 指标, 线索, 体液, 评价, 鉴别, 价值, 计算
摘要:1 AG值的计算与含义阴离子隙(anion,AG)是临床上用来评价体液酸碱紊乱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对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为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Vitc致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LDHi异常区带的探讨

    Vitc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还原性,可造成中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严重肾功能衰竭并尿潴留同时大量静滴Vitc(5g/d)的患者做LDHi检测时,出现一条较LDHi泳动更快的异常区带,经证实为Vitc所致.为探讨Vitc浓度与异常区带的关系,测定了不同Vitc浓度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育慧;周立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7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钾分析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其中电解质平衡也受到破坏,为此我们对71例糖尿病患者的血钾水平进行了同时测定分析,现将结果如下:

    作者:陈洪山;张立中;赵秀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与杂和子型因子Ⅺ缺陷病有关的三种新型基因突变

    为了检测PCR-SSCP(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单链构型DNA多态性分析)方法是否能有效筛选因子Ⅺ基因突变,我们选择了三例杂和子型因子Ⅺ缺陷病患者.DNA测序分析证明患者DNA序列有三种新型突变:9号外显子中CGC→TGC(Arg308Cys),11外显子中GCT→GIT(Ala412Val),15号外显子中AGC→AGA(Ser579Arg).因此我们推测是这些基因突变导致了因子Ⅺ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使基因型分析成分确诊杂和子型因子Ⅺ缺陷病的有用工具.

    作者:王燕;MICAAEL MITCAELL JocRy Catlen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胸腹水中恶性间皮瘤24例细胞学分析

    为了更好地识别光镜下恶性间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我们复习了24例即有组织学又有胸腹水涂片的恶性间皮细胞标本,探讨恶性间皮细胞及腺癌细胞、增生性间皮细胞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

    作者:刘平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标本的因素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栓与止血检验已广泛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其实验方法又有很大发展.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是质量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探讨了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血栓与止血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连稳;李国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胶体金试条检测淋球菌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近年来淋病患者逐年增多,其病原菌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及时、准确的检出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关键.为寻找一种敏感、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我们应用美国公司Rapidstrip胶体金淋球菌试条对临床208例高危淋病患者进行检测的同时与直接涂片检菌及淋球菌培养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胶体金试条快捷检测淋球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晓红;宫奇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磁分离酶免分析的标准品质控物及空白问题

    用磁性微粒分离的免疫酶联测定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免疫分析技术.我们在使用中发现,某些试剂盒的标准品与质控物的准确程度存在差异,在使用空白管时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嵇相高;胡志红;德玮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液在离体和病理条件下,血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由单体变成网状的多聚体,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在体外凝固或在体内形成血栓,同时体内自发纤溶使交联纤维蛋白被降解,产生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所以血浆中检测D-二聚体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对溶栓药物疗效的监测.

    作者:张淑丽;崔凤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对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意义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同时肾脏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肾损害反之可加重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对高血压肾损害尽早诊断及治疗.本文观察了42例高血压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高血压病肾损害诊治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章小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的实验室诊断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的障碍,使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抵达十二指肠,以致胆汁内成分如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某些酶等返流入血.由于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出现黄疸,其时总胆红素量增加,可达很高数值.胆汁淤积时,1分钟胆红素(反映结合胆红素的量)增加的程度超过肝细胞性黄疸.

    作者:潘玉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矽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矽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职业病.它们的发病机理,症状和治疗各不相同,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对三种疾病进行了比较.

    作者:彭涛;刘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抗原和Fas配体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和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慕进勇;王传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志贺氏菌的致病机制及其分子基础

    志贺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侵袭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能力.本文就侵袭过程中进入细胞、胞内繁殖、扩散及早期杀伤等环节的作用机制及其分子生物学基础作一概述.

    作者:章容萍;陈恩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影响分析

    我们在长期检验中发现,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引起假阳性,尤其冬季温度较低,血液采离人体后,不易凝固.工作人员常急于检验,血液未完全凝固前加样.因而出现纤维蛋白引起的假阳性.为此我们采用血液凝固前后对比观察的方法,随机检测血标本18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英;方士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院安全输血的预防措施

    输血在现代医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当前国内外对输血安全问题很慎重,输血前要与病人讲清输血中的不良反应,要签输血协议书,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仍杜绝不了输血传播疾病的后患.除了过敏、发热、溶血、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外,人们担忧的是输血传播的病毒性和同种免疫疾病.

    作者:赵明旭;王谦;房平;胡海颖;邓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208例新生儿脐炎病原菌的检出及分析

    本文于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间,从新生儿脐炎患儿的208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80株,并对病原菌进行病原学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如下:

    作者:范连芹;宋长广;赵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脑脊液中分离出牛链球菌一例

    一九九六年六月,我们从一例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到牛链球菌,报告如下:患者,男,5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不能言语及左侧肢活动不灵,4小时人院,入院时查体,意识朦胧,左侧偏瘫,左巴氏症阳性,CT示右基底节出血破脑室.

    作者:路颜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Ⅱ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的调查分析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日渐升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长,甘胆酸(CG)的测定对肝病的认识已为大家广泛认可,血清铁蛋白(SF)可反映机体铁贮存的情况,在工作中我们发现CG浓度的减低与SF浓度的升高,与糖尿病患者并发脂肪肝有密切的联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戎利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滕州市城区幼儿园消毒状况调查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加强幼儿园消毒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我们于1999年对我市区域内12家幼儿园进行消毒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邓荣乐;张明宪;张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3、T4水平的观察

    用放射免疫法(RIA)通过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T3、T4、TSH的含量,并设立正常对照组,以了解脑梗塞本身及高血压对病人血清T3、T4、TSH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不论有无高血压,血清T3、T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T3、T4、TS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有高血压患者血清T3、T4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病患者,TSH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二者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高血压加重了脑梗塞的病情.所以测脑梗塞患者血清T3、T4、TSH的含量可做为一项对病情轻重、预后情况的判断指标.

    作者:龚再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